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股觀點:
1.納芯微可提供1800餘款可供銷售的産品型号,産品進入中興通訊、彙川技術、霍尼韋爾、智芯微、陽光電源、海康威視、韋爾股份等公司供應體系,未來重點發展的車規級晶片也開始向比亞迪、東風汽車、五菱汽車、長城汽車等終端廠商供貨。
2.并購麥歌恩後,納芯微傳感器闆塊營收将實作4.65億,超越電源管理産品成為第二大業務,在磁編碼、磁開關等細分領域對納芯微進行補強。
3.納芯微毛利率和淨利率表現在近年來有所波動,下遊應用市場正逐漸迎來需求拐點,公司業績有望逐漸改善。
傳感器被稱為“科技之眼”,它們能夠精确地測量和感覺周圍環境中的各種參數,如溫度、壓力、光線、聲音、電磁場等,并将這些實體量轉換為電信号,使得機器和系統可以了解和響應其環境。這種能力使得傳感器在自動化、監控、醫療、環境監測、智能裝置等衆多領域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相關資料統計,全球磁傳感器市場規模在2016年為16.40億美元,2021年增至26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将進一步增長至45億美元,展現出約9.61%的年複合增長率,這一增長當下主要得益于汽車電子、工業自動化以及消費電子産品的不斷發展。目前全球磁傳感器晶片主流玩家包括Allegro、英飛淩、AKM、Melexis、TDK等海外廠商,尤其是在車規磁傳感器領域,海外頭部玩家占據了市場的主要份額。
而近期,國産模拟龍頭納芯微收購磁傳感器廠商麥歌恩變得尤為矚目。
從消費到泛工業,汽車模拟IC領跑者
蘇州納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納芯微”,股票代碼:688052)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內建電路研發和銷售的內建電路設計企業,産品在技術領域覆寫模拟及混合信号晶片,目前是數字隔離類晶片上司者、國内汽車電子晶片領跑者、國内品類完整的物聯網感覺晶片提供商。
2015年之前,公司産品主要為應用于消費電子領域的傳感器信号調理ASIC晶片,并陸續推出三軸加速度傳感器信号調理ASIC晶片、壓力傳感器信号調理ASIC晶片和電流傳感器信号調理ASIC晶片;2016年,納芯微開始布局工業及汽車領域,基于傳感器信号調理晶片開發隔離晶片,推出面向工控及符合汽車前裝市場的壓力傳感器信号調理ASIC晶片,并入股襄陽臻芯,拓展汽車中高壓壓力傳感器領域的應用;2017年推出面向中高壓壓力傳感器市場的陶瓷電容壓力傳感器核心器件級解決方案;2018年以來,納芯微先後推出了标準數字隔離晶片與隔離接口晶片、內建電源的數字隔離晶片、隔離驅動晶片以及隔離采樣晶片,實作了對數字隔離領域産品的多品類覆寫,并進一步拓展了傳感器信号調理ASIC晶片的品類,推出了紅外傳感器信号調理ASIC晶片,并于同年推出內建式溫度傳感器晶片、內建式壓力傳感器晶片。
2020往後數年,納芯微持續聚焦汽車電子和泛能源兩個領域市場方向開發産品,并于2022年4月完成科創闆上市,IPO募資達58.11億元。近期,納芯微連續抛出并購計劃,2023年7月,納芯微與昆騰微10名股東簽署《股份收購意向協定》,就公司拟通過現金方式收購昆騰微33.63%股權的事項達成初步意向,收購價格将不超過15億元,以期拓寬公司在無線連接配接、通用信号鍊、音頻方案等領域開發産品的可能性;2024年6月23日,納芯微釋出公告稱,拟以6.82億元收購麥歌恩68.28%的股份,豐富公司磁編碼、磁開關等磁傳感器的産品品類,與公司現有的磁傳感器産品形成互補。
一路走來,納芯微身後集結了豪華的投資陣容,其中國家隊大型基金子公司聚源聚芯、深創投等深度參與,也湧現了哈勃投資、小米長江等知名産業資本的身影。股權結構方面,截至2024Q1末,王升楊、盛雲、王一峰分别持股10.87%、10.13%、3.80%位居前列,三人已簽署《一緻行動人協定》,為納芯微實際控制人。其中,王升楊和盛雲是納芯微創始人,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均有來自ADI、Marvell等海外龍頭工作背景,産業從業經曆10年以上。
目前納芯微已能提供1800餘款可供銷售的産品型号,産品不僅順利進入華為、中興通訊、彙川技術、霍尼韋爾、智芯微、陽光電源、海康威視、韋爾股份等公司供應體系,其未來要重點發展的車規級晶片也開始向比亞迪、東風汽車、五菱汽車、長城汽車等終端廠商供貨。
此外,據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資料,納芯微傳感器信号調理ASIC晶片2020年國内市場占有率為18.74%,尤其在壓力傳感器和加速度傳感器信号調理ASIC晶片領域,市場占有率分别約為32%和23%,展現出其在該領域的龍頭地位;Markets and Markets資料顯示,納芯微數字隔離類晶片2020年全球市場占有率為5.12%,在性能名額上,如CMTI、ESD防護、工作電流等方面,已經達到或優于國際競品的水準。
深化布局三大産品品類
納芯微的應用布局産品主要聚集在三類市場,分别是泛能源領域、汽車電子領域和消費電子領域。
泛能源領域主要是指圍繞能源系統的工業類應用,從發電端、到輸電、到配電、再到用電端的各個領域,包括光伏儲能、工控、電力電子、白電等,納芯微在該領域的相關應用産品貢獻公司的主要營收。
納芯微汽車電子領域營收增速最快,主要的應用場景是兩個方面:三電和熱管理,整體是圍繞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趨勢來布局。由于車規級晶片需要經過AEQ漫長的認證周期,納芯微産品進入到整車廠和Tier 1客戶也具備相當大的壁壘優勢。
