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味奇妙的中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對證用藥有奇效

《神農本草經》作為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中記載了将近三百多種中藥材,而且每一味中藥材都在臨床上有着廣泛的運用,能針對某些疾病症候的緩解,發揮關鍵性的作用,而其中,還有很多藥材不僅有着極高的知名度,備受諸多醫家喜愛,而且其療效也非常突出,而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味清熱燥濕藥的代表——黃芩。

在中醫裡有着“三黃”的說法,分别是黃芩、黃連、黃柏這三味中藥,而且這三種中藥材均是清熱燥濕的“高手”,醫者經常會根據患者的症候表現,進行搭配使用,在很多清熱燥濕的經典醫方中,幾乎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

一味奇妙的中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對證用藥有奇效

黃芩最開始的藥用記載,是展現在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中,黃芩藥性苦寒,歸于肺、膽、脾、胃、大腸以及小腸經,通過它的歸經範圍,我們就可以看出,黃芩是一味有着諸多功效的藥材,在臨床上的應用場景也非常廣泛,在《神農本草經》的原文中就曾提到,黃芩“主諸熱黃疸,腸澼洩痢、逐水、下血閉、惡阻疽蝕火瘍”,有着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效果,在傳統中醫裡,黃芩也常用于這5大症候的治療或緩解。

1.濕熱痞滿、黃疸瀉痢

黃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之效,善于清肺胃膽以及緩解大腸的濕熱病症,能夠清瀉中上焦的濕熱病邪,是醫家用于治療中上焦濕熱的要藥。在張仲景的《傷寒論》中,有很多與黃芩這一特性有關的經典名方,比如半夏瀉心湯,将黃芩配伍黃連、幹姜、半夏、甘草、人參、大棗這七味中藥,共同起着寒熱平調、消痞散結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濕熱中阻,痞滿嘔吐等症狀。

此外,還有另外一個經典藥方——葛根黃芩黃連湯,将黃芩配以葛根、黃連等中藥,用以緩解大腸的濕熱洩瀉、痢疾等病症。當然,若是将黃芩和退黃的茵陳、栀子同用,那麼在針對濕熱黃疸病症上,也會具有“奇效”。

一味奇妙的中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對證用藥有奇效

2.肺熱咳嗽

黃芩主入肺經,善于清瀉肺火以及上焦實熱,可以用于治療因肺熱壅遏所導緻的咳嗽痰稠,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比如将黃芩配以苦杏仁、蘇子等,共同組成清肺湯,就可以用于緩解肺熱咳嗽氣喘;另外,搭配法半夏配伍而成的黃芩半夏丸,也常用于肺熱咳嗽痰多症候的緩解。

3.血熱吐衄

黃芩能夠清熱瀉火,以涼血止血,可用于治療火毒熾盛迫血旺行的吐血、衄血等病證。黃芩經過配伍,也可以用于治療其他出血證,比如與地榆、槐花搭配,可用于治療便血,配合當歸,可治療女性的血崩。

4.癰腫瘡毒

黃芩具有極強的清熱、瀉火、解毒功效,是以,也常常被用來治療因火毒熾盛所導緻的癰腫瘡毒,其中,最經典的藥友善是黃連解毒湯了,将黃芩和黃連、黃柏、栀子同用,瀉火解毒能力非常強,且用途也非常廣泛。

一味奇妙的中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對證用藥有奇效

5.胎動不安

對于孕婦而言,常常會因為體内熱邪太重而導緻胎動不安等症狀發生,而黃芩所具有的清熱安胎之效,便能很好地緩解這一難題,可以配以生地黃、黃柏等藥材,比如《景嶽全書》中的保陰煎,便是最好的應用,此外,同樣出自本書的泰山磐石散,就是将黃芩配以熟地黃、續斷、人參等中藥,用以治療因腎虛所導緻的胎動不安。

不過,黃芩的功效可遠不止于此,據醫學不斷研究發現,黃芩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炎抗菌抗病毒的效果。臨床中在使用黃芩時,清熱時大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熱邪時則可以采用酒炙後的黃芩,将黃芩燒制成炭後,還具有止血的功效。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