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封神演義:以黃飛虎為戰力标杆,武藝在其之上的凡人戰将

黃飛虎是《封神演義》中出場率頗高的人物,設定非常特殊,從地位上看,在殷商時他居于聞仲之下,在西岐則難與姜子牙比肩,但他卻是書中唯一的異姓王(殷商的鎮國武成王,西岐的開國武成王),這份殊榮連聞仲和姜子牙都沒有,畢竟當時的最高統治者也隻能稱王。

就實力而言,黃飛虎算不得強,畢竟在煉氣士橫行的封神世界,凡人顯得有些微不足道,這點從他多次在戰鬥中被對手擒獲便可見端倪。但是若抛開道術、法寶,單論武藝,起碼在凡人戰将中黃飛虎還是夠瞧的,愚以為此類人物在武藝上強得過他的至多隻有八位。

封神演義:以黃飛虎為戰力标杆,武藝在其之上的凡人戰将

黃飛虎的武力定位

對于黃飛虎的評價,兩極分化很嚴重,由于常吃敗仗,動辄被擒,故而一部分人将之視作戰五渣、拖油瓶,畢竟那麼高的身份地位,結果随便來個總兵就輕松拿捏他,多少有些跌份兒;不過也有一部分朋友認為,若是抛開那些玄幻道術、法寶神通,黃飛虎堪稱凡人戰力天花闆,純武鬥近乎無敵,畢竟在單純的武鬥上,黃飛虎未逢一敗。其實在我看來,兩種說法都過于極端了。

黃飛虎敗績多并非是武藝不濟,而是對手多少和煉氣士沾邊,連陳桐那樣擋不住武成王二十合的戰五渣都能用火龍标将其打死,是以黃飛虎敗績多其實并不丢人,這就相當于楊戬、哪吒再厲害,若對陣的是通天教主,也就隻有引頸就戮的份兒,是以若是因戰鬥結果而小觑黃飛虎的武藝,是說不通的,要知道,連赫赫有名的“哈将”陳奇都在亂軍中死于武成王槍下,這種情況在《封神演義》中屬實算不得多。

當然了,若是因黃飛虎武鬥無敗而将之視作天下第一,又多少沾着點言過其實,在我看來,黃飛虎恰恰是衡量武将純粹武藝水準的有效計量機關,下面就說說在這方面能夠明顯看出強于他的八大戰将。

封神演義:以黃飛虎為戰力标杆,武藝在其之上的凡人戰将

鄧九公

鄧九公原為三山關總兵,在聞仲死後奉旨讨伐西岐。聞仲是殷商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孤注一擲與西岐大戰時曾先後請出過金鳌島十天君、峨眉山趙公明、三仙島三霄娘娘,可惜最終還是殒命絕龍嶺。試想連如此強悍的聞太師都戰死沙場,鄧九公卻依舊能得到纣王和朝臣認可,覺得他有實力接替聞仲,這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的側面展現。

當然了,作為純粹的凡人,又沒有截教背景做倚仗,鄧九公再怎麼強也不可能強得過聞仲。但是論武藝,鄧九公壓制黃飛虎還是不難的。二人曾交手三四十合不分勝負,看起來實力相當,實則鄧九公明顯強于黃飛虎,因為眼見武成王難以取勝,哪吒踩着風火輪殺出相助,結果二将聯手依舊拿不下鄧九公。哪吒可是出了名的會厮殺,結果二打一卻占不到絲毫,最終不得已,哪吒隻能祭起乾坤圈将之打傷。

盡管沒有正面擊敗黃飛虎,但是對戰二将不落下風,武藝強于武成王當無争議。值得一提的是,鄧九公還曾生擒過燃燈道人燈芯所化的馬善,亦為擊敗過煉氣士的凡人将領之一。

封神演義:以黃飛虎為戰力标杆,武藝在其之上的凡人戰将

7:張山

用鄧九公的話講,張山是一勇之夫,善戰而少智,在其征讨西岐時,主要靠的是陸續趕來助戰的煉氣士,不過就自身勇武而言,張山尤勝鄧九公。

初臨戰場,這兩位武藝高強的上将曾進行過純粹的武鬥較量,結果能獨戰哪吒、黃飛虎聯手的鄧九公僅僅三十餘合便被張山壓制,堪堪将敗,可見張山的武藝之強。

封神演義:以黃飛虎為戰力标杆,武藝在其之上的凡人戰将

5、6:方弼、方相

方弼、方相在書中沒有太多武藝上的展現,但是從他們的身形以及他人的态度能夠看出,這二位若是全力施為,不說有毀天滅地之威,也足夠普通人喝一壺的。

在纣王下旨将殷郊、殷洪處斬時,時任鎮殿将軍的方家兄弟厲聲而出,看着他們三丈多的身高,臉上的四隻眼睛以及鬥大拳頭,晁雷吓得魂不附體,壓根不敢抵抗,眼睜睜看着兄弟倆将兩位皇子救走;破十絕陣時,連實力不俗的煉氣士十天君見了他們兄弟都打顫,略鬥數合便引其入陣,不敢長久對戰,由此可見方氏昆仲的實力有多驚人。

是以合理推測,方弼、方相若是真動手,以武成王之能怕是難以匹敵,不過這哥倆特别怕黃飛虎。在殷商金銮殿上,被黃飛虎厲聲怒喝不敢反駁;黃河渡口劫了散宜生本想回朝歌求得纣王諒解,不想又是黃飛虎直接将他們一頓訓斥,然後帶回西岐。

