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官微一則聲明震驚了市場,格力聲稱與小米的訴訟已經勝訴。
據《每日經濟新聞》、《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紅星新聞》等多家權威媒體報道,7月9日晚,格力文傳在官微發文稱,格力電器收到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6月18日出具的【(2023)最高法知民終1123号】法律文書,該文書要求本案涉及侵權的米家小米電風扇不得再制造和銷售,侵權人向格力電器支付人民币185萬元。
從格力披露的消息來看,一審法院為廣州知識産權法院判決文書【(2021)粵73知民初1399号】時間為2022年12月22日,而最高人民法院出具的【(2023)最高法知民終1123号】法律文書為2024年6月18日,兩者時間差達一年半,或說明被告方對初審的判決并不接受,有過上訴行為。
7月10日上午,小米對此作出回應:“經查,我司并未收到任何環境電器相關訴訟。”小米回應一度讓“劇情”有反轉之勢。10日中午,格力文傳再度發文稱,“小米官方旗艦店”銷售的産品“米家小米電風扇BPTS01DM”侵犯了我司相關專利,該侵權産品的委托方為“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制造商為“浙江星月電器有限公司”。制造商已更名為“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已向我司支付185萬元。格力文傳表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00%控股的“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8.0439%的股權。
天眼查資料顯示,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前十大股東中有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為小米集團100%控股,且杭州順赢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作為第七大股東,持股5.6884%,背後關聯機構為順為資本,而雷軍是順為資本的第一大股東,持股51%。看來董明珠和雷軍的世紀賭約後,或依然進行着“友好交流”。
董明珠率先“開火”
董明珠和雷軍的“友誼”可以追溯到11年前,2013年,在央視的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兩人立下了高達10億元的賭約,賭約的大概内容是,如果小米在2018年營收超過格力,雷軍赢,超過不了董明珠赢。當時其實雷軍并不想賭十億,而是想賭1元。董明珠加注到十億,因為董明珠那時候自認為勝券在握。
2013年這場賭局,董明珠底氣十足,她認為格力才是真正的實業,而小米不過是新興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且當時兩者營收差距巨大,格力營收1200億元,小米營收為265.8億元,格力是小米的4.5倍。差距近千億元,盡管小米發展迅猛,董明珠也堅信小米5年内赢不了格力。
确實雷軍在這次賭局中輸了,2018年,小米的營收1749.15億元,總營收翻了6.8倍,但還是低于格力的2000.24億元,盡管這5年格力營收翻了不足1倍,奈何其體量基數較大,小米在高增長下,依然讓雷軍輸了賭約。哪怕這5年内小米營收增長了1483.35億元,而格力隻增長了800.24億元,依然是董明珠赢了。
2019年,小米營收2058億元,格力隻有2005億元,小米實作了反超,雷軍錯就錯在定的5年賭約少了一年,好在董明珠也沒有真的去找雷軍要十億的賭注。但兩者的“友誼”其實已經結下,尤其是2023年小米的營收高達2710億元,而格力營收隻有2050億元,從2018年至今,小米營收猛增了近千億元,而格力的營收隻增長了不足50億元,或讓董明珠逐漸有了壓力。
尤其是小米在進入空調領域後,和格力形成了直接的競争關系,小米和格力的龃龉也時有發生。2024年6月28日,在格力2023年股東大會上董明珠率先向小米開火,質疑小米空調的銷量資料。董明珠質問,小米說自己空調第一名,全靠别的廠家做産品,小米的技術是什麼?這是在網上有大量小米空調銷量超過格力空調銷量的文章和短視訊後,董明珠的罕見“失态”,也說明董明珠對格力空調現狀的焦慮。
同時,董明珠還在股東大會上否認自己刻意當網紅,堅稱格力産品深入人心,因為産品品質好才被稱為網紅,格力擁有強大的技術支撐,才能赢得市場。
格力狀告奧克斯的“後續”
這并不是格力就專利問題首次訴訟,格力或已經成為行業專利訴訟的大戶。天眼查資料顯示,涉及到格力的司法案件高達2882件,開庭公告130件(曆史開庭公告1535件),裁判文書10件(曆史裁判文書1787件)。其中46.8%的涉案案由為侵害商标權糾紛,75.5%的案件身份為原告,當然也有22.8%的案件身份為被告。
其中格力案件身份由原告到被告又到原告的著名案件就是格力和奧克斯之間的互相起訴。
2023年7月16日,廣州知識産權法院釋出格力電器起訴被告奧克斯空調的公告。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原告格力電器訴求法院,判令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甯波奧勝貿易有限公司、尚彬等七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原告商業秘密,永久删除載有原告商業秘密的電子資料,銷毀使用原告商業秘密制造的空調器産品、模具、技術圖紙等載體,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9900萬元。同時,請求判令奧克斯将8個專利權轉至格力電器名下。這場9900萬元的天價訴訟當時引發廣泛關注。
此前浙江甯波中級人民法院和杭州中級人民法院在2021年12月和2022年8月的判罰中,格力均為被告,且兩次都是敗訴,分别被判向奧克斯賠償1.6億元和5500萬元,兩次格力總賠償超過2.2億元。
事情起因是2018年12月奧克斯空調起訴格力侵權,随後格力在2019年對奧克斯進行舉報。兩家糾紛持續多年。格力和奧克斯在訴訟層面角色互換,形成了行業獨特的攻防戰,其根本原因是兩家品牌存在激烈的競争關系,這種競争關系逐漸演變為在專利、産品、營銷、公關、法律等層面的全方位攻防戰,雙方的最終目的都是希望自身在市場上比對手擁有更多的競争優勢。也或凸顯家電行業進入存量市場狀态下,企業進入擠壓式競争,未來競争更加慘烈,司法訴訟或将難以避免。
格力和奧克斯的侵權互訴,直到2023年年底才迎來最終結局。2023年1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判決,認為奧克斯于2018年購買的壓縮機專利不符合專利授權條件,應予無效。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就奧克斯于甯波、杭州起訴格力侵權案作出裁定,認定格力不侵權。本次格力起訴小米的侵權,幾乎是格力狀告奧克斯的後續,也是市場競争激烈的直覺展現。
格力為何卯上小米?
