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事關生命科學!這場大會在光明舉行

事關生命科學!這場大會在光明舉行

7月23日

2023年度中國生命科學

十大進展交流會暨科普報告會

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

(以下簡稱“中山七院”)舉行

此次大會充分展示了

大陸生命科學領域的最新重大科技成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校科研院所的

專家學者齊聚深圳光明

共話大陸生命科學最新發展

事關生命科學!這場大會在光明舉行

據悉,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自2015年起開展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工作,迄今已連續開展9個年度。每年公布評選結果後,邀請入選項目專家編寫和出版科普書籍,并舉辦交流會暨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報告會,向公衆揭示生命科學的新奧秘,為生命科學新技術開發、醫學新突破和生物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事關生命科學!這場大會在光明舉行

據介紹,中山七院自建院起始終将生命科學的研究與實踐作為重中之重。從惡性良性腫瘤疾病防治的深入研究、對器官醫學的積極探索,再到交叉學科下的精準醫療,中山七院在醫學實踐與生命科學研究的交彙點上,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創新為驅動,為人民群衆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接下來,中山七院将開展科普報告,拉近生命科學與公衆的距離,讓生命科學走進千家萬戶,提升大家對生命健康知識的認知與了解,激發社會各界,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對生命科學的興趣與熱愛。

10個獲獎團隊介紹科研進展

2023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交流會上舉行了頒獎儀式,為馬駿院士團隊、劉光慧研究員團隊、路中華研究員團隊、吳東東研究員團隊、王紅梅研究員團隊、姜長濤教授團隊、顧忠澤研究員團隊、瞿禮嘉教授團隊、李毓龍教授團隊、孟安明院士團隊頒發獲獎證書。

事關生命科學!這場大會在光明舉行

10個獲獎團隊随後分别

作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的科普報告

本年度入選項目

具有原創性突出、社會意義重大的特點

均面向生命科學前沿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聚焦解決熱點問題

其中,“核孔複合體成熟度調控合子基因組激活”的研究,解決了發育生物學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腸道菌源宿主同工酶是調控代謝性疾病的新靶點”的研究,實作腸道菌群的精準調控,開辟了疾病預防、診斷、幹預新路徑;“人體器官晶片及多模态精準測量方法建構”的研究在藥物研發和篩選、個性化醫療、環境評估、航空醫學等領域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

事關生命科學!這場大會在光明舉行

大會還舉行了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贈書儀式,向中山大學、中山七院、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深圳理工大學附屬進階中學、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5家機關贈予《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科普書》系列叢書。現場還通過視訊展示了中山七院何裕隆教授、張常華教授團隊近期在自然科研領域核心期刊《自然》雜志(Nature)刊發的惡性良性腫瘤耐藥機制研究突破性成果。與會嘉賓一起為此次生命科學領域的突破性成果舉行了“紀念光塑”揭幕儀式。

中山七院科研成果登上《自然》雜志

此前,《自然》雜志(Nature)

刊登中山七院

何裕隆、張常華教授團隊主導的科研成果

NBS1 lactylation is required for efficient DNA repair and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事關生命科學!這場大會在光明舉行

研究揭示了一種DNA修複蛋白(NBS1)蛋白乳酸化修飾在惡性良性腫瘤化療耐藥中的關鍵調控作用,并創新性地提出了通過靶向抑制NBS1蛋白的乳酸化修飾或調控乳酸代謝通路,以逆轉化療耐藥的全新方案。

這是全球惡性良性腫瘤疾病研究的一項重大突破性成果,不僅揭示了惡性良性腫瘤細胞如何抵抗化療産生耐藥性,還篩選出能克服惡性良性腫瘤細胞耐藥性的靶向藥物,為惡性良性腫瘤免疫治療、惡性良性腫瘤放療、惡性良性腫瘤複發等問題研究開辟了新視角,将造福數以千萬計的惡性良性腫瘤耐藥患者。

事關生命科學!這場大會在光明舉行

《自然》雜志是全球最權威的科學期刊之一,主要刊登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涉及生命科學、實體科學、地球科學等多個領域的前瞻性創新性論文,張常華教授、尹東教授、Axel Behrens教授、何裕隆教授是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陳恒星博士、李赟博士、李華福博士是共同第一作者。

内容來源:寶安日報 中山七院

編輯:李可

校審:靳峰 陳圓圓 謝燕麗

如需轉載,請注明以上内容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