封神演義:以黃飛虎為戰力标杆,武藝在其之上的凡人戰将

4:黃天祥

黃天祥是黃飛虎之子,年少有為,八歲上戰場就三十合戰平張桂芳,突襲槍挑風林。這兩位都是成名多年的殷商大将,神通不凡,不知敗盡多少好漢,結果卻在一個孩子手中吃了虧,如此潛力資質縱觀全書也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是以我一直很疑惑,如此人才怎麼沒被闡教諸仙收為弟子。

之後随着年齡的增長,黃天祥幾乎每戰必勝,擊殺過數位殷商将領。最終與青龍關總兵丘引的大戰更是令人津津樂道,這丘引本是曲鳝得道,神通驚人,卻自視甚高,覺得即便不用神通也能吊打西岐諸将,特别是碰上的對手黃天祥還不到二十歲,便更為托大,結果少年英雄槍刺、锏打、箭射三度将丘引擊傷,讓這位煉氣士顔面盡失,最終隻得換回頭陀打扮,以頂上紅珠散了黃天祥的魂魄才将之擒獲。

而黃天祥無愧将門虎子,面對丘引厲聲怒斥,最終氣急敗壞的丘引命人将天祥枭首示衆并風化其屍,這也成了不少書友心中的意難平。

封神演義:以黃飛虎為戰力标杆,武藝在其之上的凡人戰将

3:邬文化

異種巨人,高達數丈,仰視如在雲中,力能陸地行舟,餐食整牛,使一根碩大無比的排扒木,是名副其實的萬人敵。

由于不通道術,在首戰面對龍須虎時,邬文化曾吃了虧,被磨盤打得慘不忍睹。不過随後與袁洪劫營,一來天黑,二來西岐守備松懈,邬文化大發神威,在軍營中橫掃千軍,各洞門人借五行盾術紛紛逃走,姜子牙和武王姬發也棄大軍而去,直到鎮守後營的楊戬以八九玄功幻化成更為高大的巨人才将之驚退。

次日天明,姜子牙歸來,命人查點傷亡,才得知這一夜共陣亡大将數十位,軍士更是多達二十餘萬,連曾戰勝過邬文化的龍須虎都不知在何時被排扒木掃掉了首級。

如此恐怖的“收割機器”,戰鬥力自然在黃飛虎之上,或許邬文化沒什麼技藝可言,但将“一力降十會”發揮到此等境界縱觀封神戰場怕是也找不出第二個人。

封神演義:以黃飛虎為戰力标杆,武藝在其之上的凡人戰将

2:纣王

由于昏庸無道,受妲己蠱惑而敗了國家,使得纣王一度成為昏君的代名詞,但是很多人或許不知道,當初纣王可是因托梁換柱得到群臣集體認可而上書奏請帝乙被封作太子。

其實按照一開始對戰黃飛虎時的設定,纣王遠遠達不到這種高度,畢竟與黃飛虎大戰不分勝負,後黃明、周紀助戰又敗陣而走,大體實力不過略強于武成王。但是在最終的牧野之戰中,纣王大發神威,一舉奠定了幾乎凡人天花闆的戰力水準。

先是獨戰東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順、北伯侯崇應鸾三将不落下風,接着又聯手魯仁傑、雷鲲、雷鵬三将抗衡三十八位諸侯圍攻。盡管三将盡數戰死,但諸侯聯軍的損傷更大,死于纣王刀下的共計二十六将,其中甚至包括了南伯侯鄂順。最後楊戬、哪吒等人見久戰不下,竟一擁而上,在這種情況下,纣王才因遮攔不住而被姜桓楚打了一鞭,不過依舊突圍而走。

論一對一鬥将,纣王或許不如張山、黃天祥,論殺敵數量,更是比不上邬文化,但是若說以少打多,纣王此戰認第二,無人敢稱第一,即便是煉氣士中能夠達到這種程度怕也不多。

封神演義:以黃飛虎為戰力标杆,武藝在其之上的凡人戰将

1:鄧婵玉

單論近身武鬥能力,鄧婵玉并不突出,書中能勝過她的屬實不少。但是若說整體戰力,在一對一的情況下,凡人武将幾乎無人是其對手,因為她的獨門暗器五光石無往不利,總體感覺和《水浒傳》中的張清或者瓊英非常相似。

據不完全統計,書中敗于其手的共計十一位,分别是哪吒、黃天化、龍須虎、鄭倫、殷洪、馬元、張山、洪錦、陳奇、高蘭英、孔宣。這其中,張山勇冠三軍;哪吒是太乙真人弟子,黃天化是清虛道德真君弟子,同為西岐四大先鋒之一;龍須虎能雙手發磨盤;鄭倫、陳奇的哼哈之術專門散人魂魄;殷洪師承赤精子,身攜老師滿洞法寶;馬元、洪錦、高蘭英各有神通法寶;而被稱作“聖人之下第一人”的孔宣五色神光無物不刷,燃燈、陸壓、楊戬皆敗于其手,卻前後三度被鄧婵玉的五光石打成滿臉花……

可以說鄧婵玉的綜合實力已經脫離了凡人的範疇,被她擊敗的對手中除了張山,全部都是煉氣士,若是武成王與之相鬥,怕是無半分獲勝的可能。

封神演義:以黃飛虎為戰力标杆,武藝在其之上的凡人戰将

其實單論武藝,能三十合左右擊敗南宮适的魏贲、太鸾未必遜色于黃飛虎,但是受限于筆墨以及人物定位,黃飛虎明顯比這二位耀眼,故而這兩員骁勇善戰的猛将最終與榜單失之交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