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是每個父母都無條件愛孩子:真人版《抓娃娃》遠比電影更殘酷!

不是每個父母都無條件愛孩子:真人版《抓娃娃》遠比電影更殘酷!

天使爸

最近由沈騰和馬麗主演的電影《抓娃娃》,在各個省份的票房就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除了搞笑喜劇惹人愛以外,還因為其中反映出的家庭教育理念,非常發人深省。

作者:ABB,曾在滬粵多家教育集團擔任管理崗位。目前主要在國内外學校的收購出售、品牌和項目引進、托管營運等方面,從事教育領域的商務拓展和資源對接的工作。本文來源:公衆号“藍橡樹”(ID: blue_oak)”

要說暑期的票房冠軍,那非《抓娃娃》莫屬了。

有些觀衆看到的是中國版的《起跑線》,講富養和窮養的問題;有些觀衆看到的是中國版的《楚門的世界》,講的是被操控的一生。

但我認為這部影片中最值得深思的一點是,父母把孩子當“練号”,一個沒經驗練壞了,可以再生一個再練,就好像把孩子當試驗品一樣。

很多二胎家長,說起二胎理由,會開玩笑說:大号廢了,再開新号。但玩笑之後我們不禁要問,這些“練壞了的廢号”以後會怎麼樣?

不是每個父母都無條件愛孩子:真人版《抓娃娃》遠比電影更殘酷!

非常巧合的是,國際學校裡就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我也窺見了一些“答案”。

不是每個父母都無條件愛孩子:真人版《抓娃娃》遠比電影更殘酷!

這些年我所見被養廢的“大号”們

我當時所在的國際學校,新高一招進來一個女生,她在學校裡頻繁換男朋友,時不時還會跟男友一起逃課一天,我們就聯系了她的父母。

結果她媽媽說:“我們現在有一個小的了,大的已經教不好了,我們吸取教訓,會好好培養小的的。”

原來這個大女兒出生時正好趕上父母事業最忙的時候,沒時間管就用金錢彌補,是以這個女生一路讀上來,成績不太好,也比較缺愛。

是以父母覺得她難堪大任,就又生了第二個,現在父母都有時間和精力了,但注意力也都集中在小女兒的身上。

這樣大女兒心理更失衡了,到處求男生關愛。她開始濫交男友,睡遍上海所有五星級酒店。後來女孩為了幫助她當時的男友作弊,受到了嚴重的處分。學校又叫來她的爸爸,沒想到她爸爸什麼話也沒說,擡手就是一巴掌把女兒打倒在地。

結果,你們猜女兒什麼反應?她跪着爬向老師求情,說事情都是她做的,希望不要處分男友,也不要通知男友父母,怕男友父母來了也會打他……再然後,她就被家長轉學,直接送到美國一所私立高中,眼不見為淨了。

當然,“大号如何練廢”也不隻有這一種模式。我還見過一個案例,是父親按選妃、選太子、母憑子貴的方式來挑選繼承人的。

這個父親是大集團的老闆,娶第一任太太時,生了兩個女兒,送到我們學校。過了幾年又送來兩個兒子,這次他帶了另一個媽媽來。跟老師們交流間,我們明顯覺得他更關注兩個兒子的情況。

雖然他很忙,但後來每次開家長會,他都會和太太一起來,而且會全面地詢問兩個兒子的成績、體育、品行等等,比較之意相當明顯。

幸與不幸的是,大兒子各方面的表現确實出色,小兒子則比較一般。有一次我看到,小兒子想跟哥哥一起玩,但哥哥顯得很冷漠,哥哥更喜歡跟年級裡更厲害的男生一起玩。

不是每個父母都無條件愛孩子:真人版《抓娃娃》遠比電影更殘酷!

這讓我聯想到了同為兄弟争寵的威廉王子和哈裡王子,哈裡王子的自傳《備胎》滿腹怨言,道出這樣的教育對弱勢的那個孩子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的心理創傷,等他成年後,可能會傷害自己,也可能會報複家庭。

危害那麼大,可還是不少“有王位要繼承”的家庭,對孩子采取了“君君臣臣”的方式來培養、挑選和放逐,這到底是出于什麼樣的心理呢?

不是每個父母都無條件愛孩子:真人版《抓娃娃》遠比電影更殘酷!

當生育成為“投資”家庭成手足競技場

其實,從父母的角度來說,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公司員工的領頭羊,是家族資産的傳承人,是以他們才想生育和挑選出最合适的繼承人,這樣才能滿足後兩種身份的需要。

而多生孩子就是一種分散投資。生的孩子多了,自然更有的挑,更容易生出符合父母理想的繼承人。從這個角度看,家庭也跟學校、社會一樣,教育孩子是為了培養,更是為了選拔。

而且父母,尤其是父親,想要多個孩子不難,本來在一對多的關系中,就是誰稀缺誰更重要的。

要是所有孩子都能被培養出來,那再好不過,可五個手指都有長短,或者說,一些孩子有更符合父母想要的繼承人的能力,而另一些則在其他領域更擅長,那麼父母自然就會為了完成自己的社會義務、家族義務,更重視有能力的孩子,而讓後一種孩子以更加輕松、放任的方式生長了。

父母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不是每個父母都無條件愛孩子:真人版《抓娃娃》遠比電影更殘酷!

