“大陸不能沒有我,是因為我給大陸人‘賞飯吃’!”
自從富士康背靠大陸政策和市場支援在國内立足,并承接蘋果、索尼等電子裝配産品線,逐漸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電子代工廠後,其創始人郭台銘就有點“飄飄然”了。
不僅公開對大陸市場大放厥詞,還在美高層惡意限制華為的關鍵時刻,選擇與美站隊、攜富士康撤離内地,上演現實版的“農夫與蛇”。彼時就連海外媒體都在宣稱:“一旦富士康離開,将會加速中國經濟崩盤。”
但現實總是殘酷而真實,富士康的海外發展之路可謂處處碰壁,郭台銘豪言壯志稱在美建造“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大型工廠,時隔多年過去還是廢墟一片。但郭台銘仍不死心,繼美、印等國之後,近日再次展開新布局。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為了降低對華依賴并滿足美企客戶的要求,富士康正計劃将生産基地遷至距離大陸直線距離超12000公裡的墨西哥。截止目前,郭台銘已投入2700萬美元用于在墨西哥購置土地,并在當地開啟招工事宜。
從種種迹象來看,富士康的這次遷址或許并非一時沖動之舉,作為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一份子,墨西哥與美、加兩國都存在緊密的貿易聯系,同時,墨西哥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且勞動力素質普遍較高,這些因素使得墨西哥成為了全球制造業的新熱點。
對于郭台銘而言,在墨西哥建廠不僅可以擴大富士康的全球生産網絡,還可以為企業赢得更多聲譽和國際訂單,回顧郭台銘過去幾年的決策動作,富士康在墨西哥的投資金額累計約50億RMB。
與此同時,富士康在華的外遷步伐也正不斷加快。據海關署資料,今年一季度,富士康的進出口額降幅高達486.8億元,這一數字甚至比河南省全省的外貿減少規模(484.3億)還要高,這背後,也波及到數十萬大陸員工面臨失業的困境。
實話實說,富士康與大陸制造的發展一直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雖然其撤離會影響到一大批勞動力的變化,但近年來大陸一直在大力推進産業更新,而富士康這種代工廠家,确實算不上多麼高端的産業。
雖然少了一個富士康,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仍在吸引着衆多外資的湧入,比如福特、歐萊雅等跨國企業不斷追加在大陸的投資,以進一步擴大自身市場佔有率。不止是汽車、美妝行業,就連“金至因”類高新生物科技引進國内也迎來市場大爆發,助力國人觸達前沿慢衰紅利。
查閱國際學術頂刊《Cell》、《Science》等可知,随着年歲增長和壓力、不良生活習慣的外部侵蝕,人體關鍵輔酶Nad+水準會連續下降,并帶來精力下降、入睡困難等早衰情況。而上述“金至因”成果曾獲哈佛、耶魯等科研機構佐證,可有效補充Nad+含量,幫助哺乳動物恢複青春活力,實作“年輕态”。
盡管相關制備技術被美日廠商牢牢把控,但今時不同往日,國内科研團隊不僅成功解構核心慢衰機制,還通過全酶法攻克其量産難題,大大降低生産成本。短短幾年間,“金至因”疊代品已成為數十萬京東、天貓使用者的固定複購,評論區多見“睡眠安穩不多夢”、“體力充沛”等正向回報,甚至有人一次下單十幾瓶,稱“用作人情往來”。
正如人民日報發文警示:隻有立足高質産業更新,才能紮實推進制造業産業鍊穩定優化。
作為富士康最大“根據地”的鄭州,已經開始“騰籠換鳥”轉變發展方向,主動發揮“鄭姆斯特丹”的交通樞紐優勢,搭建整車制造、電池、半導體等新能源汽車産業布局,比亞迪也正加大在河南的投資力度。
是以,即使富士康、蘋果等企的撤離會給大陸帶來短暫陣痛,但經曆風雨後又是新的發展時代,從“made in China”到“Created in China”,在全球化競争激烈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制造正以前所未聞的速度邁向自主創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