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娛先聲,作者 | 雨過炊煙,編輯 | 先聲編輯部
今年暑期檔的快樂,是《抓娃娃》給的。
對觀衆而言,看《抓娃娃》可以毫無顧慮地在電影院笑兩個小時;對市場來說,《抓娃娃》上映5天,票房就突破13億,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救市效果。而且,豆瓣18.9萬人為這部電影打出了7.4分。作為商業片,《抓娃娃》的成績已經在及格線上。
但導演陸川偏偏要為《抓娃娃》破上一盆冷水。7月17日,他在今日頭條平台上毫不客氣地diss《抓娃娃》是低質強堿性搞笑片,甚至上升到了文化的悲哀層面。
随後,陸川接下來的一番操作,更是自導自演了一場羅生門。其公司猿動力文化發微網誌指出陸川在今日頭條的賬号被盜,陸川火速轉發微網誌,表示沈騰是哥們,史彭元是親弟弟。
本以為事情到此可以告一段落,卻不曾想,今日頭條親自下場打臉,證明是使用者自行删除内容,陸川又當又立的幾番言論也算是點燃了沉寂已久的電影市場,并免費為《抓娃娃》貢獻了一波熱度。
而《抓娃娃》作為暑期檔第一部爆款電影,兩極分化的口碑也确實創造了很多值得讨論的話題,諸如中式驚悚、全方位控制教育、沒苦硬吃等。
但話說回來,一部笑過即忘的商業片,真的有必要拿放大鏡逐幀審判嗎?
《抓娃娃》怎麼就成了文化的悲哀?
“不懂的都去拍電影了,懂的都去寫影評了。”
網友曾經用這句話集中發洩對于影評人亂評的不滿,但陸川的身份頗為尴尬。畢竟他介于兩者之間,既作為導演掌控電影拍攝,又作為半資深影評人指點江山,說别人的作品是低質強堿性片時,又可曾想過自己拍過的《九層妖塔》。
網友将陸川此舉解讀為報當年票房折戟之仇。要知道,《九層妖塔》與《夏洛特煩惱》對打時,可謂全方位潰敗。
票房端,《夏洛特煩惱》斬獲14.47億票房,《九層妖塔》僅有6.82億,連一半都沒達到。口碑端,《夏洛特煩惱》豆瓣7.9分,《九層妖塔》豆瓣僅4.4分。保不齊在陸導心裡,《夏洛特煩惱》可能也屬于低質強堿性搞笑片,強堿性背後,酸性十足。
再來說一下低質強堿性搞笑片這個概念。畢竟是名人造詞,ChatGPT将其解讀為“包含大量惡搞、誇張和無厘頭搞笑元素的影片”。倘若按照這個标準來看,陸川一席話,可謂得罪了大半個電影圈,甚至無差别地掃射到了大量高票房低口碑的商業片。當然,也包括他自己那些票房口碑雙撲的作品。
誠然,普通觀衆可以覺得任何一部電影不好看,但陸川被人诟病的是敢做不敢當的行為。但不管怎麼說,陸川也算無形中推動了《抓娃娃》的票房繼續上漲。
那麼,《抓娃娃》這部電影真的是低質強堿性搞笑片嗎?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問題同樣見仁見智。
但根據文娛先聲的觀感,進入影院之前,如果完全不想思考,《抓娃娃》的确可以讓觀衆大笑兩個小時,與此同時,影片也會适當上價值。比如馬成鋼教育馬繼業撿瓶子時,跟教育專家們探讨:“人在一無所有的時候,自尊心一文不值”。結尾時,馬成鋼喊出的那句:“你以為隻是我們在操控你的人生,你也在操控我們的人生!”也是中式親子關系的縮影。
此外,《抓娃娃》也有淚點。影片中,入戲的奶奶因為穿幫,被迫與孫子分離時,回想到曾經的過往,意外詐屍,這段劇情着實催淚。一部商業片做到這些,其實已經足夠了。
至于陸川提到的開心麻花雄霸中國電影市場,是文化的悲哀,這似乎更無從談起。首先,開心麻花并非百試百靈,《超能一家人》、《李茶的姑媽》、《妖鈴鈴》等口碑不高的電影并未撬動過多票房。其次,電影市場曆來包羅萬象,既能容忍爛片上桌,也會減少票房不高的口碑電影拍片份額,但一些品質過硬的電影也會黑馬殺出,斬獲超出預期的票房。
恰因如此,文化的悲哀遠不是幾部電影爆火就能上升的高度。
拿放大鏡審視,不是商業片的正确打開方式
《抓娃娃》的定位既是獨幕喜劇電影,也是諷刺架空喜劇。
影片依然以“西虹市宇宙”為原點,但與《西虹市首富》窮人暴富的設定不同,《抓娃娃》講述了富人裝窮的雞娃故事。馬繼業雖然看似窮養,但周圍有各種NPC幫他反複學習數學、實體、英語等知識,全家人努力多年的目标,隻是為了把孩子送到清北大學工商管理系繼承家業,從小雞娃的壓迫感随處可見。
