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體育學院這塊特殊“金牌”背後的故事

東京奧運會已經結束,來自上海體育學院的學生在奧運選手中争奪中國代表團的金牌和銀牌。蔣然新、鐘安琪、劉玲玲等上半身學生取得2金1銀2銅的優異成績。在東京奧運周期中,上海體育學院在科研保障、體育教育相結合、建立國家隊訓練基地等方面形成特色,取得了分階段的成績,獲得了一枚特殊的"金牌"。

運動員訓練中的"高人參"

奧運獎牌的背後,體育研究保障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在東京奧運周期期間,上海體育學院接收了40多個省部級項目協助奧運項目,以及100多項科研、體能訓練、管理等人員服務,確定國家隊的訓練,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排球、橄榄球、遊泳、體操、擊劍、拳擊、 劃船,田徑和許多其他項目。

遊泳運動員張玉軒在本屆奧運會上取得2金2銀的輝煌成績,與他的教練和科研支援團隊息息相關。2018年,經過一番曲折,張玉榮走到崔登榮的教練門口,世衛組織天龍制定了"2018技術年、2019能力年、2020突破年"的奧運備戰計劃。在此過程中,楊家浩和上海體育學院2020年碩士畢業生張岩加入了崔登榮的教練團隊,提供體能和技術支援服務。楊家浩和張浩确定了"變革與優化技術"的主題,分析和保證來自體能訓練技術和特殊技術的資料。

上海體育學院這塊特殊“金牌”背後的故事
上海體育學院這塊特殊“金牌”背後的故事
上海體育學院這塊特殊“金牌”背後的故事

楊家浩給張玉軒看了剛才遊過的動作視訊。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訓練學院院長高偉宏在接受采訪時為張宇軒講解了訓練方法,"我們用的是複合法。首先是身體機能的訓練,然後是提高神經激活能力,再是利用強化訓練,将體能訓練和特殊訓練結合起來,更好地提高訓練品質。"

中國羽毛球隊在東京奧運會上獲得2枚金牌和4枚銀牌,其中包括混合雙打1枚金牌和1枚銀牌。劉超傑是上海體育學院體育與訓練專業的研究所學生,在中國參加混合雙打體能訓練。針對幾位重點運動員遇到的問題,劉超傑逐一解決,與教練密切溝通體能訓練計劃,幫助運動員緩解傷病,增強核心力量,使他們的身體素質水準能夠滿足不同時期的比賽要求。

上海體育學院這塊特殊“金牌”背後的故事
上海體育學院這塊特殊“金牌”背後的故事
上海體育學院這塊特殊“金牌”背後的故事

劉超傑執行中國羽毛球團體混合雙隊體能訓練任務

郭立,上海體育學院體育科學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國家擊劍隊的科技服務。在東京奧運周期期間,郭立帶領團隊對接訓練需求。去年9月以來,團隊對國家隊的機動距離、比賽時間、運動強度和疲勞反應進行了分析評估,提出了采用高強度間歇訓練來提高體能儲備的建議。孫藝雯在東京奧運會上獲得女子重劍個人金牌,取得了曆史性的突破。

學生運動員的成長

幾十年來,上海體育學院一直堅持"體育一體化"的理念,為全國培養了一批文化素質強、理論素養好、競技水準高的體育人才。上半身競賽學校形成了從國中到大學的文化訓練體系。在東京奧運會上獲得男子團體重劍第四名的傑王子是上海體育學院田徑學校附屬的研究所學生。

2010年,一批擊劍運動員來到上海體育學院附屬競技體育學校進行訓練。世界冠軍主教練、上海體育學院擊劍隊前主教練李偉仁瞥了一眼"小點"王子傑,他有一點嬰兒肥。"他的狀态不是很好,但這個孩子非常有活力和聰明。進入上半身競賽學校後,傑親王的"靈氣"得到了進一步的展現。

上海體育學院這塊特殊“金牌”背後的故事

傑王子(右)

