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顧:他17歲上北大,20歲哈佛,36歲正教授,不久後卻在巴黎跳樓

親愛的讀者,作者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文中加入5秒廣告,觀看5秒後即可免費閱讀全文。寫作不易,感謝各位觀衆老爺的了解與支援!!

英年早逝,這句話放在馮奚喬的身上是再合适不過的了。

17歲北大,20歲巴黎,36歲正教授,年輕有為,風光無限,可他卻在36歲那年死在法國巴黎的一座高樓之下。

為什麼如此優秀的他,生命會結束在36歲這樣的壯年的,這其中,是另有隐情,還是天妒英才呢?

回顧:他17歲上北大,20歲哈佛,36歲正教授,不久後卻在巴黎跳樓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進馮奚喬的人生。

一、北大才子

1960年,馮奚喬出生了,他的家世是數一數二的好,北京世家,祖父多才多藝,父親工程師,母親外科主任,還有一個小他6歲的弟弟。

這樣的出身讓馮奚喬從小就接受到了優質的教育,在他一兩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展現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

比如馮奚喬兩歲就能認識很多字,還會拉小提琴,還跟他的爺爺學習了中國水彩畫。

回顧:他17歲上北大,20歲哈佛,36歲正教授,不久後卻在巴黎跳樓

放到現在,馮奚喬絕對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少年,名聲在外,但是因為當時時代的特殊性,馮奚喬有一肚子的才華卻沒有地方施展。

直到1977年,聯考恢複,在父母的引導下一直沒有放棄讀書學習的馮奚喬才第一次展現了自己的天賦。

17歲的馮奚喬參加了第一批聯考,在成功率不到十分之一的情況下,他拿到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馮奚喬最終選擇了去北京大學讀實體學專業,十年隐忍,一朝展露。

不管是馮奚喬慧眼如炬,一眼選中了自己的天賦學科——實體,還是天才般的馮奚喬不管學什麼都是一點就通,總之馮奚喬在實體方面發揮了自己強大的學習能力,在北京大學成為數一數二的出名人才。

但是聰明如馮奚喬,也有自己的短闆科目,那就是英語。

其實馮奚喬的英文水準不算低,他隻是在按照英語成績分班的考試中沒有進入到最頂尖的班級。

可就是因為這個,馮奚喬就拼了命的要學好英語,他不想輸給任何一個人。

馮奚喬敢逼自己,他也确實有那個能力,他把英語單詞貼在自己自行車的車把上,抓住所有的碎片時間都要學習英語。

馮奚喬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他在學校的英語競賽中拿到了理科第一名,實體他是第一,英語,他也不輸給第一。

馮奚喬就這樣在北大裡面享受着無上榮光,但他也并沒有停止自己向上攀登的步伐。

回顧:他17歲上北大,20歲哈佛,36歲正教授,不久後卻在巴黎跳樓

二、美國留學

馮奚喬學習英語,除了想要拿下北大的第一,其實他心裡還有另一個想法,就是能夠出國留學,學習國外先進的實體技術。

在當時留學潮的時代,馮奚喬想要去進修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首先經濟就是一大關,馮奚喬的父母雖然都很有文化,但是他們的薪資也這隻是足夠他們一家四口在國内生活。

更何況馮奚喬當時還有一個弟弟,也到了考大學讀大學的重要時期,馮奚喬的父母是很難拿出一筆高額的費用供馮奚喬出國讀書的。

為了能夠實作自己的夢想,馮奚喬隻有一條道路可以走,那就是參加考試,拿到全額獎學金,獲得公派留學機會。

但每年都想走出國門的人實在太多了,馮奚喬要想拿下公派留學的名額,就必須要打敗很多很多的人。

這對于在實體方面十分有天賦的馮奚喬來說本身不是一件難事,但阻礙馮奚喬的,是他在北大還沒有學完的兩門科目。

美國哈佛大學考試的科目中,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是馮奚喬當時還沒也接觸太多的科目,如果要參加這個考試,馮奚喬就要自己學完這兩個科目,而且還要全部融會貫通,才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馮奚喬用了兩個半月的時間,看完了這兩個科目的教材書,便去參加了考試。

