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貌不驚人,他卻被稱為老虎!三戰張靈甫,斬得樓蘭後,再無真對手

一. 幼年卧薪嘗膽,紅軍出身

王必成自小就展現出了過人的勇氣和決心。他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就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然而,正是這種環境造就了他頑強不屈的品質。

1916年,10歲的王必成加入了當地的童子軍組織,開始接受一些基本的軍事訓練。雖然年紀尚小,但他已經對武藝産生了濃厚的興趣。1920年,14歲的他便離開家鄉,前往附近的自衛軍訓練營,希望能夠學到更多的軍事知識和技能。

在自衛軍中,年少的王必成很快就憑借了過人的膽識和勇氣脫穎而出。他不但槍法了得,而且在投擲手榴彈方面也頗有建樹。有一次,教官在前方畫了一個圓圈,要求全營的人都試着将手榴彈投進去。結果隻有王必成一人做到了,而且還幾乎正中圓心。此事在營裡傳開後,大家無不對這個"小個子"投彈手刮目相看。

1922年,16歲的王必成加入了正在興起的工農革命軍,開始了他艱苦卓絕的革命生涯。在紅軍裡,他一步步從普通戰士做起,先後擔任過通訊員、排長、連長、營長等職務。由于表現出衆,他很快就得到了上級的重用和賞識。

1934年,28歲的王必成已經是紅四方面軍的一名副師長。就在這一年,他們遭到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圍剿,不得不放棄根據地,開始了漫漫的長征征程。

二. 出人意料的"小個子老虎"

雖然王必成個頭并不高大,但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卻遠遠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他那嬌小的身軀裡,蘊藏着一顆無所畏懼的勇猛之心。

在紅四方面軍的将領中,王必成是個出了名的神槍手。他的槍法之準,簡直就像是天生的神射手。據說,他百步之内能夠将靶子射個對穿,絲毫不差。而他投擲手榴彈的技藝,就更是了得非凡。當年在自衛軍訓練營的那一幕,令人難以忘懷。他不但能将手榴彈投入教官畫下的圓圈,而且還能将彈體精準地投在圓心。這種投彈遠度和精準度,在紅軍将領中可謂是獨一無二。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體格單薄的小個子,在陣地戰中居然從不知何謂畏懼。每逢戰事吃緊,王必成總是第一個沖鋒在前。他那熟悉的呐喊聲"跟我來!"一響起,全軍上下無不士氣大振。就連最勇猛的戰士,在看到王必成挺身而出時,也不由得肅然起敬。

貌不驚人,他卻被稱為老虎!三戰張靈甫,斬得樓蘭後,再無真對手

有一次,王必成所在的部隊遭到了敵軍的突然襲擊。形勢極為危急,戰友們你争我奪地想要後撤。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王必成揚起手中的槍,大聲呼喊道:"跟着我,咱們打回去!"說罷,他就毫不猶豫地沖向了敵陣,其他官兵見狀,也紛紛跟随其後,奮勇反擊。就這樣,在王必成的英勇帶領下,最終将進攻的敵軍擊潰,扭轉了戰局。

由于王必成在戰場上屢建奇功,加之其個頭短小,行蹤矯健,敵人無不敬其勇猛,更給他冠以"王老虎"的綽号。這個綽号,無疑是對這位小個子戰将最高的贊譽。

三. 巅峰時刻戰張靈甫

在王必成輝煌的軍旅生涯中,他三度與國民革命軍的王牌将領張靈甫交過手,這也成為他個人軍事生涯的最高峰。

第一次是1946年的漣水保衛戰。當時國民黨軍隊總兵力達5萬人,而王必成所率領的部隊隻有2萬餘人,防守形勢十分被動。更加棘手的是,進攻方的74師全副美式裝備,火力十分強大。在如此懸殊的兵力對比下,王必成頑強堅守,與敵人殊死搏鬥達12天之久,不但掩護了華中上司機關安全撤離,而且還重創了進攻的敵軍,殲敵8000餘人,ося取得了戰略性勝利。

次年,第二次漣水保衛戰爆發,這一次的對手就是張靈甫了。張靈甫依仗堅固的城池和強大火力,守城不出。王必成親自統兵直搗黃龍,數度發起總攻,試圖奪取城池,但均告失利,最終不得不撤離,傷亡達5000人之多。