格力有強烈的維權意識,但此次與小米訴訟卻引來諸多非議。
(2023)最高法知民終1123号民事調解書顯示,一審原告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一審被告為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浙江星月電器有限公司)和東莞京東利昇貿易有限公司。
也就是說被告主體并不是小米,雖然小米是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東,但并不是訴訟的主體,通過天眼查股權滲透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最多隻是小米供應商和生态鍊企業。而格力文傳的官文裡隻字沒提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而是處處提到小米,最後一段才是“正告侵權主體”。這也是小米官方回應稱“未收到任何環境電器相關訴訟”的原因。
媒體人楊強在短視訊中表示格力有故意蹭小米熱度之嫌。專利糾紛是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的行為,這家公司隻是小米的代工廠,小米也不是實控人。在公告中格力都沒有提造夢者這個代工廠的名字。
格力另一個被告主體為東莞京東利昇貿易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由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全額持股,隸屬于京東集團。格力文傳官微發文中并未提及京東。據618資料顯示,京東平台是格力空調的線上銷售主戰場之一。
格力“卯上”小米,或和小米空調的強勢有關。家電行業權威資料機構奧維雲網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第26周,線上空調市場,小米今年累計銷量同比增長68.83%,銷量市場佔有率為14.18%,同比增長5.21%,為線上第三大空調品牌。格力空調銷量下降9.39%,市場佔有率為18.87%,市場佔有率下降3.38%。小米空調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逼近格力,難怪格力會如此緊張。
不過格力依然線上下有巨大優勢,線下市場佔有率高達30%,小米空調線下市場佔有率僅為0.08%。在消費者習慣線上購物的情況下,小米空調線上火爆。而格力在2024年一季度表現平平,業績壓力較大。
财報顯示,2024年一季度,格力電器營收366億元,同比增長2.53%;歸母淨利潤46.75億元,同比增長13.77%。看似表現還不錯,但海爾智家在同期營收627.7億元,同比增長6.8%,歸母淨利潤34.47億元,同比增長13.18%。美的集團一季度營收高達1065億元,同比增長10.19%,歸母淨利潤92.37億元,同比增長11.91%。兩大競争對手的營收增幅均高于格力的2.53%,而淨利潤增幅,格力僅以微弱優勢領先。
2023年,格力電器營收2050億元,同比增長7.82%;歸母淨利潤290.2億元,同比增長18.41%。同期海爾智家的營收為2614億元,同比增長7.33%;歸母淨利潤166億元,同比增長12.81%。美的集團同期營收高達3737億元,同比增長8.10%,同期淨利潤為337.2億元,同比增長14.10%。格力電器的營收規模已經在家電三強中位居末位。
目前能讓格力電器比較欣慰的是毛利率和淨利率依然是三強中最高,2024年一季度,格力電器毛利率為29.45%,淨利率12.76%,同期海爾智家的毛利率和淨利率為28.95%和7.04%,美的集團的毛利率和淨利率為27.32%和8.52%。整體上看三強毛利率差别不算太大,但淨利率差距較大,說明格力依然是最會賺錢的一家。
縱觀格力電器的營收曆史來看,2023年的營收隻比2018年多了不足50億元,在小米、海爾智家和美的集團營收都增長迅猛的情況下,格力或等于在6年内原地踏步。客觀地評價,董明珠帶給了格力巨大改變,但格力造車和手機業務等一些決策上的失誤也拖累了公司發展。面對諸多競争對手的來勢洶洶,格力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
作 者 | 夢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