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導讀
五年來,科創闆已經成為“硬科技”企業高品質發展的培養源。業内人士分析,在“科創闆八條”的加持下,科創闆改革再出發,服務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和新質生産力發展邁入新階段。
原标題:【新華解讀】數說科創闆五周年:“硬科技”集聚 創新再起航7月22日,科創闆迎來開市五周年。上市公司573家、研發投入金額達到1561億元、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長率24%、科創闆指數增至20隻……五年來,科創闆已經成為“硬科技”企業高品質發展的培養源。業内人士分析,在“科創闆八條”的加持下,科創闆改革再出發,服務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和新質生産力發展邁入新階段。573家——“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五年來,科創闆支援573家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上市,總市值約5萬億元。IPO募資9108億元、再融資募集資金1581億元,合計超萬億元。
圖為科創闆IPO情況相關統計資料顯示,573家公司中有34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4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産品企業(去重後合計373家),占比65%。此外,科創闆已支援54家未盈利企業、8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7家紅籌企業、20家第五套标準企業上市。截至目前,已有19家未盈利企業在上市後實作盈利并“摘U”。申萬宏源研究新股政策首席分析師彭文玉說,科創闆不僅彙聚了一大批核心技術突出、攻關創新能力強的領軍企業,也吸引了衆多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初創期、成長期企業。其中,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為核心的科創企業合計占比約為科創闆上市公司總數的8成,內建電路、生物醫藥等産業集聚效應持續擴大。
圖為科創闆上市公司行業分布情況中信證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師于翔指出,今年6月“科創闆八條”正式落地,本質是為了發揮資本市場服務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功能。其中,檔案提出更大力度支援并購重組,增加對非盈利企業的包容性,同時鼓勵豐富科創闆ETF品類、優化創投退出機制等。預計科創闆将成為硬科技企業上市首選地和集聚地,後續将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助力打造形成“科技-金融-産業”的良性循環。1561億元——研發投入疊創新高五年來,科創闆公司積極發揮科技創新活動主體作用,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研發強度保持高位,創新要素加速彙聚。2023年,研發投入金額達到1561億元,同比增長14.3%,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中位數為12.2%。
圖為科創闆上市公司研發情況“在持續完善的‘含科量’名額體系指引下,科創闆上市公司在A股市場各闆塊中具備更強的研發投入力度和更完備的研發團隊。”彭文玉說。相關統計顯示,科創闆人才鍊加速對接,彙聚了一批高水準的科研人才隊伍,研發人員已超過23萬人,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平均超過三成。得益于持續穩定的高研發投入,科創闆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截至今年7月中旬,136家次(77家)科創闆公司牽頭或者參與的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等重大獎項;累計形成發明專利超10萬項,平均每家公司擁有發明專利數量達到185項;三成科創闆公司的産品或在研項目在行業内具有首創性;六成科創闆公司的核心産品或技術正在相關領域推動實作進口替代。中泰證券首席政策分析師徐馳認為,證監會釋出“科創闆八條”,進一步強調了科創闆“硬科技”的定位。未來科創闆或推出更多再融資支援政策,優化科創闆上市公司融資制度,助力初創“硬科技”企業高品質發展。24%——上市公司整體成長性良好開闆以來,科創闆公司整體呈現良好成長勢頭。以2019年為基數,科創闆公司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分别達到23%、24%。其中,92家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均超過30%,187家公司連續4年營業收入均實作增長,75家公司連續4年淨利潤均為正增長。
圖為科創闆上市公司近年業績情況科創闆公司經營品質持續向好,展現較強的市場競争力。2023年,科創闆公司平均毛利率42%,大幅領先于A股各闆塊。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說,五年以來,科創闆市場生态變化顯著,這些企業在科創闆上市後,研發投入和成長性顯著,推動了創新發展。20條——科創闆投資标的持續豐富 吸引力不斷提升7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釋出公告稱,将于2024年7月25日正式釋出上證科創闆醫療指數和上證科創闆人工智能指數,這意味着科創闆指數數量将達到20條。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科創闆指數境内外産品規模近1530億元。截至2024年6月末,滬市科創50ETF産品規模1277億元,是産品募集規模的近5倍;滬市科創100ETF産品規模179億元,較募集規模增長30%。
