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冷門基成“香饽饽”?

冷門基成“香饽饽”?

CFIC導讀

近期,一隻QDII産品僅5個交易日就實作基金份額翻倍,更是在二級市場連續多天因溢價而停牌,引發市場關注。此前,該産品成立僅約一個月,份額就縮水超八成,并一度成為迷你基金,接近清盤邊緣。

原标題:冷門基成“香饽饽”!發生了什麼?

僅僅5個交易日,場内交易價格漲幅超過20%;基金份額翻倍;連發四則溢價風險提示,溢價率曾飙升至22%以上;連續三天均停牌一小時......近日,一隻跨境投資基金上演了魔幻一幕。而更為魔幻的是,此前,該基金曾頗受冷落,在成立後僅約一個月時間份額縮水約八成,基金規模長期在清盤線附近徘徊。

冷門基搖身一變,成為市場香饽饽,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昔日冷門基上演狂飙行情

據悉,該基金為南方基金南方東英銀河聯昌富時亞太低碳精選ETF(簡稱:亞太精選ETF)。7月3日起,該基金突然大幅上漲,更是在7月8日和7月9日連續兩天單日漲超7%。從7月3日至7月9日,僅5個交易日,該基金交易價格漲幅就已超過20%,期間溢價率曾超過20%。7月10日,基金交易價格創曆史新高,達到1.594元。随後,交易價格有所回落,截至7月19日收盤,交易價格為1.313元,但仍有2.3%的溢價。

伴随着場内交易價格的大幅拉升,基金份額也水漲船高。Wind資料顯示,在7月8日單日漲超8%的刺激下,當天該基金流通份額驟增2000萬份,并在随後持續增加。僅5個交易日的時間,該基金份額便已翻倍,從1.147億份增加至2.547億份。

溢價的飙升、份額的翻倍式增加,這無疑都透露着投資者對該基金的熱捧。以溢價為例,業内人士分析稱,由于跨境投資的QDII基金有外彙額度的限制,這就容易導緻一級市場的申購受限,隻能通過二級市場購買ETF,如果遇上大量投資者蜂擁進場,這自然會推高溢價率。

然而,令人頗為驚訝的是,這一如今被衆人哄搶的基金,此前一度身陷鮮有人問津的尴尬境地。2022年12月30日,亞太精選ETF上市交易,但僅過去約一個月,基金份額便縮水約八成,淨贖回超過10億份。基金資産淨值曾長時間在清盤線5000萬元附近徘徊。彼時,有基金人士認為,投資者對QDII産品認可度有限或是此類産品吸金容易、留金難的原因之一。

時過境遷,今年以來,QDII基金一躍成為市場熱門産品類型,多隻QDII基金輪番上演被投資者“哄搶”的罕見場景。亞太精選ETF作為QDII基金中的一員,似乎也迎來其“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新局面,由此前的冷門基快速化身成為市場“香饽饽”。

多家公司出招避免基金自動清盤

或許是在這一轉變的吸引下,南方基金對旗下迷你基金似乎更為珍視。其近日多番出手調整基金合同自動終止條款,避免基金被自動清盤,以此延續迷你基金的運作。

據不完全統計,僅7月以來,南方基金陸續釋出多則公告,宣布就旗下南方中證全指電力公用事業ETF、南方上證科創闆晶片ETF、南方國證線上消費ETF、南方中證主要消費ETF等多隻基金召開持有人大會審定相關議案,調整基金合同自動終止條款并修訂基金合同。

而南方基金也遠非個案。廣發基金、天弘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也紛紛釋出類似公告。7月,廣發基金宣布就旗下廣發中證2000ETF、廣發中證主要消費ETF召開持有人大會修改基金合同終止條款,廣發中證科創創業50增強政策ETF合同終止條款修改已正式生效。天弘基金就旗下天弘中證1000增強政策ETF宣布召開持有人大會修改終止條款。

根據相關議案,上述基金合同終止條件将由此前的“連續5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産淨值低于5000萬元情形的,基金合同應當終止,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調整為“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在10個工作日内向中國證監會報告并提出解決方案,如持續運作、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并在6個月内召集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

也就是說,這些基金将不再面臨因持有人數量和基金規模不達标而自動被清盤的局面,将可以由基金管理提出解決方案,然後交由持有人大會審議。相關時限也進一步放寬,由此前的連續50個工作日延長至60個工作日。

業内人士分析稱,這一修訂某種程度上透露出基金公司對迷你基金規模容忍度的提高,以及較為強烈的基金保盤傾向。畢竟,結合此前關于迷你基金需基金公司自主承擔各類固定費用,不再從基金資産中列支的新要求,保盤所産生的費用是需要基金公司進行支付的。

“更多還是想要保留産品線,基金盤子還在,當市場風口來臨時,也就不至于無基可推。”有業内人士認為,這通常是基金公司不願清盤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對于指數型基金而言,由于一家基金公司對于一個指數,往往隻會布局一隻産品,一旦被清盤,那基金公司就會喪失對相應指數的布局。此外,基金仍具備的投資價值、低位清盤易損害持有人利益、新發成本相對更高也是基金公司不願清盤的重要原因。

本文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張韻

微信編輯:王千

《風險預警·金融版》簡介

冷門基成“香饽饽”?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命脈,金融穩則經濟穩。金融安全事關國家、區域企業發展大局,需要對金融風險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科學應對,防範于未然。由中國金融資訊中心出品的《風險預警·金融版》在政府權威部門指導下,依托先進的大資料輿情監測系統和專業的分析師團隊,對金融業不同領域、不同類别的風險輿情進行總結梳理和分析研判,為金融監管部門、要素市場、金融機構、上市公司、行業協會、各類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提供權威、專業、實用、及時、有效的金融風險輿情監測、研判、預警與應對建議。1.8萬/年,每周一期,每周五釋出。

最新報告:

【2024年7月第3期】總第135期:平安銀行“變相裁員”風波

【2024年7月第2期】總第134期:央行出手,“債牛”去向何方?

【2024年7月第1期】總第133期:FOF基金頹勢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