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麗如:聽衆+茶館+演員才叫北京評書

作者:光明網

光明網訊(記者趙豔豔)文化和旅遊部近日釋出了《曲義遺産發展規劃》,對音樂産業非物質文化遺産遺産發展工作進行專項部署。8月15日,光明日報社、光明網舉辦"傳承中國文化,增強文化信心——音樂遺産發展規劃專家解讀"座談會,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和行為藝術家暢談音樂的遺産與發展,旨在推動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關注氛圍,促進音樂遺産的發展。

連麗如:聽衆+茶館+演員才叫北京評書

Brightnet記者Pandey

該評論書增加了華為5G的内容,向華為緻敬,北京評論國家代表繼任者連立如上台,如"現在挂",赢得了觀衆的掌聲。除了在舞台表演上的創新,77歲的連麗茹在出版書籍上不斷創新,特别是要求添加二維碼,讓讀者可以閱讀和聆聽一掃一掃的代碼。在她看來,音樂要與時俱進,音樂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氣",與觀衆互動,根據現場氛圍和現實生活,"說或唱"表演即興安排和排程,向觀衆演繹出精彩的節目。

以下為發言摘錄:

你什麼意思,北京評論?觀衆、茶館和演員都被稱為《北京評論》。沒有茶館就沒有表演位置。這份檔案給我最大的感覺是現實。

保護《北京評論》,不僅要把它傳下去,而且要把它發展好。繼承必須很好地學習基本技能。對我來說,繼承就是教學徒。現在很多所謂的遺産活動,其實都放錯了地方。而最好的教學方式就是在書庭裡聽書,在書桌上說話,在實踐中磨練。同時,古代審校藝術要傳承良好的發展,就必須與時俱進。有人問我為什麼你的書是最新的。我的經驗是,既要有新技能,也有新思想,死書活,老書新,用現代思想和意識,給那些曆史題材的傳統節目一個新的"評論"。

現在國家非常重視繼承者,我作為繼承者,要加強自己的學習。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承擔起繼承和發展《北京評論》的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