1947年的孟良崮戰役,就是王必成同張靈甫的第三次交鋒,也是兩人決戰的最後一役。這一次,王必成下定決心,誓要痛擊這個曾經在漣水城讓他傷亡慘重的對手。在艱苦的山地作戰中,王必成親自率領部隊攻上孟良崮山頂,直搗張靈甫的指揮所。在激戰最後時刻,王必成的親兵終于沖進了張靈甫的指揮所,生擒了這位素有"樓蘭英雄"之稱的國軍将領。

這一役,王必成徹底掃平了曾經令他心有餘憾的對手,也為随後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從孟良崮之戰之後,六縱部隊再也沒有遇到什麼真正的對手。他們一路過關斬将,徑直南下,最終攻入滬上,完成了渡江戰役的最後一仗。

四. 定海神戰攻滬上

在全面解放戰争的最後階段,王必成的六縱部隊被指令沿長江北上,配合其他軍隊一同攻打國民黨最後的大學營----南京。

當時,國民黨軍在長江沿岸均有重兵駐防,企圖拖延解放軍的進攻。為此,王必成親自率領精銳部隊,開赴長江沿線的要地鎮江、丹陽等地,與敵人展開了一系列激戰。

鎮江之役,是沿江進攻中最為慘烈的一場大戰。1949年4月,王必成的部隊開赴鎮江,企圖奪取這座商貿重鎮。可敵軍丁部均堅守城池,固若金湯。在一番互相攻擊後,雙方均陷入僵持。就在這時,王必成采取了一個大膽的決策:他親自率領六縱軍第二十六軍,從鎮江西南方向隐蔽渡江,直搗敵軍腹地。

貌不驚人,他卻被稱為老虎!三戰張靈甫,斬得樓蘭後,再無真對手

這一行動着實令國民黨軍大吃一驚。當他們發現部分解放軍已越過長江,切斷了他們的補給線時,不禁手足無措。在這種節節敗退的情況下,敵軍終于決定棄守鎮江,轉移陣地。王必成見時機已到,立即發動了全面進攻,鎮江很快就被攻陷下來。

丹陽之戰則是一場令人刻骨銘心的夜戰。當年5月的一個夜晚,王必成親率六縱軍三十五軍,打着手電筒往丹陽城突擊。面對突如其來的進攻,敵軍無疑猝不及防,四下陣腳大亂。乘勝追擊的解放軍很快就攻入城内,雙方爆發了一場慘烈的巷戰。一夜之間,丹陽街頭上屍橫遍地,鮮血淋漓。次日拂曉,城池方告失守。

從鎮江、丹陽兩役之後,長江中下遊的南京、蘇州等大城陸續開城歸降。1949年5月25日,王必成的六縱部隊攻入滬上。至此,解放戰争的勝利徹底臻于完成。

五. 開國将軍職位卓著

三年解放戰争結束後,王必成這位在戰場上屢建奇功的老虎将軍,自然也得到了應有的重用和嘉獎。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王必成被授予中将軍銜,出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一職。從此,他開始了自己在和平年代的新征程。

作為華東軍區的副司令員,王必成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整饬地方武裝,確定長江三角洲一帶社會秩序的穩定。在他的帶領下,軍隊深入城鄉,disestralize管各地殘餘的國民黨武裝,同時對地方武裝進行整編統一。

這一時期,王必成對基層建設也十分重視。他親自前往鄉鎮,視察當地的民兵、民團工作,滿懷熱情地向群衆宣講新政權的方針政策。在很多地方,王必成更是親力親為,和群衆們一道鏟草、修路、建房,用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王必成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這是對他多年軍旅生涯的最高肯定。次年,他又被提拔為華東軍區司令員。

擔任軍區司令員期間,王必成将主要精力投放在了軍隊的思想建設和政治工作上。他要求全軍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密切聯系群衆,時刻不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每到一個新的駐防點,他都要親自召集全體官兵,給予思想教育和紀律訓練。

在思想建設的同時,王必成也非常重視軍事訓練。他堅持在軍中開展常态化的實戰演習,以保證官兵的戰鬥力。有一次在野外操練時,王必成親自指揮部隊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實彈射擊,不但檢驗了官兵的槍法水準,也鍛煉了他們的戰鬥意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