圖為科創闆50ETF指數境内外跟蹤産品數量及規模(億元)田利輝表示,科創闆的市場化改革吸引了更多專業機構投資者,提升了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促進了投融資的動态均衡,提升了A股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業内人士普遍認為,科創闆“機構市”初見雛形,中長期資金構築闆塊投資“基石”。如九成科創闆上市公司上市前獲得創投機構投資,平均每家獲投約9.3億元。截至2023年末,專業機構投資者活躍賬戶數超過7萬戶,同比增長30%,其中,企業年金、公募基金活躍賬戶數增速較快,同比增速分别超過200%和10%;機構投資者持倉占比近七成,其中社保、保險、年金等長線基金持倉占比接近5%。425億元——分紅金額屢創新高踐行“以投資者為本”的發展理念科創闆公司長期深耕科創主業,持續提升公司品質,積極回報投資者。上交所資料顯示,開闆以來,科創闆公司分紅金額屢創新高,約七成公司推出2023年度現金分紅方案,年度累計分紅總額達425億元,超300家公司現金分紅比例超過30%。2024年以來,科創闆公司回購金額上限超200億元,金額上限創曆史新高。
圖為科創闆上市公司年度累計分紅情況
此外,科創闆逐漸深化“以投資者為本”的價值理念。上交所資料顯示,共412家公司積極響應提質增效重回報倡議,披露《2024年度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占公司總數的72%,旨在以“專注主業”和“科技創新”為主旋律,夯實公司治理,提升盈利回報水準,與投資者共享成長價值。充分彰顯改革“試驗田”作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表示,科創闆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持續拓寬企業融資方式、鼓勵科創闆公司高品質産業并購重組、創設獨有的詢價轉讓機制、引入做市商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成效顯著。——再融資方面,截至2024年6月底,共有221家次科創闆公司推出再融資方案,合計拟募集約3132億元。133家公司再融資注冊生效,其中19家公司通過“小額快速”機制高效解決資金需求。——并購重組方面,截至2024年6月底,共有15家公司釋出發行股份購買資産方案,其中1家公司釋出發行可轉債購買資産方案。華興源創等7家公司已完成并購重組,實作技術優勢互補,核心競争力和抗風險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詢價轉讓方面,截至2024年6月底,共78家科創闆公司124批股東完成詢價轉讓,總成交額達540億元,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保險公司、QFII等專業投資機構為股權的主要受讓方。——做市商方面,截至2024年6月底,17家做市商累計完成626隻股票備案,覆寫232隻科創闆股票,闆塊覆寫率達到40%。——股權激勵方面,截至2024年6月底,共397家科創闆公司推出626單股權激勵計劃,闆塊覆寫率達到69%,涵蓋董事、高管、核心技術人員、核心業務人員合計近10萬人次。“我最期待科創闆在完善科技型企業精準識别機制、開展深化發行承銷制度試點、優化新股發行定價機制、推進估值改革等方面的舉措。”田軒說,上述措施将引導市場堅持長期主義,深度扶持“早、小、硬科技”企業,真正壯大耐心資本,更好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
本文來源:新華财經
作者:劉玉龍、闫鵬、丁晶
提升專業能力 瞄準新機遇 券商深耕科創闆“試驗田”
科創闆迎來開市五周年。作為A股注冊制改革的“試驗田”,科創闆承載着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力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在目前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背景下,科創闆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強化資本市場對“硬科技”的支援力度,持續打造培育新質生産力的“主陣地”。券商人士表示,券商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要把握時代脈搏,積極發揮自身專業優勢,進一步提升服務新質生産力的能力。同時随着“科創闆八條”出台,并購重組業務有望成為券商投行業務新的着力點,券商投行要在當好“看門人”的同時,更好發揮交易“撮合者”作用。聚焦“硬科技” 打造培育新質生産力“主陣地”五年來,科創闆堅守“硬科技”定位,從零起步不斷發展壯大,制度改革“試驗田”作用和服務科技創新的成效不斷顯現。根據資料,截至目前,共有573家公司登陸科創闆,首發募資總額超9100億元。華泰聯合證券表示,科創闆開市以來,作為保薦機構,公司累計助力48家企業登陸科創闆,見證了一大批具備“硬科技”實力的企業在科創闆大放異彩。當下,資本市場一系列的深刻變革正在為高品質發展鋪就道路,券商投行應當進一步回歸本源,勤勉盡責,把功能性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好資本市場“看門人”的職責。浙商證券投行質控部表示,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先行者,科創闆通過一系列創新性制度設計,如注冊制改革、差異化的上市标準、優化的交易機制等,為新質生産力的孕育和壯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券商投行須把握時代脈搏,将新質生産力深度融入業務流程與服務模式,引領行業服務标準的革新。”6月19日,中國證監會釋出《關于深化科創闆改革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八條措施》(簡稱“科創闆八條”),進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對新産業新業态新技術的包容性,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發展。天風證券研究所政策首席分析師、政策研究院院長吳開達表示,針對市場反映較為集中的新股發行高價超募、活躍并購重組市場、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等問題,“科創闆八條”作出了相應安排。此外,市場關注的科技型企業如何判定、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科創闆新股市值配售、并購重組支付工具等現實問題,都在檔案中得到明确回應。