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克隆的‘童魚’,比英國的克隆羊‘多莉’,整整提前問世了24年!”近日,甯波市鄞州區塘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姜山鎮文明慈善社創空間迎來了一支特别的“科普教師”隊伍——甯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遇見科學家”大學生科學家精神宣講志願服務隊,這是他們緻力于宣講甬籍科學家精神的第四個年頭。這支由30名大學生組成的志願服務團隊,帶着滿腔的熱情和對科學的崇敬,走進社群、鄉村、中國小,為中國小生帶來了一場場别開生面的科學家精神宣講盛宴。
服務隊參與塘溪鎮“周媽媽”公益暑托班
在活動籌備階段,這些大學生志願者們可是下足了功夫。他們深入研究了屠呦呦、貝時璋、路甬祥、童第周等甬籍科學家的傳奇故事和卓越科研成果,制作了精美的多媒體展示材料,還精心設計了既有趣又充滿互動性的小實驗、小手工,旨在為中國小生們帶來一場難忘的科學之旅。
服務隊在姜山鎮文明慈善社創空間宣講
活動現場,志願者們通過多媒體展示,将甬籍科學家的感人故事和卓越貢獻生動地呈現在大家眼前。中國小生們聚精會神地聽着,仿佛穿越時空,親眼見證了屠呦呦在無數次的實驗中終于發現青蒿素,為全球抗擊瘧疾帶來新希望的輝煌時刻;仿佛身臨其境目睹了童第周成功實作鲫魚細胞核移植的壯舉,為中國乃至世界生物學領域開辟新天地的非凡智慧與不懈奮鬥;仿佛親身參與了路甬祥、貝時璋在科研道路上不斷探索,引領中國科學邁向新高度,為國家科技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榮耀曆程。
志願者用互動小遊戲帶小朋友體驗“克隆”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讓他們明白,每一個偉大的成就背後都是無數次的嘗試與失敗,但正是堅持不懈的科學家精神,引領着我們不斷前行。更想讓他們了解甯波深厚的科學文化底蘊,為自己的家鄉而自豪!”志願服務隊學生負責人吳冬青滿懷激情地說道。
志願者為姜山鎮小朋友講述屠呦呦的故事
據悉,甯波城市職院“遇見科學家——大學生科學家精神宣講志願服務項目”由甯波市科學技術協會立項資助,目前正結合該校國際學院“多彩實踐營”大學生社會實踐品牌落地實施。這個暑假,他們不僅為塘溪鎮、姜山鎮的中國小生們帶去了科學的啟迪,還計劃帶領鐘公廟街道金甯社群的學生和家長參觀甯波市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親身體驗屠呦呦舊居陳列館的中草藥植物浮雕手工制作。此外,他們還将前往奉化區、潘火街道等地,繼續開展公益課堂、微宣講等活動20餘場,将甬籍科學家精神的故事講述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