但這個過程,其實折射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觀:一邊是富人雞娃的花樣疊出,一邊是窮養孩子造成的心理問題,基本上涵蓋了中式教育的弊端。也正是因為這樣,《抓娃娃》被各路網友解讀為中式驚悚。
不過,《抓娃娃》本身是一部商業片,影片中呈現的搞笑橋段,更像是為了黑色幽默式的反諷。
比如,空降的外教需要完全按照課本幫馬繼業練口語,不能自己瞎發揮;馬成鋼承包體育場幫馬繼業撿瓶子時,真正需要靠瓶子賺錢的人隻能感歎:“沒有資源連瓶子都撿不到”;就連奶奶假裝去世時,留給馬繼業的遺言都是“奶奶的靈魂先在清北大學工商管理系的上空等着你”,台詞既辛酸又搞笑。
果然,喜劇的核心仍然是悲劇。
對于商業片來說,能否兌現商業性是第一标準。按照這個标準來看,今年的《熱辣滾燙》、《第二十條》、《飛馳人生2》都将喜劇性與商業性結合,創下影視票房記錄,是成功的商業片案例。至于劇情,着實沒有必要拿放大鏡過度解讀。
畢竟,商業片承載的首要功能是讓觀衆輕松快樂,在996之餘享受難得的爆米花時光。
這就要提一下《唐探》系列電影(第三部除外),唐探宇宙走喜劇推理路線,正如陳思誠曾經提出過的“桃子電影”理論,即外表容易入口,内裡裹挾着堅硬的核心。《唐探1》中,兇手思諾被揭穿後,秦風在她面前将折紙立了起來,影片至此留白;《唐探2》中,兇手宋義同樣未被繩之以法,秦風亦正亦邪的形象就此立住,但影片大量的喜劇元素也足夠讓觀衆爆笑全場。
本質上看,《唐探》系列的高明之處,其實是做到了讓一部分追求放松的觀衆去開懷大笑,讓另一部分想要思考的觀衆去解讀細節。
《抓娃娃》同樣如此。想要反思中式教育的人,可以通過馬繼業的經曆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家長也能通過馬成鋼的教育方式給自己照鏡子。而喪失文化體力、完全不想動腦思考的打勞工,也确實可以通過這部電影獲得兩個多小時的快樂。
從這個角度來看,《抓娃娃》已經算是一部成功的商業片。
如何拍好一部黑色幽默電影?
今年的黑色幽默電影仿佛水逆了一樣。
甯浩導演、劉德華主演的《紅毯先生》在春節檔票房折戟,撤檔改期之後,票房也僅有9407.3萬;楊幂主演的電影《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拿下5441.8萬票房後,便撤檔轉為網大。相比之下,《抓娃娃》算是好不容易殺出重圍的黑色幽默電影。
不過,《抓娃娃》比起之前的作品,仍然略有遜色。國内最早的黑色電影可能要追溯至甯浩作品《瘋狂的石頭》,各方小人物為了争奪翡翠,暗自角力的橋段令人啼笑皆非。這部電影的票房和口碑創下記錄後,中式黑色幽默電影層出不窮,比如《讓子彈飛》、《鋼的琴》、《驢得水》等電影,這些電影皆聚焦小人物的辛酸生活,影片中的沉重内容也以笑料無形消解,最終仍然給人帶來生活的希望。
後來,黑色幽默電影開始将喜劇元素與犯罪元素相結合,比如《追兇者也》、《無名之輩》、《人潮洶湧》、《我不是藥神》等,這些電影則通過犯罪情節,更為尖銳地剖析了小人物生存的不易。比如《無名之輩》中,兩個蠢賊為了籌錢給親人治病搶劫,結果搶到了一堆手機模型,這樣的結果令人哭笑不得;《我不是藥神》則将立意拔高,從國外倒賣藥品,是為了拯救更多的人。
而西虹市宇宙的黑色幽默系列電影,則将題材聚焦為金錢方向。《夏洛特煩惱》講述了夏洛做夢穿越回高中,借助資訊差取得成功後,更懷念沒錢時的幸福生活;《西虹市首富》則讓觀衆得出了“感動夏竹的不是錢,但沒有一項驚喜能離開錢”這樣的結論;《抓娃娃》是巨富裝窮,但沒苦硬吃的設定不在觀衆做夢的範疇,無法給觀衆帶來強烈的情感沖擊。
可以看出,黑色幽默電影往往會呈現出小人物的辛酸,并通過塑造個性鮮明的群像反映衆生皆苦,最後營造出笑中帶淚的結局。
但《抓娃娃》欠缺的恰恰是群像塑造,這部電影隻能看見一堆NPC教育專家整日圍着少爺扮演cosplay,人物形象過于扁平。當然,《抓娃娃》也有部分鏡頭反映了小人物生存的艱難,比如真正想靠撿瓶子賺錢的人,隻能遙望整座被包場的體育場,但一閃而過的鏡頭,着實不夠深刻。
總之,《抓娃娃》就像一面三棱鏡,你希望通過這部電影獲得什麼,就能看到什麼。
相信玩過抓娃娃遊戲的人都有所體會,當你特别想要從玻璃櫃中抓出自己心儀的娃娃時,往往什麼都抓不到。但最大的收獲,還是享受抓娃娃過程中的體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