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牛奶酪“賣”給了妙可藍多,高飛上任後,“變陣”開始了…

蒙牛奶酪“賣”給了妙可藍多,高飛上任後,“變陣”開始了…

////

新帥上任3個月後,蒙牛将奶酪業務All in妙可藍多,這真的能緩解蒙牛的增長焦慮嗎?

本文由鎂經原創釋出

ID:mgjing001

作者:潘钰雯

編輯:王大鎂

妙可藍多(600882.SH)業績回暖了。

7月10日,妙可藍多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約128%-215%。

業績回暖的同時,妙可藍多也正在加速對奶酪行業的布局。一個月前,它斥資4.48億元,将大股東蒙牛集團旗下仍在虧損的蒙牛奶酪收入囊中。

這不僅是妙可藍多的一次業務重塑,也是蒙牛新帥上任3個月後,對業務闆塊的一次調整。

究竟是什麼驅動了這場整合?

尚未完全走出困境的妙可藍多,加上仍在虧損的蒙牛奶酪,能否實作1+1>2的效果?

蒙牛新帥上任3個月,妙可藍多“變陣”

妙可藍多再度聯手蒙牛乳業(02319.HK)攪動奶酪市場風雲。

6月12日,公告顯示,妙可藍多将以4.48億元現金收購内蒙古蒙牛奶酪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交易完成後,蒙牛奶酪将成為妙可藍多全資子公司。

公告說明,此次收購主要是為了解決妙可藍多與蒙牛集團在奶酪業務上存在的同業競争問題。

2021年蒙牛集團入主妙可藍多,彼時蒙牛的奶酪事業部與妙可藍多存在業務重合與競争關系。當時,蒙牛承諾在兩年内将奶酪業務注入妙可藍多。

2023年,蒙牛卻以奶酪業務剛完成境外切割、未完成内部重組和團隊整合、不符合注入條件為由,将奶酪業務整合延期至2024年7月9日前完成。

這筆遲到了1年的收購,恰好在蒙牛集團新帥高飛上任後塵埃落定,是否有不一樣的意義?

在上半年,蒙牛高層出現人事劇變。3月26日,執掌蒙牛近8年的盧敏放卸任總裁一職,高飛接棒。不到2個月,蒙牛再度調整人事。5月22日,慶立軍接替陳朗擔任公司非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提名委員會主席及戰略及發展委員會主席。

而妙可藍多也迎來管理層“換血”。盧敏放辭任妙可藍多董事後,5月17日,現任蒙牛副總裁的陳易一當選妙可藍多董事長、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

新總裁高飛走馬上任後,動作雖然很多,但多數集中在營銷上。5月15日,蒙牛官宣賈玲為品牌新代言人;19日,高飛與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會面,這不僅是蒙牛獲得奧運贊助商後重要的會面,更是高飛履新後參加的第一場大型活動。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認為,雖然蒙牛人事調整會産生不确定性,但在蒙牛工作多年的高飛擁有豐富的銷售及營銷推廣經驗,這可能會給蒙牛帶來新機遇。

與盧敏放當年一樣,高飛同樣受命于危難之際。蒙牛掌門人的更疊發生于蒙牛公布2023年業績報告當天,媒體報道解讀認為,盧敏放的卸任似乎是要為蒙牛不如預期的業績負責。

财報顯示,蒙牛2023年實作營收986.24億元,未能突破千億營收目标,而今年蒙牛市值跌了267億港元,甚至在6月16日跌破500億港元。

不僅如此,蒙牛營收陷入了增長困境。蒙牛營收增速從2021年的15.9%下降至2023年6.5%,降幅超一半。歸母淨利潤增速則從2021年的42.6%下滑至2023年的-9.31%,出現負增長。

蒙牛奶酪“賣”給了妙可藍多,高飛上任後,“變陣”開始了…

▲蒙牛近五年營收及歸母淨利潤表現,資料來源财報,鎂經小組制圖

營收增速放緩,歸母淨利潤出現負增長,高飛接過燙手的山芋。乳業專家宋亮認為,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高飛除了要夯實白奶發展,還需要加快破局,拓展新業務領域,如奶酪、奶粉。

高飛上任後一直強調,要提升整體業務的扁平化管理水準,整合資源,降低内部管理成本。但液态奶見頂,奶粉業務也不見起色,高飛隻能将目光鎖定在奶酪業務上。

妙可藍多收購蒙牛奶酪,或許是高飛破局的第一步。

想“再造一個蒙牛”,隻能靠奶酪了?

