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聲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前言
2009年,來自遼甯錦州的蔡偉被上海複旦大學破格錄取為博士生,在那之前,他還是一個隻有高中學曆的三輪車車夫。
可是名不見經傳的他卻有三個教授聯名為他上書,給他争取到了報考博士的資格。
他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嚴重偏科
來自遼甯錦州的蔡偉1972年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從小性格安靜的他最喜歡自己讀書,在上國小時就練過幾年毛筆字的他對古文字格外感興趣,總是喜歡抱着一本字典慢慢看。
從國小開始,國文就一直是他的強項,有時甚至國文老師不認識的生僻字都要請教他,但上了高中之後一切就都變了。
蔡偉的國文成績很好,可是與此同時他的數學和英語成績都一塌糊塗,嚴重的偏科讓他經常受到老師和父母的指責,這經常讓他感到很失落。
蔡偉對自己很了解,他知道憑自己這樣的成績根本就無法考上一個好大學,是以他也就徹底放棄了對數學和英語的學習,經常跑到錦州圖書館内看書,在1年的時間内看完了300本書。
聯考過後,他意料之中的失利了,沒有大學可讀的他進入了一個膠管工廠做勞工,他在這裡勤勤懇懇地工作,在空閑的時間他總喜歡去讀書。
可是這樣悠閑的時光并沒有持續多久,他在工廠裡工作了3年之後,廠子因為效益低下,倒閉了,他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工作。
後來為了謀生,蔡偉又做過很多工作,他在食堂裡給别人做過飯、還擺過十三、四年的地攤,但無論處在怎樣艱苦的環境中他都不忘學習,在這期間他除了知識上的收獲還有自己的愛情。
他的妻子張月是一個善良美麗的女人,她對滿腹學識的蔡偉很是敬佩,也從來不覺得蔡偉一直讀書的行為是不務正業,為了能讓他更好的讀書,她甯願自己賺錢養家。
為了能讓蔡偉有更多的時間讀書,他們一直都過着簡單樸素的生活。在10多年的擺攤時間,他一直推着3輪車在商場門口賣香煙、飲料和雪糕,收入隻夠果腹。
家中異常簡樸的他們曾經連續10年沒有交過暖氣費,錦州的冬天異常寒冷,他們的屋子裡和冰窖一樣,晚上需要蓋上3、4床棉被才能睡得着。
這樣艱苦的環境他們誰都沒有抱怨過,蔡偉為自己能娶到這樣的妻子感到慶幸,因為日子無論過得怎樣艱難她都沒有阻礙過自己的學習。
為了更好的看書自學,蔡偉經常會從圖書館借很多書回來,圖書館中從不外借的書他就一點一點地抄錄回家,偶爾需要買書時他也隻買舊書,因為新書的價格實在是太貴了。
在蔡偉的自學期間,他讀到了古文字學大師裘錫圭的作品,深感欽佩的他鬥膽給裘錫圭寫去了一份信,沒想到10天過後他就收到了裘大師的回信,這讓他無比激動。
在1996年的3月15日,蔡偉和裘錫圭在北京見了一面,裘大師對他的自學行為進行了鼓勵,蔡偉感到無比激動。
在那之後他就和很多專家進行過通信往來,後來他還在高校的學術網站上發表自己的學術觀點,在這個網站上,他認識了北大學者董珊。
從那之後他們就經常在網上進行學術交流,可是在2008年,董珊卻突然發現蔡偉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過了。
蹬三輪車
蔡偉很長時間沒有出現,是因為他在那時遇到了一件很大的事情,他的妻子患了重病,他不得不放棄之前擺攤的生活,他要掙更多的錢來給妻子看病。
為了更快速地攢錢,他選擇去蹬三輪車,一天可以掙30多塊錢,雖然比之前擺攤時的工資要高很多,但是要在短時間内籌集妻子的手術費還是很難。
那時的蔡偉很忙碌,為了掙錢他連讀書的時間都沒有了,自然也沒有時間上網發表觀點,董珊自然也就無法找到他了。
蔡偉在努力工作了很長時間之後妻子的手術費還是差很大一部分,滿腔愁緒的他給董珊寫去了一封信,訴說自己現在的困境。
董珊在得知他現在的困難生活後便想幫他一把,于是他就找到了自己的老師劉钊,劉钊對蔡偉的名字也早有耳聞,他知道他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也想在能力之内幫一幫他。
