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衆在哪裡,宣講陣地就建在哪裡;群衆在哪裡,基層宣講就延伸到哪裡。郯城縣馬頭鎮聚焦群衆事,說群衆話,找準“需求點”、用活“小載體”、用好“活教材”,把“大道理”從“紙上”融入“千家萬戶”,實作“精準滴灌”,将黨的政策理論說到群衆的心坎上,讓黨的創新理論宣講“擲地有聲”。
01
聚焦“誰來講”現身說教樹品牌
為讓廣大黨員幹部群衆聽得懂、聽得進、願意聽,馬頭鎮堅持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新,突出地方特色,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不同區域的閱聽人,整合青年幹部、百姓名嘴、文藝骨幹、中國好人、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宣講資源,精心打造“沂河風”“青時代”等基層宣講品牌,用好“青年宣講”“巾帼宣講”“支書宣講”等各類宣講隊伍,通過宣講身邊人、身邊事,推動理論傳播深入人心,讓黨員群衆真正聽得懂、聽得進、記得牢、傳得開。
02
聚焦“如何講” 寓教于樂求實效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黨的創新理論,要從文字變成武裝頭腦的武器,需要注入情感,用活“小載體”,使其走進校園課堂、田間地頭、群衆院壩等,通過“小視訊”“小喇叭”“小會議”“小冊子”等方式,做到聲聲入耳,引發思想的共鳴,既實作理論宣講的形式更加靈活,也讓宣講的内容更有針對性,達到“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的效果。
近年來,馬頭鎮不斷創新宣講形式,運用“宣講+文藝”“宣講+閱讀”“宣講+分享”“宣講+體驗”等方式貼近群衆,貼近生活,增加宣講實際效果。充分發揮“雲宣講”“雲直播”“雲舞台”等“網際網路+宣講”新模式,為理論宣講插上翅膀,将理論宣講由“一時一地”拓展為“随時随地”,實作群衆在哪裡,黨的創新理論宣傳教育就覆寫到哪裡,切實打通宣傳、教育和服務群衆的“最後一公裡”。
03
聚焦“講什麼” 貼近群衆解民憂
理論宣講應以“短、小、微”為切入口,内容上以“生、鮮、活”為着力點,既講國家發展的“大道理”,也講關乎人民群衆柴米油鹽、冷暖安危的“小故事”,讓群衆從“看熱鬧”的旁觀者,成為“懂門道”的參與者。馬頭鎮堅持以群衆需求為導向,精準對接群衆需求,“量身定制”菜單式宣講模式,群衆“點單”,志願宣講員“接單”, 根據不同閱聽人群體量身打造分衆化、對象化宣講内容,做到群衆需要什麼就講什麼,緊扣老百姓的關切點,及時解決群衆關心的煩事、難事、揪心事,将陣地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為民服務成果。(通訊員 宋法強)
2024年第539期 | 總第47156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