具體來看,東吳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胡翔表示,此次“科創闆八條”對于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上市及被收購提出明确支援,增強對新質生産力公司的包容性,有望充分發揮科創闆在培育硬科技方面的獨特優勢。伴随“科創闆八條”後續配套措施不斷落地,科創闆将進一步為新質生産力企業提供更加廣闊的融資管道和更高效的資本運作平台。華創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徐康表示,整體來看,“科創闆八條”出台,将進一步提升多層次市場的服務覆寫面和精準度,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将資源聚焦到真正具有創新潛力的企業,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同時促進産業整合和市場擴張,助力提升科技創新和産業競争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挖掘并購重組機遇 發揮交易“撮合者”作用值得關注的是,“科創闆八條”提出,更大力度支援并購重組,支援科創闆上市公司開展産業鍊上下遊的并購整合,提升産業協同效應。同時鼓勵證券公司積極開展并購重組業務,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從并購重組市場發展趨勢看,“在監管強化、防範風險的大基調下,預計2024年将是并購重組業務穩健增長的一年,有助于提振資本市場活力。并購重組既能注入優質标的,又能助力出清不良資産,雙管齊下助力提升上市公司品質。”民生證券投行相關負責人表示,A股市場在未來幾年有望迎來大量上市公司對非上市公司、甚至上市公司對上市公司并購的機遇。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産業并購正在成為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主流趨勢和監管重點的支援方向。”中泰證券投行委相關負責人稱,中泰證券堅持行業聚焦的發展模式,不斷提升行業研究和資源整合能力,幫助科技創新企業發掘同行業或上下遊潛在優質資源,通過并購重組實作提質增效、做優做強,有力助推産業的轉型更新。回顧2023年,公司共完成并購重組财務顧問項目10單,涉資金額超過370億元,财務顧問業務規模和收入均實作了穩步增長。作為券商,如何更好地把握并購重組業務機會?上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中泰證券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導向,繼續深度布局并購重組領域,充分發揮交易撮合者的作用,深入挖掘市場需求、持續關注潛在機會,通過并購重組助力提升上市公司品質,做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華泰聯合證券表示,投行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聚焦科技創新,積極引導與推動科技型龍頭企業高效實施并購重組,進行産業整合,做“大”産業鍊價值,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金融力量。“投行要具備對企業上下遊産業的深入洞察,深入産業鍊幫助企業高效比對産業資源,為企業的長期價值提升提供專業支援,推動産業優化更新。”嚴把市場入口關 當好資本市場“看門人”随着科創闆的運作日漸成熟,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的生态體系持續完善。“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維護金融穩定是證券公司的天職和使命。今年釋出的新‘國九條’倡導穩為基調、嚴字當頭,聚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強本強基、嚴監嚴管,對于增強資本市場的内在穩定性具有非凡意義。”中泰證券投行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證券公司,中泰證券将在監管機構的正确引導和有序監管下,發揮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助力打造良好的資本市場新生态,與市場各方一起形成促進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合力。民生證券投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券商投行要嚴守三道内部控制防線。項目組是第一道防線,品質控制部門等組織是第二道防線,核心、合規、風控等部門是第三道防線,三道防線貫穿整個業務鍊條,互相制約和制衡。“未來,投行要進一步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通過更專業的金融服務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以更加嚴格的标準站好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第一道崗,以更高品質的投資銀行服務配适目前階段資本市場的發展要求。”華泰聯合證券表示。
本文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李夢揚
微信編輯:王千
《風險預警·金融版》簡介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命脈,金融穩則經濟穩。金融安全事關國家、區域企業發展大局,需要對金融風險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科學應對,防範于未然。由中國金融資訊中心出品的《風險預警·金融版》在政府權威部門指導下,依托先進的大資料輿情監測系統和專業的分析師團隊,對金融業不同領域、不同類别的風險輿情進行總結梳理和分析研判,為金融監管部門、要素市場、金融機構、上市公司、行業協會、各類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提供權威、專業、實用、及時、有效的金融風險輿情監測、研判、預警與應對建議。1.8萬/年,每周一期,每周五釋出。
最新報告:
【2024年7月第3期】總第135期:平安銀行“變相裁員”風波
【2024年7月第2期】總第134期:央行出手,“債牛”去向何方?
【2024年7月第1期】總第133期:FOF基金頹勢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