恰巧複旦的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想要和中華書局、湖南博物館聯合編著一本《馬王堆漢墓簡帛內建》,他便想要請蔡偉來做顧問。
但這并不是他自己能決定的一件事情,他還需要和古文字學大師裘錫圭商量一下,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才在裘大師面前提到蔡偉這個名字,裘大師就痛快的答應了。
因為蔡偉和裘先生在很久之前就有過交流,裘先生對他的學問也很了解,于是蔡偉在《馬王堆漢墓簡帛內建》的研究中做顧問的事情很快就定了下來。
在一年的工作期滿之後,蔡偉優秀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所有專家們的認可,有幾位教授想讓蔡偉讀博,但是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複旦大學對博士生的要求是很高的。
蔡偉對這件事也沒有太大的期望,他都已經準備好回去繼續登三輪車了,雖然這樣就沒有更長的時間來讀書了,但這樣可以掙到更多的錢。
但是複旦大學有一個明确的規矩,傑出的院士和教授可以自己招收學生,博士學生可以不用參加統一考試,老師自己出題即可。
可是這個規定中的學生必須要擁有碩士學位,但蔡偉隻有高中的學曆。為了能讓蔡偉順利進入複旦大學攻讀博士,裘錫圭、李家浩、吳振武三位學者聯名給教育部寫去了推薦信。
2009年4月23日,在複旦大學專家和招生部的一番讨論之後,已經38歲且隻有高中學曆的蔡偉被複旦大學博士生成功錄取,他成為了裘錫圭先生的學生。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各方媒體的關注,他們想要知道一個蹬三輪的勞工為什麼能夠得到破格錄取,他又是怎樣獲得中國頂級大學青睐的呢?
對于各種問題裘錫圭并沒有直接回答,他隻是說蔡偉的能力是真的好,并且時間會給出答案。從那之後蔡偉就開始換了手機号躲避媒體,潛心于學問之中。
複旦博士
在進入複旦大學後,最讓蔡偉感到高興的就是他有了讀不完的書,可以一頭紮進古書中的他感到了無比的快樂,因為再也沒有事情可以耽誤他讀書了。
因為他隻有高中學曆,在學校學習博士課程的同時還要學習各種基礎課程。
讀博士時,對他來說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寫論文了,他文章之前寫過很多次,但是要寫出處處符合規範的論文還是很難。
蔡偉在複旦大學讀了6年博士才畢業,在這期間他惡補了很多課程,終于達到了複旦大學對博士生的要求。
經過這6年的學習,他也已經徹底從褪去了身上小攤小販的氣質,變成了一個文人。
但是蔡偉在2015年博士畢業之後,他馬上又面臨着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生活。在博士畢業的半年之後,他斷斷續續地投過二三十份履歷,但是都很少有結果。
他投遞出去的履歷很多都卡在了年齡和第一學曆上,往往在第一輪的履歷篩選中就被刷了下來,蔡偉并不放棄,後來終于得到了願意接納自己的學府——安順學院。
在收到蔡偉投遞的履歷之後,安順學院很重視,他們覺得蔡偉是一個難得的專業性人才,他的求學曆程也很感人,為了能讓他到學校内工作,他們放寬了對學曆的要求。
在進入安順學院之後蔡偉一開始擔任的是圖書館的工作,後來他覺得圖書館裡的綜合事物很多,占用了他太長的時間,與是就和學校溝通,換去了博士站工作。
如今,蔡偉在安順學院内研究出土文獻的同時還教導學生,給學生們上書法、漢語和文字學的課程。
在安順學院的他依舊保持着讀博士時的作息,每天作息規律,生活中也很低調,他最喜歡做的事情還是與古籍為伴,通過破譯古文字來了解古人真正的想法。
結語
這個世界上天才很少,全才更少,也許我們在很多地方做得都不夠完美,但隻要我們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并且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得到豐碩的回報。
來源
蔡偉:高中文憑考上複旦博士,如今安順學院當老師!_騰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