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技不如人?為何美航天飛行器能重複利用100次,中國用1次就要報廢

大陸現在在做技術運用上的努力,就是為了不被其他國家限制同等情形之下,也有一些資料出現,但中國畢竟是發展相對比較晚的國家,是以也有的人有這樣的疑問。

技不如人?為何美航天飛行器能重複利用100次,中國用1次就要報廢

在我們的技術進展及發展過程當中,是否會存在技不如人的情況?因為美國航天飛行器可以重複利用100來次,但是中國僅用一次就報廢了,這難道真的意味着中國的技術發展技不如人嗎?

美國的這一飛行器在1981年4月14日的時候就是他們的載人航天飛行器的首次航天任務,至于飛行器總長度達到了56米,翼展可以有24米,起飛重量達到了2800噸,資料上非常的有優勢,而且更嚴。

技不如人?為何美航天飛行器能重複利用100次,中國用1次就要報廢

引人注目的是,他們可以反複利用100次,在43年前美國就制造出了可以重複飛行的航天器,但目前中國的神舟飛船依然隻用一次就報廢了,是不是意味着我們在技術上的差距依然比較大呢?

美國可重複利用的航天器就是他們的哥倫比亞号,這一飛行器擁有着強大的推力之争,是以最多可以搭載29.5噸的貨物以及8名宇航員,當然最令人矚目的就是重複利用。

技不如人?為何美航天飛行器能重複利用100次,中國用1次就要報廢

而且從一些資料上來看,他也并不遜色,從地面往太空送東西,還能從太空把東西給帶下來,可以有将近14.5噸的有效載荷帶回地面,而且最多可以乘坐八名航天員在軌道上,甚至還停留7到30天的時間,各方面的資料都意味着他有更多的可能,而且這架飛船執行任務之後,還可以水準着陸傳回機場。

哥倫比亞航天飛機的維護周期隻有160個小時,這也就意味着使用之後經過兩周就可以進行下一個任務,這也成為了大家日常眼中的常态化航天任務的有效利器。

技不如人?為何美航天飛行器能重複利用100次,中國用1次就要報廢

在4月12日的時候,哥倫比亞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将兩名航天員送入太空,也是為了測試它的軌道飛行能力和着陸太空飛行54小時環繞地球36圈之後,在安全着陸,這也被很多人稱為曆史上最大膽的實驗。

與各種系數的支援以及實驗的成功,是以哥倫比亞在服役之後也成為了美國載人航天常态化的一大有力支援,而為了能夠推進大陸也一直在做這方面的運用,中國在技術上的追趕時間更長,畢竟我們有太多技術上的限制。

技不如人?為何美航天飛行器能重複利用100次,中國用1次就要報廢

大陸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中後期,圍繞着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途徑問題,有着更多專家的共同介入,在1992年時,航天飛船也是我們研制方向的選擇讓大家好奇,因為航天飛機可以重複利用,但是為什麼中國選擇航天飛船呢?

其實之前中國也動過這樣的念頭,但是随着對載人航天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才發現航天飛機的計劃對于中國來說不太可行,因為以當時的國情來看,制造航天飛機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投入,但航天飛機的造價極其高昂,以當時中國的經濟發展水準來看,非常的難以運用。

技不如人?為何美航天飛行器能重複利用100次,中國用1次就要報廢

而且以美國航天飛機的項目資料來計算,就相當需要14000億人民币,這一資料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畢竟1988年的中國,全年GDP也才15200億人民币。

正是由于經濟上的限制,才讓我們放棄了制造航天飛機,轉而向航天飛船方面運用,那麼,大家也都在好奇其他的大國都是選擇這樣進行,那麼中國這種另辟蹊徑的選擇又是否正确,其實,以中國的實力來看,我們想要發展這是一條唯一的路徑。

而從後續運用來看,這一決策也是比較對的,畢竟在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執行他們的第28次任務的時候,就是現了一些問題進入大氣層之後的哥倫比亞号在太平洋上空144公裡的位置,出現的意外雖然有地面的回收器,接到他們回收的信号,但是卻直接失聯之後,哥倫比亞後也直接開始解體,分裂成無數個碎片,直接向地球滑落,七名宇航員也在這次的解體當中直接犧牲。

技不如人?為何美航天飛行器能重複利用100次,中國用1次就要報廢

這個後續到長城是因為很有可能被三個泡沫擊中,雖然隻是一個泡沫,但是由于飛行速度比較快,是以對于他們來說都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雖然中國選擇的是使用率并不高的航天飛船,但是我們可以避免很多方面的問題,而且它也更加符合中國的實際性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