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作目的:當我抱着先完成再完美的心态,會有效的提高寫作效率
這是我持續寫作的第779天/1000天
你好,我是大明子。
在《寫作是門手藝》裡說:
寫作不是做手術,不用一次成功。
隻要手中有個東西,之後的修改難度會大幅下降:從0到1是最難的,而從1到2再到3,乃至無窮則相對容易。
切記,第一稿最重要的是速度,而不是品質。
也就是說,文章最重要的是,先快速的把初稿寫出來,剩下的就變得容易了。
為什麼要這樣
作家史蒂芬·平克說過:“寫作之難,在于将網狀的思維,通過樹狀的句法,用線性的文字展開。”
就是我們要把自己大腦中的所思所想,寫下來,然後有邏輯的呈現出來。
但是我們的大腦有一個省力原則,就是能不動腦就不動腦。
因為寫文章需要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這就和我們的省力原則相違背了。
那我們的大腦就會找到各種方法,找各種理由,去阻止我們思考。
比如,
- 寫文章的時候,我總是會胡思亂想,不能集中注意力
- 總想去做簡單輕松地事情,不想要去思考
- 總想着一次就把文章寫好,不用去修改
- ······
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經過多次的打擾,我文章寫的就越來越難,也寫的越來越慢。
我就不能在截止日期前,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海明威說過:任何一篇文章初稿都是臭狗屎。
我如果能先寫出初稿,在去不斷地修改和完善
這個難度就下降很多,我才有可能達到自己滿意的結果。
我之前對于寫文章,總想一氣呵成,寫完之後什麼都不用修改。
直接就可以釋出。
于是在寫的時候,我總是邊寫邊修改,寫了十句,可能改了八句,這就降低了自己的寫作效率。
而且這個過程中,随着改的次數增多,自己的心态也發生了變化,自己變得沒有了耐心。
越寫越不想寫,變得拖延,本來一個小時左右可以結束的,我卻寫了2個多小時才完成。
這種體驗感,讓我逐漸的畏懼寫作,每次一想到要寫一篇文章,都會感覺到一種痛苦。
我的初稿完成時間不斷延後,寫作速效率隻會越來越慢。
甚至更嚴重的是,通過長時間的這種煎熬,最後有可能,自己會放棄寫作這個事。
是以,我自己想要減少寫作的的阻力,就不能抱着完美主義,一次就做到位。
而是不管文章的好壞,能夠趕緊把文章初稿寫出來就好。
然後再去逐漸修改。
我就會減少很多的畏難情緒。
我的寫作效率才可能逐漸得到提高。
如果我一直要求自己一次完成文章,我這就是跟自己的人性做對抗。
越對抗,隻會越痛苦。
我逐漸的隻會想着,怎麼把寫作這個任務做完,而不會想着怎麼把文章寫得更好。
那我持續的做這件事,就不會給我帶來想要達成的目标。
形成一種慣性思維,我就會容易偏離我做這件事的意義。
我隻是為了寫作而寫,不是為了我的成長而寫。
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那我也就不會發生改變,讓我陷入低效,甚至無效勤奮中。
那我想要的目标就難以做到。
是以,我現在很多時候寫作都會勸慰自己,先完成在完美。
不要想着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
文章的寫作效率才能不斷地提高,内容才會寫的更好。
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全文完,又是成長的一天,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帶給你一些思考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