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糜芳沒有投降呂蒙,那麼關羽能否不死?這還得看劉備動作快慢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從江陵出發北伐襄樊,他先是擊敗曹仁,接着又水淹七軍擊敗了于禁統帥的援軍,将曹仁困在了樊城之中,一時聲威大震。

如果糜芳沒有投降呂蒙,那麼關羽能否不死?這還得看劉備動作快慢

然而就在此時,孫權卻命呂蒙偷襲荊州,留守江陵的南郡太守麋芳、駐守公安的将軍士仁一向被關羽輕視,加上關羽北伐期間,麋芳、士仁在後方供應物資不力,擔心關羽回來以後會懲處他們于是向呂蒙投降,導緻荊州被吳軍占領。

關羽得知後方失守以後,倉促回軍。結果因為荊州被占,軍心離散,士兵紛紛逃散,是以隻能退守麥城,最終被吳軍俘獲殺害。

如果糜芳沒有投降呂蒙,那麼關羽能否不死?這還得看劉備動作快慢

很多人把關羽失敗的原因歸咎于他過于驕傲,看不起吳軍,北伐襄樊時留守部隊太少,才導緻呂蒙有機可乘。像《三國演義》裡就采用了這個說法。

不過從相關記載看,這個說法并不屬實。

早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劉備奪取益州時,孫權因為索取荊州不成,于是出兵奪取了長沙、桂陽、零陵三個郡。劉備為了奪回三郡,親自率五萬大軍趕到公安,又命關羽進軍益陽,和吳軍隔着湘江對峙。後來隻是因為曹操奪取了漢中,益州震動,劉備急于回去安定人心,才和孫權達成協定,以湘江為界瓜分了荊州。

此事雖然最後和平解決,但是表明孫劉聯盟之間已經有了裂痕,不可能完全放心。是以關羽在北伐襄樊時,不僅沿着湘江設定了斥候、烽火台,以警戒吳軍,還在荊州留下了不少部隊。

如果糜芳沒有投降呂蒙,那麼關羽能否不死?這還得看劉備動作快慢

像呂蒙出兵攻打荊州之前,他就曾經對孫權說關羽雖然率軍北伐,但是後方留下的兵馬不少,建議自己先假裝生病傳回建業休假,換成沒名氣的陸遜代替自己職位,以安關羽之心,讓他将留守荊州的部隊調到前線,便于襲取荊州。由此可見關羽留在荊州的部隊不少。

不過和演義中關羽将荊州的守軍大部分調走不同,曆史上關羽得知呂蒙告假以後,隻是抽調了部分人馬北上,“稍撤兵以赴樊”,留下的部隊并不少。這一點也可以從後來糜芳投降以後,城中其他将領還打算伏擊呂蒙得到證明。如果城中兵馬不多,顯然守軍不可能有這麼幹的勇氣。

如果糜芳沒有投降呂蒙,那麼關羽能否不死?這還得看劉備動作快慢

加上江陵是蜀漢集團在荊州最重要的據點之一,又是荊州的大城,僅次于襄陽而已,城牆高厚,易守難攻。加上三國時期攻城技術還比較落後,守城方優勢很大,如果糜芳沒有投降,而是堅守城池,呂蒙即使在兵力上占據優勢,也不大可能在短時間内奪取江陵。

而關羽在得知吳軍攻打荊州,進而撤軍南歸時,曹操有意借關羽之手消耗吳軍實力,是以下令手下衆軍不得追擊,放任他離去。如果江陵沒有失守,關羽的軍心就不會動搖,士卒更不會流散,加上吳軍陸戰能力較差,他安全傳回江陵的機會挺大。

如果糜芳沒有投降呂蒙,那麼關羽能否不死?這還得看劉備動作快慢

不過關羽即使安全傳回江陵,也不代表他肯定會沒事。

孫權在命呂蒙奪取公安、南郡的同時,又指令陸遜率軍去攻占了荊州西部的宜都、房陵、南鄉、秭歸等地。這樣一來,江陵和益州之間的聯系就已經被吳軍切斷,南面、東面、西面都是吳軍,北面是曹魏,成為了一座孤城。

此時吳軍畢竟在兵力上占據很大的優勢,如果光靠關羽和江陵的力量,要想擊敗吳軍難度還是很大的。

如果糜芳沒有投降呂蒙,那麼關羽能否不死?這還得看劉備動作快慢

是以此戰的最後結果,還是要看劉備能否沖破陸遜的防線,及時增援荊州。從後來的夷陵之戰來看,顯然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然,此時江陵還沒有被攻占,吳軍無法集中全力堵截益州的蜀軍,但是蜀軍同樣在漢中之戰中損失也不小,還沒有完全恢複元氣,

是以關羽能否最後脫險,還不好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