作為一名運動員,傑王子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16年,他在亞洲青年運動會上獲得男子重劍個人和團體"雙冠王",随後入選國家擊劍隊。中國隊在2021年喀山重劍世界杯和東京奧運會重劍賽事積分賽中獲得了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傑親王也成為自1986年上海體育學院附屬田徑學校成立以來的第一位擊劍奧運選手。

作為一名研究所學生,傑親王優秀而勤奮,保持訓練和學習同步。他是在上半身競賽學校"體育融合"理念下長大的學生運動員之一。教練告訴傑伊王子,"你首先是一名學生,然後是一名運動員。"正是在這種學習與訓練相結合的訓練模式中,讓王子傑在上半身競賽學校從國中生到大學研究所學生。每場比賽、訓練回來,他主動找文化老師補課,也幫助母校教練帶領球隊訓練,自律勤奮。

在東京奧運會女子七人制橄榄球比賽中,中國隊獲得第7名,取得了曆史性的突破。其中兩名隊員顧偉和劉偉是上海體育學院的研究所學生。女孩們早上一直在學習文化,下午訓練,上海橄榄球主教練徐輝告訴記者,"我們在一起近11年了,看着她們一步步成長,我特别佩服她們。"

顧琦利用業餘時間努力學習,順利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劉偉在國家隊積極備戰期間一直在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水準。上海足球隊的年輕球員也是在這種"身體融合"的模式中長大的,隊員鄭文豔說,"這是一個互補的過程,學好,有一定的知識去了解足球,這樣才能更好地用在訓練中。"

探索國家隊保障

中國女子鐵人三人籃球隊在東京奧運會上獲得銅牌,并在比賽中獲得中國代表團的第一枚獎牌。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三人籃球隊的永久訓練基地是上海體育學院,而中國女子三人籃球隊主教練徐家敏是上海體育學院2020年的碩士生。

2017年,中國籃球協會籃球學院落戶上海體育學院,這也是新時代培養籃球職業複合型人才的探索。三人籃球作為一個新興項目,從上海體育學院騰飛。近三年來,上海體育學院為三人籃球國家隊提供了教育訓練、科研和教育保護。2019年,中國隊奪得女子鐵人三人籃球世界杯冠軍,這也是中國籃球史上首個世錦賽冠軍。

上海體育學院這塊特殊“金牌”背後的故事

中國女子鐵人三人籃球隊在東京奧運會上獲得銅牌。

這次總冠軍是一個新的起點,徐家敏對此非常重要。工作是一絲不苟的教練,生活是和隊員一起變成大姐姐,為了熱愛籃球事業,徐佳敏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家庭,年幼的女兒和媽媽也很少見面。在談到奧運銅牌時,許家敏說:"這是所有運動員、教練員和安保人員多年辛勤工作的結果。"

據高智晟介紹,訓練支援隊根據三人籃球需要的快速攻防轉換特點,确定運動員的重複沖刺和恢複能力是關鍵保障内容。"在訓練場上進行監測,如跑步距離、跑步過程中中心率的變化,通過監測了解每個運動員的狀态、每個運動員的疲勞程度,給他們不同的恢複手段和方法。我校有高壓氧、超低溫冷療、下肢負壓(等恢複手段),再加營養、理療按摩,幫助運動員的競技狀态調整到高水準。"

上海體育學院這塊特殊“金牌”背後的故事

今年5月至7月,中國三人籃球國家隊将在上海體育學院舉行最後一次訓練,為東京奧運會做準備。學校積極協調各方努力,實施最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最全面的場地、裝置、住宿和條件,確定團隊集中準備教育訓練。

東京奧運會沒有停止後,"上半身人"繼續向單闆滑雪隊、鋼雪隊、高山滑雪隊、速度滑冰隊等十幾個國家隊開展科研保障,為北京冬奧會貢獻科技力量。

主編:陳華 文字 編輯:秦東英 圖檔來源:新華社

來源: 作者: 秦東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