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汽集團釋出《歐盟召開聽證會 上汽送出反補貼初裁抗辯意見》稱,應上汽集團要求,歐委會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召開反補貼調查專題聽證會,上汽向歐委會送出反補貼初裁抗辯意見,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預計歐委會将于11月2日做出最終裁定,針對歐委會不公平、不合理、不合法的初裁認定,上汽集團将保留采取進一步法律措施的權利。
在歐盟應上汽要求舉行的反補貼調查專題聽證會上,上汽明确提出:歐委會反補貼調查涉及商業敏感資訊,例如調查要求配合提供與電池相關的化學配方等,超出正常調查範圍;歐委會對于補貼的認定存在錯誤,例如将外國合資方獨資的汽車金融公司混淆為上汽的關聯企業,納入補貼率計算範疇;在調查過程中上汽已送出了數以千計的書面資料,但歐委會忽略了上汽送出的部分關鍵資訊和抗辯意見,虛增了多個項目的補貼率。
今年6月12日,歐盟委員會正式釋出檔案稱,于7月4日開始針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征臨時關稅,對比亞迪、吉利汽車、上汽集團将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關稅;對其它制造商将征收21%或38.1%的關稅。彼時,包括上汽集團、吉利控股在内的多家車企均表示對這一決定非常失望。對此,上汽集團表示:“針對初裁預披露中存在的計算錯誤,上汽迅速送出抗辯。”
當地時間7月4日,歐委會釋出公告,決定自7月5日起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最長期限為4個月。在此期間,歐盟成員國将通過投票來決定最終的反補貼措施,一旦決定通過,歐盟将對中國電動汽車正式征收為期5年的反補貼稅。不過,歐委會在公告中表示,将繼續與中方協商,以期達成一個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解決方案。
根據公告,相比于6月12日披露的稅率,最終稅率略有下調,但幅度不大。其中,比亞迪維持17.4%的稅率不變,吉利與上汽集團則由此前的20%和38.1%分别下調至19.9%和37.6%,其他合作但未被抽樣的中國車企将被征收20.8%的權重平均關稅,未合作的車企稅率為37.6%。
這一措施釋出後,多家車企以及中方協會等均強勢作出表态。其中,上汽集團釋出聲明表示強烈抗議,并指出為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全球客戶的利益,将正式要求歐盟委員會就中國電動車臨時反補貼稅措施舉行聽證會,進一步依法行使抗辯權。
值得一提的是,據報道,幾日前,歐委會向大衆汽車和寶馬發出信号,稱或将考慮降低這兩家汽車制造商在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知情人士稱,歐委會願意将大衆汽車和寶馬歸類為配合抽樣調查的公司,進而将兩家車企中國産車型的關稅降至20.8%,而現行計劃下的關稅為37.6%。但歐委會尚未最終決定是否降低大衆汽車和寶馬的中國産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針對此消息,大衆汽車拒絕置評,寶馬暫未發表評論。
在此次聽證會上,上汽代表也呼籲,開放競争才能帶來進步,保護主義隻會導緻落後,希望中歐通過合作共赢,加快凝聚創新力量,共創全球綠色發展。
另外,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代表明确指出:“歐委會在本案初裁中違反WTO規則及歐盟反補貼條例的諸多做法;目前初裁中計算的補貼幅度無法反映中國抽樣企業的真實情況;歐委會決定采取臨時性征稅措施,遭到部分歐盟成員國、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和歐洲主要汽車生産商的強烈反對,嚴重損害中歐各方利益”。
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代表表示:“中歐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和成長在于合作而非沖突,目前,中國商務部和歐委會的談判正在進行中,希望歐委會與中方相向而行,響應歐盟産業界呼聲,達成平衡解決方案。”
在此之前,7月6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發文稱堅決不能接受,并呼籲:“歐盟委員會不要将目前産業發展必經的階段性整車貿易現象視為長遠的威脅,更不要将經貿問題政治化,濫用貿易救濟措施,要避免損害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内的全球汽車産業鍊供應鍊,維護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