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父母是唯一的,沒法比較挑選。可自己的人生也隻有一次,父母練廢了幾個号還有幾個号等着,但是孩子自己的人生就隻有一次。

是以孩子要想得到更多的愛,就要力争符合爸媽的要求,就要争寵,甚至要手足“相殘”,才能顯得自己比其他兄弟姐妹更适合。

一個處在優勢地位的孩子,看似備受寵愛,與父母關系融洽,但TA内心知道:父母對TA的愛是有條件的,TA是因為比其他兄弟姐妹更滿足這個條件,才獲得的寵愛。

是以TA還是會恐慌,覺得父母愛的不一定是TA這個人本身,一旦自己的價值和“功能”沒有了,會不會失去這所有的一切?

更不用說,另外幾個處于劣勢地位的孩子,既會為了自己的無能而自卑,又會因為某個兄弟姐妹的得志而嫉妒,更會暗暗責怪父母偏心。在長久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後,甚至可能自暴自棄,破罐破摔,越來越變成了家族的“敗類”。

不是每個父母都無條件愛孩子:真人版《抓娃娃》遠比電影更殘酷!

是以,這種讓幾個孩子“内卷”的養育方式,看似能完成父母身上的社會義務和家族義務,但其實這個家庭本身的整體幸福度真不一定高,長期來看,甚至還會隐患重重。

不是每個父母都無條件愛孩子:真人版《抓娃娃》遠比電影更殘酷!

有條件的愛

無法養出貼心的娃

其實,父母子女的身份回歸單一比較好。否則看似父母占優勢,但有條件的愛子女,很可能隻能換回子女有條件的愛父母而已,最糟糕的還會連一個真正貼心的孩子都沒有。

就像《抓娃娃》裡,第一個兒子富養,練廢了就送出國留學,結果他自己練好身體、調整好心态,爬上了珠峰,完成了自我成長和自己對自己的救贖後,他喊出的是:“我不需要你瞧得起我了!”

當孩子不再在乎爸媽的認可,他同時看淡的還有對父母的愛。

不是每個父母都無條件愛孩子:真人版《抓娃娃》遠比電影更殘酷!

而第二個被“精心窮養”培育長大的孩子,在得知周圍的一切都是假的時,他第一反應是:父母也是假的,他對父母一點信任都沒有了。

果然,他通過聯考交白卷,奮力打破父母營造的虛假的世界,而後又通過複讀考出了705分後,明明可上父母期待的清北,可毅然決然地還是選擇了體育大學,開心地抱着“窮養”養成的習慣——撿廢品,跑長跑,不想再被父母操控人生了。

不是每個父母都無條件愛孩子:真人版《抓娃娃》遠比電影更殘酷!

然而,《抓娃娃》裡的父母,仍然沒有深刻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們一看“第二個号也練廢了”, 就希望靠再生第三個孩子來找補。

那如果第三個孩子也練廢了呢?再換一個老婆繼續生,直到生出一個理想的繼承人嗎?

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就隻剩下“功能性”的價值了嗎?之前幾十年一切的努力,除了換回那麼多個“廢号”,連一個真正貼心的孩子也沒有收獲,他們能體會到當父母的單純的天倫之樂嗎?

不是每個父母都無條件愛孩子:真人版《抓娃娃》遠比電影更殘酷!

結語

雖然父母的社會角色、家族角色也很重要,但是要靠犧牲某些家庭成員換回家族利益最大化,還是非常殘忍的。短期對孩子不利,長期也會反噬到父母身上。

家庭就是家庭,隻是親子不是君臣。

父母用盡心力培養孩子,是為了讓孩子幸福,還是為了達到父母的目的,孩子是可以感覺到的。

如果是為了後者,那麼不論孩子滿不滿足父母的要求,TA在内心深處也不會真的感恩父母,畢竟誰願意當個棋子呢?

不是每個父母都無條件愛孩子:真人版《抓娃娃》遠比電影更殘酷!

如果你也喜歡,設定【星标】并點【在看】支援下!

- 歡迎加入天使爸原版大家庭粉絲福利群-

本群為天使爸官方為天使爸粉絲提供的學習交流群,分享學習資源、還有豐富福利活動及大咖講座可期待!

掃描下方企業微信加入福利群,解鎖更多福利吧!

24 July 2024

不是每個父母都無條件愛孩子:真人版《抓娃娃》遠比電影更殘酷!
不是每個父母都無條件愛孩子:真人版《抓娃娃》遠比電影更殘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