妙可藍多“變陣”背後,是蒙牛的增長焦慮。

在液态奶已經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的背景下,蒙牛基本盤增長放緩,2021年液态奶增速為12.9%,2023年下降至4.86%,占營收八成的液态奶已然無法拉動蒙牛業績。

在盧敏放掌舵時期,蒙牛曾将希望寄托在奶粉業務上,但折騰了十幾年,跟伊利的差距卻越拉越大。蒙牛出售君樂寶後,2020年奶粉産品收入大幅下降41.89%,減少了32.97億元。而曾肩負蒙牛奶粉業務重任的雅士利連續兩年淨利潤虧損,并于2023年7月私有化退市。

蒙牛為重塑奶粉業務,2019年收購了貝拉米。然而被蒙牛收購之後,貝拉米營收出現斷崖式下滑,從2020年10.32億元減少至2022年的1.24億元。據蒙牛财報,2023年貝拉米銷售雖然增長40%,但蒙牛奶粉營收卻同比下滑1.6%。

僅靠貝拉米,蒙牛的奶粉業務難與伊利奶粉抗衡。2023年伊利奶粉營收實作275.98億元,而蒙牛則為38.02億元,未及伊利零頭數。顯然,奶粉業務難以成為蒙牛第二增長曲線。

奶粉業務做不起來,蒙牛便隻能将希望寄托在其他業務上。

先來看冰淇淋業務。盧敏放在2023年業績會上表示,蒙牛國内冰淇淋業務拖了業績後腿。2023年蒙牛冰淇淋業務收入實作60.3億元,雖同比增長6.6%,但與伊利冷飲産品106.88億元的營收相比,冰淇淋業務同樣難以成為蒙牛營收增長引擎。

奶酪業務或許能助蒙牛一臂之力。

去年,蒙牛的奶酪業務增長很快。财報顯示,2023年蒙牛奶酪業務收入為43.57億元,2022年為13.211億元,增長了3倍多,占蒙牛總收入的比例從2022年的1.4%提高至2023年的4.4%,已經超過奶粉業務的營收占比(3.9%)。

奶酪行業的前景也比較樂觀。尼爾森資料顯示,2020年-2022年,大陸奶酪零售端銷售額為32.38億元、41.92億元、43.37億元,增速分别達到29.5%、3.5%、3.5%。雖然年均增速有所下降,但仍有上升空間。中國奶業協會《奶酪創新發展助力奶業競争力提升三年行動方案》顯示,到2025年,全國奶酪産量将達到50萬噸,全國奶酪零售市場規模突破300億元。

蒙牛奶酪“賣”給了妙可藍多,高飛上任後,“變陣”開始了…

▲2008—2022年奶酪零售市場規模情況。資料來源Euromonitor,圖源浦銀國際研究。

這些年,蒙牛也在不斷加大對奶酪業務的投入。

2021年,蒙牛豪擲30億元入股妙可藍多,并兩度增持收購,最終持有其36.51%的股份。

同時,蒙牛加速拓展新興零售管道,如O2O、社群團購和直播銷售等,擴大奶酪業務終端售點覆寫面。

在項目投入方面,蒙牛産業園8期工廠主要生産奶酪,共有18條生産線,預估奶酪棒、黃油、馬蘇裡拉奶酪、休閑奶酪等産品年産能6萬噸,産值約25億元。

除此之外,從一些細節上也能看出蒙牛對奶酪業務的重視。在蒙牛2023年财報中,奶酪業務不再歸入“其他乳制品”闆塊,而是作為一個獨立業務呈現在财報。

高飛在蒙牛2023年業績會上明确表示,會進一步加強盧敏放時代制定的發展戰略,即繼續推動奶酪業務的發展,包括對妙可藍多的戰略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以往常用的并購擴張的路可能行不通了。6月份,蒙牛董事會提出的“向董事授出一般授權,以配發、發行及處置不超過本公司已發行股本10%的額外股份”的提議,被股東大會投票否決。

業内人士認為,這意味着股東不支援蒙牛未來再以發行新股的方式進行對外投資擴張了。

如今,蒙牛也隻能把奶酪業務的希望都壓在妙可藍多身上,這無疑又是一場“豪賭”。

困境中謀轉型,妙可藍多能擔重任嗎?

