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時代已然來臨,電動車逐漸取代傳統燃油車,似乎也并非完全環保高效。當你在高速公路上狂踩油門,那塊引以為豪的大電池,怎麼就突然"進水"變成吃電怪獸?
電動車高速奔馳時,為啥耗電量會暴增?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油車在高速路段上行駛,表現出了"遊刃有餘"的能耗水準。這兩種動力系統的差異,着實令人費解。今天,就讓我們撥開迷霧,探究這其中的真相。
想要獲得洞見,不妨先從傳統燃油汽車說起。汽油發動機之是以在高速巡航時油耗平穩,其關鍵在于它存在一個"最佳效率區間"。簡單來說,發動機會在一定的轉速範圍内達到最佳燃燒狀态,将大部分能量高效轉化為動力輸出。
一旦駛入這個"節儉模式",燃油的消耗自然會降至最低。而在城市路況下,頻繁的啟停和加減速則反而讓發動機遠離理想工況,無謂地浪費了更多燃料。是以,油車在高速公路上确實可以"遊刃有餘"。
轉眼至電動車,情況就截然不同了。這種新型動力系統最大的特點,便是在低速和中速時電能轉化效率極高。但問題随之而來,當需求功率增加、車速提升到一定程度後,電機的能量損失也随之急劇增長。
其中一個主因,在于高速行駛時電機需要更大的電流來維持運轉。可是,電能在傳遞過程中難免會産生一定損耗,尤其是在高功率工況下。部分電能被迫以熱量的形式逸散掉,這就相當于白白浪費了。
與此同時,為滿足放電需求,電池的溫度也會随之上升。可悲的是,這種升溫會導緻電池内阻增加,進而降低能量輸出效率。為抑制這一問題,電動車上的"熱管理系統"不得不介入運作,而這個系統本身又需要耗費能量。
綜合來看,電流損耗、溫升影響、附加系統耗能等多重因素,共同造就了電動車在高速行駛時的"暴食"表現。與之相比,油車無需考慮如此複雜的能量流向問題,自然就顯得遊刃有餘許多。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緩解電動車的高速耗電之困呢?目前業内比較主流的做法,是在電機、電池和供電系統三個層面着手改進。
擁有先進的全域800V高壓供電系統,能有效降低所需電流,進而減少電能損耗。此外,采用油冷式電機也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溫度、降低内阻。除了電機本身,電池包品質的高低同樣決定了整車的熱管理表現。
選擇品牌值得信賴、電池技術先進的新能源車型,或許是更明智的選擇。一些汽車廠商不惜重金,從電芯到模組再到整包,均采取一體化自産的方式,就是為了對電池性能有足夠的把控。
或許有人會說,高速況下耗電量确實很高,不過電動車畢竟還是環保的。其實,能源使用率的高低,才是評判一款車型環保程度的重要标準。如果動力電池的電量被大量白白浪費掉,這種車型又有什麼環保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