回顧:他17歲上北大,20歲哈佛,36歲正教授,不久後卻在巴黎跳樓

超乎意料的結果出現了,馮奚喬順利的通過了筆試,拿到了全額獎學金,得到了公派留學的名額。

為了這次機會,馮奚喬在北京大學讀大三的時候就開始做準備了,拿到哈佛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大三的學生。

就這樣,20歲的馮奚喬加緊時間完成了在北京大學的全部學業,不遠千裡來到了哈佛大學追尋實體學的更高境界。

哈佛大學給了馮奚喬更大的發展空間,在這裡,馮奚喬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就是凝态實體學。

在這一領域,馮奚喬發表了很多優秀的論文,還都是刊登在業内頂尖雜志上的。

之後,馮奚喬還在哈佛大學接受了助教這一崗位,在科研領域發展越來越好的同時,馮奚喬也确定了要留校哈佛大學做教授的想法。

這不需要什麼特殊的學習,隻需要踏踏實實地做科研就好了,馮奚喬無疑有這方面的天賦。

1996年,馮奚喬36歲,他向家裡送去了自己已經被聘為正教授的好消息。

但沒想到,就在這則好消息的不久,馮家人卻接到了一個噩耗,馮奚喬在法國巴黎跳樓自殺了。

三、自殺的原因

自己的孩子前途一片光明,怎麼會選擇自殺呢?在美國哈佛做教師做的好好的,馮奚喬怎麼會莫名其妙地跑到了法國巴黎呢?

這一切,和一個法國女人有脫不開的關系。

而更應該有關的是,是馮奚喬幾段不為人知的感情經曆。

馮奚喬在哈佛留學期間,其實有過兩段短暫的感情,但這兩段感情都沒有持續太久的時間,就草草結束了。

原因相同,女方都是覺得馮奚喬太重視科研,忽視了感情中的細節。

經曆過這兩段感情之後,馮奚喬一度覺得自己可能在感情生活上就這樣毫無結果了,正當他準備全心全意将自己獻身于科研的時候,一個法國女人的出現打破了馮奚喬的計劃。

在馮奚喬的眼裡,她大方,熱烈,她成熟,懂事,她不像之前的女朋友那樣粘着馮奚喬,也不會因為生活中的小事和馮奚喬生氣吵架。

她和馮奚喬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一個做實體科研,一個是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律師,他們靈魂契合,迅速相愛,唯一不太完美的隻有,女孩比馮奚喬大了十歲。

但是這個差距在馮奚喬眼裡根本不算什麼,相愛可抵萬難,更何況兩個人是靈魂十分契合的情侶。

就這樣,女孩和馮奚喬步入了同居生活,一談就是一年多,這一年多裡,他們沒有發生過大的争吵,感到身心都非常愉快。

馮奚喬雖然在美國留學多年,但他的觀念還是比較守舊的,時間長了,馮奚喬覺得是适合給他們這段感情一個交代了,于是便策劃了一場求婚,準備迎娶那位法國女人。

回顧:他17歲上北大,20歲哈佛,36歲正教授,不久後卻在巴黎跳樓

但沒想到,一句“你願意嫁給我嗎?”卻把那個法國女人吓得立刻和馮奚喬分了手。

馮奚喬始終無法了解,一直十分相愛的情況下,為何她會因為自己要結婚就提出分手呢,馮奚喬想要一個答案,便不停地給法國女人打電話,發短信,想要一個确定的結果。

但是馮奚喬卻等來了一句,“我們已經沒有感情了。我回法國了。”

沒有争吵,沒有沖突,對方就這樣輕描淡寫的結束了他們一年多的感情,馮奚喬受了嚴重的打擊,他每天都開心不起來。

一次科研交流會,馮奚喬得到機會前往法國巴黎,落地之後,馮奚喬就給法國女人打去了電話,想要見一面說清楚。

但得到了法國女人的無情拒絕。

那一刻,馮奚喬明白他們兩個人的感情到頭了,但是馮奚喬卻接受不了,一時沖動,他竟然選擇了在法國巴黎的街頭跳樓自殺。

結語:

馮奚喬就這樣了結了自己的生命,那些他在實體上的成就,成為了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遺言。

《今日實體》給馮奚喬的訃告中寫到,“他的離去讓實體界失去了一顆璀璨新星”,馮奚喬來這世上一番,留下了無數實體學的著作,但卻因為個人的情感原因墜落在了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