蒙牛想要妙可藍多成為其新的增長引擎,可能得先讓妙可藍多擺脫困境。

受到奶酪原料成本高漲及嬰幼兒出生率下降等不利因素影響,主要面向兒童市場的妙可藍多在2023年慘遭“滑鐵盧”,奶酪業務收入31.37億元,同比下降18.91%,淨利潤收入6343萬元,同比下降53.9%。2024年一季度,妙可藍多營收為9.5億元,同比下滑7.14%,已經連續六個季度營收同比下滑。

同時,日漸走高的營銷費用、行業競争激烈導緻的價格戰,進一步侵蝕了妙可藍多的利潤空間,奶酪業務毛利率由2021年的48.51%下降至2022年的40.73%。

蒙牛奶酪“賣”給了妙可藍多,高飛上任後,“變陣”開始了…

▲妙可藍多2017—2023年營收及利潤,資料源于财報。鎂經小組制圖。

業績滑坡的妙可藍多轉向年輕消費群體,今年5月份,蒙牛官宣流量明星王一博作為品牌代言人,希望能在成人零食領域再造增長神話。

然而,在官宣代言人的當天,“妙可藍多含反式脂肪酸”的相關詞條也登上微網誌熱搜,引起熱議。因為有網友在妙可藍多奶酪制品的配料表中,發現一項名為“食用油脂制品”的成分。該網友認為該成分是“反式脂肪酸”。

被收購的蒙牛奶酪則還處于虧損狀态。收購公告顯示,蒙牛奶酪2023年全年虧損額為337.39萬元,而2024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虧損295.25萬元。

外界質疑,在這種情況下,蒙牛奶酪與妙可藍多能實作“1+1>2”的效果嗎?

對于妙可藍多而言,這次整合也是一次業務轉型。妙可藍多聚焦奶酪C端市場,蒙牛愛氏晨曦奶酪主要面向B端。從去年的情況來看,C端的生意不好做,B端的生意更有盼頭。

從妙可藍多自身的情況來看,2023年聚焦B端市場的餐飲工業系列營業收入同比上升7.61%,而妙可藍多面向C端市場的即食營養系列及家庭餐桌系列收入降幅較大,分别為-23.93%和-36.10%。

事實上,自2021年以來,奶酪行業C端市場增速有所放緩,但B端市場仍存在增長空間。據銀箭财觀報道,在過去十多年,大陸奶酪B、C端市場消費量占比分别約為70%和30%,大部分奶酪産品流向西式餐飲、烘焙面包和新式茶飲等企業。

以茶飲行業為例,喜茶、奈雪的茶、益生堂等新式茶飲均推出添加奶酪的飲品,而茶飲常見的奶蓋系列同樣采用再制奶酪作為原料,這為奶酪B端市場提供機會。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未來奶酪行業競争的關鍵在于規模化效應、産品供應鍊的成本優勢,頭部企業如蒙牛、伊利具有更大優勢。收購蒙牛奶酪後,妙可藍多或許能在B端市場有所突破。

蒙牛奶酪在B端的供應鍊及管道能幫助妙可藍多降本增效。一方面,妙可藍多能擷取穩定且低價的稀奶油及原奶供應,進一步壓縮成本,增大利潤空間。

另一方面,妙可藍多能通過蒙牛的客戶網絡,擴大B端市場。以愛氏晨曦品牌為主,蒙牛旗下奶酪産品為多家品牌企業提供原料,涵蓋連鎖餐飲、烘焙、零售超市及酒店航空等領域,如星巴克、百勝餐飲、盒馬鮮生、山姆會員店、香格裡拉、中國東方航空等多家企業。

去年業績大幅下滑的妙可藍多,也有了業績回暖的迹象。7月10日,妙可藍多釋出了2024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上半年,妙可藍多預計實作歸母淨利潤6500萬-9000萬元,同比增長約128%-215%。

進階乳業分析師宋亮分析認為,妙可藍多業績回暖除了受到原制奶酪價格下降、奶酪棒業務降本增效的影響,妙可藍多2023年至今針對成人零食推出6種新品,其中今年推出的馬斯卡彭奶酪等新品切入到烘焙賽道,受到B端和C端使用者的青睐。這也是拉動其業績增長的原因之一。

不過,妙可藍多能否重回增長軌道,成為蒙牛的第二增長曲線,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