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藍屏危機丨小心網絡間諜乘虛而入!

步入數字化時代的洪流,網絡已成為支撐社會運作不可或缺的基石。然而,随着網際網路的普及與技術的日新月異,網絡安全隐患如同暗流般悄然浮現,網絡間諜攻擊日益加劇。2024年7月19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微軟全球藍屏事件”席卷全球,數百萬台裝置陷入癱瘓,多個行業遭受重創。這不僅是技術巨頭在安全防護領域的一次重大挫敗,更是對全球敲響的一記警鐘,引發了公衆對網絡間諜攻擊的高度關注與警惕。

微軟全球藍屏事件

2024年7月19日,美國網絡安全企業“CrowdStrike”的一次軟體更新意外觸發了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的嚴重bug,導緻全球範圍内近千萬台裝置出現藍屏當機現象。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迅速蔓延至航空公司、銀行、電信、媒體、醫療等多個領域,造成航班停飛、交易中斷、服務癱瘓等一系列連鎖反應。據估計,此次事件給全球經濟帶來的損失可能超過10億美元。

此次危機餘波未了,一些黑客趁虛而入發起網絡釣魚活動并釋出惡意軟體連結。CISA聲明稱,“當局已經觀察到惡意行為者利用此次當機進行網絡釣魚和其他的非法行動。CISA敦促組織和個人保持警惕,隻相信合法來源的訓示,建議企業提醒員工不要點選疑似的釣魚郵件或可疑的連結。”

這一事件不僅給全球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嚴重威脅到了國家安全和個人隐私,敲響了全球網絡安全警鐘。企業及群眾應提高警惕,防止被網絡間諜攻擊,造成敏感資料洩露。

網絡間諜

網絡間諜是指受雇于特定組織并利用網際網路平台擷取情報危害目标國家安全的人員。他們一般會利用開源管道、間諜軟體等手段,入侵目标計算機系統擷取情報。相較于傳統間諜,網絡間諜活動往往具有隐蔽性、持續性和破壞性強的特點,嚴重威脅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個人隐私。

網絡間諜攻擊的目的紛繁複雜,包括竊取國家機密、商業情報、個人隐私等敏感資訊,破壞關鍵基礎設施運作,幹擾社會秩序等。近年來,随着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間諜攻擊愈發呈現出跨國界、遠端化、技術化的特點,使得防禦難度大幅增加,給國家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帶來了巨大挑戰。

網絡間諜攻擊常見手段

1、 系統入侵與病毒傳播

攻擊者通過破解密碼、利用漏洞等方式入侵目标系統,植入惡意軟體或病毒,實作遠端控制或資料竊取。這類攻擊手段隐蔽性強,難以察覺,給目标系統帶來了巨大安全隐患。

2、 網絡釣魚與社交工程

攻擊者通過僞造郵件、網站等手段誘騙使用者點選惡意連結或下載下傳病毒檔案,進而竊取使用者資訊、控制使用者裝置、拍攝涉密環境。此外,社交工程也是網絡間諜常用的手段之一,通過僞裝成合法使用者或機構,利用人際關系和心理操縱手段,以騙取目标信任并擷取敏感資訊。

3、 供應鍊攻擊

供應鍊攻擊是指攻擊者通過滲透目标企業的供應鍊體系(如供應商、合作夥伴等),植入惡意代碼或病毒,進而控制整個供應鍊體系中的裝置或資料,實作大規模的資料竊取或造成系統癱瘓。

4、 定向攻擊與APT攻擊

定向攻擊和進階持續性威脅(APT)攻擊是更為複雜的網絡間諜手段。攻擊者通過深入研究目标對象的網絡結構、人員構成等資訊,制定針對性的攻擊計劃,長期潛伏在目标網絡中,逐漸滲透并竊取敏感資訊,擷取目标情報。

5、 零日漏洞利用

攻擊者通過發現并利用軟體、硬體或作業系統中尚未被揭示或修複的漏洞,對目标網絡體系進行滲透、控制甚至破壞,進而實作目标情報及敏感資訊竊取。

全球藍屏危機丨小心網絡間諜乘虛而入!

如何防範網絡間諜攻擊

1、 提高全民網絡安全與反間諜意識

大陸網民數量龐大,政府、教育、國防及軍工等關鍵領域的從業人員亦廣泛活躍于網絡之中。為防止境外間諜利用部分網民安全意識薄弱、國防安全意識欠缺的弱點對其實施網絡攻擊、策反,我們可通過安全教育訓練教育等措施,提升國民網絡安全素養,增強國民的反網絡間諜意識,建立堅實的網絡人民防線,切實維護國家網絡安全。

2、 強化網絡基礎設施防護

為有效應對網絡間諜攻擊,我們應及時更新作業系統和軟體更新檔、使用可靠的防毒軟體和防火牆、加強網絡隔離和通路控制、定期檢查評估網絡安全情況,以強化網絡基礎設施防護。同時,推進網絡安全産業發展更新,提升反網絡間諜技術能力,為抵制網絡間諜提供強大的産業基礎能力。

3、 建立有效的内部安全防護政策

為降低企業内部網絡間諜風險,企業應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安全防護政策體系。通過強化員工安全教育訓練、建立内部威脅監測及響應機制、加強技術防護措施及權限控制等,建構多層次的防禦體系,為内部網絡及關鍵資料的安全保駕護航。

4、 推進國産化與自主可控

此次微軟全球藍屏事件進一步警示我們要加快推進國産化與自主可控,從根本上降低對外部技術的依賴,防範潛在的網絡間諜風險。尤其在涉及國家安全、民生基礎設施的關鍵領域,必須加強晶片、電子元器件、作業系統、資料庫、工業軟體、基礎應用、終端控制裝置等的國外服務商的安全審查、認證與準入,同步推進國産化和自主可控,以確定我們能在國家網絡安全與情報戰的複雜局勢中進退有據。

5、 開展新型網絡間諜活動預研應對和反制

随着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網絡間諜活動正經曆着前所未有的變革。人工智能技術已應用至網絡間諜活動中,進行情報資訊收集分析、語音畫面模拟誘導等行為。未來,人工智能機器人可能進一步滲透間諜領域,執行自動化誘導、冒充身份騙取敏感資料等任務,威脅性顯著增加。為有效應對這一趨勢,我們應前瞻性地開展新型網絡間諜活動預研應對和反制工作,以維護國家安全與穩定。

全球藍屏危機丨小心網絡間諜乘虛而入!

此次微軟藍屏事件不僅是網際網路領域的一次重大警示,更是敲響了國家網絡安全警鐘。我們應高度重視網絡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網絡基礎設施防護,提升自身網絡安全建設,提高科技産品和服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共同營造一個安全、可靠、健康的網絡環境。以抵禦網絡間諜攻擊的威脅,共築國家安全防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