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時,相信不少朋友都關注過一項名額: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也讓不少朋友看見它就很焦慮。
一般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的檢查血樣。圖庫版權圖檔,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那到底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是什麼?如何正确解讀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
身體中特别的“信号分子”
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是我們身體裡一些特别的“信号分子”。這些信号分子可能是蛋白質、酶、激素,甚至是某些基因片段。
它們在體内的含量或結構異常,可能提示我們身體某些地方出了問題,部分情況下和癌症存在關聯。常見的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比如甲胎蛋白(AFP)常被用于檢測肝癌,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常被用于檢測前列腺癌。
圖庫版權圖檔,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在實際臨床中的應用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們在癌症的輔助診斷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次它們幫助醫生評估治療效果,比如化療是否有效,惡性良性腫瘤是否在縮小;最後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還能在病人治療後的随訪中,充當“警察”的角色,監控癌症是否有複發的迹象。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雖然功能強大,但也并非完美無缺。它們有時會發出“誤報”——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是以,醫生們通常不會單憑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的檢測結果下診斷,而是會結合影像學檢查、病理學檢查等多方面資訊,進行全面評估。
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
不一定就是癌症作祟
當你看到體檢報告上某種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升高時,心裡可能會咯噔一下,想着“糟了,我是不是得癌症了?”其實,大可不必這麼緊張。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升高有很多種原因,并不一定是癌症在作祟。
首先,發炎和感染也能導緻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暫時升高,甚至某些正常情況也有可能出現升高。一次普通的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甚至是牙龈炎,都可能讓這些标志物“跳高”。比如甲胎蛋白(AFP)升高,可能意味着肝炎而不是肝癌。
再比如,生活習慣也會影響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的水準。長期吸煙者的癌胚抗原(CEA)水準通常比不吸煙者高。飲酒過多的人,鐵蛋白(SF)也會升高。絕經前女性,喝咖啡有可能導緻 CA125 升高。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會導緻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升高。例如,妊娠期間和嬰兒的 AFP 也有可能升高,而随着年齡增長,部分絕經前女性的月經期間 CA125 也會升高。
卵巢癌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圖庫版權圖檔,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是以,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升高并不等于患癌,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升高隻是身體發出的一個信号,這時候正确的應對方式非常重要。
發現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升高
應該怎麼辦?
首先看見體檢報告上的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升高,不要緊張焦慮,也不要盲目檢查,擅自用藥,尤其是某些打着“降低癌症風險”口号的“神藥”。
如果隻是輕度升高,可以調整好自身的狀态,禁煙禁酒、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間隔 1~2 周酌情複查,如複查結果正常,則基本可認為很可能是不良習慣生活方式之類的非醫學原因引起的升高。
如複查結果較前變化不大(允許上下小幅波動),可繼續監控,定期複查(每隔2~6個月左右,後續可逐漸拉長至年度複查),動态觀察變化情況。
如果複查較之前進一步明顯升高,或者後續多次複查結果進行性升高,或者單次就出現了明顯升高,達到正常值的數倍,此時建議到專科就診,根據醫生的建議安排進一步檢查。
我們要知道單獨的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無法建立癌症的診斷,我們不要自己吓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态是健康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壓力過大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功能,進而導緻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的波動。
我們要理性地面對體檢結果,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健康。
參考文獻
[1]Hanif H, Ali MJ, Susheela AT, et al. Update on the ap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alpha-fetoprotei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22;28(2):216-229.
[2]Fukuda I, Yamakado M, Kiyose H. Influence of smoking on 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levels in subjects who underwent multiphasic health testing and services. J Med Syst. 1998;22(2):89-93.
[3]Whitfield JB, Zhu G, Heath AC, et al. Effects of alcohol consumption on indices of iron stores and of iron stores on alcohol intake markers. Alcohol Clin Exp Res. 2001 Jul;25(7):1037-45.
[4]Balachandran A, Nayak SR.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CA125 Levels in Premenopausal Women. Adv Biomed Res. 2023;12:235.
[5]Grover S, Koh H, Weideman P, et al. The effect of the menstrual cycle on serum CA 125 levels: a population study. Am J Obstet Gynecol. 1992;167(5):1379-81.
策劃制作
作者丨蔣永源 第三軍醫大學内科碩士
稽核丨潘戰和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惡性良性腫瘤内科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
策劃丨何通
責編丨一諾
審校丨徐來、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