納芯微在消費電子領域産品的開發則更傾向于對賽道的整體性補充,會做一些産品的定向開發,并沒有做規模化鋪開。諸如公司在2023年推出多款應用于消費電子領域的溫濕度傳感器和傳感器信号調理晶片等。
而針對這三個主要賽道,納芯微主要在做對應的三個産品方向:傳感器産品(營收占比12.71%)、信号鍊産品(營收占比54.10%)、電源管理産品(營收占比32.81%)。
其中,納芯微圍繞傳感器産品和信号鍊産品這兩個核心賽道,快速拓展品類。公司傳感器産品主要包括磁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磁電流傳感器主要應用于新能源車三電系統,線性霍爾電流傳感器主要應用于電動汽車電驅系統的相電流檢測及工業電機控制和光伏逆變器等電流子產品的大電流檢測,角度傳感器主要應用于熱管理系統水閥、節氣門、方向盤轉角、汽車雨刮器、EGR閥等。
信号鍊産品信号鍊晶片是系統中信号從輸入到輸出的路徑中使用的晶片,包括信号的收集、放大、傳輸和處理的全部過程,主要包括線性産品、隔離産品、轉換器産品、接口産品等。納芯微信号鍊産品涵蓋了信号鍊細分領域中的信号調理晶片、隔離、接口、放大器等。
電源管理晶片是在電子裝置系統中實作對電能的變換、配置設定、檢測及其他電能管理職責的晶片,是電子裝置中的關鍵器件,電源管理晶片同步于電子産品技術和應用領域更新,産品種類繁多。納芯微的電源管理産品主要包括栅極驅動、供電電源、LED驅動、電機驅動、功率路徑保護等晶片産品。
而納芯微的潛在市場增量,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新能源車滲透率提高+光伏新增裝機量超預期帶動隔離晶片需求;隔離器件在工業自動化領域、5G通信電源、新能源汽車的下遊一線客戶的供應逐漸實作批量供貨;線控技術應用推動磁傳感滲透率提升。
根據國家資訊中心的預測,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将從2023年的35.2%提升到2033年的60%。在新能源車的普及過程中,純電(BEV)、插混(PHEV)和增程(REEV)三種主要電動化技術路線将長期并存,其中BEV因其使用費用低和駕駛體驗好的優勢,市場佔有率預計将快速提升。而新能源汽車相較于傳統燃油車具有更高的電氣化程度,因而需要更多的電子控制單元和功率電子裝置,而這些裝置在高電壓和高電流環境下工作,需要隔離晶片來確定信号傳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資料統計,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的中性預期為474GW,同比增長16%,盡管與2023年59%的增速相比有所放緩,但仍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而随着光伏市場的快速增長,對于確定強電電路和弱電電路之間信号傳輸安全性的需求日益提升,隔離晶片可以保證信号在高壓環境下的安全傳輸。
随着工業4.0的發展,納芯微的布局的隔離器件在智能制造和物聯網中也同樣扮演着關鍵角色,實作裝置間的安全通信,獲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并與多個行業龍頭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公司在隔離器件領域的強大競争力和市場潛力能夠在未來幾年能夠保證業績增長。
在下遊客戶技術更新方面,線控制動技術作為智能線控底盤的關鍵技術,對磁傳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有着極高的要求,進而推動了磁傳感器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其中,TMR(隧道磁阻效應)傳感器因其突出的性能,如溫度穩定性好、電流功耗小、敏感性高,預計将在高性能應用場景中替代霍爾傳感器,進一步提升磁傳感器在汽車中的滲透率。
并購補足業務協同性
2024年6月23日晚間,納芯微釋出公告稱,公司拟以現金方式收購上海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有的上海麥歌恩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62.68%的股份,拟以現金方式收購矽睿科技通過上海萊睿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間接持有麥歌恩5.60%的股份,合計收購麥歌恩68.28%的股份,收購對價合計為6.83億元。
在納芯微目前業務結構中,信号鍊占主要營收(53.8%),其次是電源管理(32.63%),最後是傳感器業務(12.64%)。其中,傳感器業務去年營收1.65億,完成并購麥歌恩之後,傳感器闆塊營收将實作4.65億,超越電源管理産品成為第二大業務,在磁編碼、磁開關等細分領域對納芯微進行補強。
并購完成後,納芯微的研發團隊就不需要在類似的産品方向上重複投入研發,進而提升了整個研發資源的聚焦程度,有利于納芯微開發出更加有競争力的産品。另一方面,納芯微在車規産品領域整體出貨量規模也會變大,在供應鍊上完成更多的協同,其中,包括公司在整個BOM和封裝測試的成本上,可以去除一些不必要的重複投入,并産生更多的複用環節,幫助納芯微産品構築成本優勢,進而更從容地來應對整個汽車傳感器的激烈競争。
目前,傳感器市場仍舊呈現碎片化的市場現狀,海外頭部廠商在一些關鍵應用領域的市場占有率較高。納芯微并購麥歌恩後帶來的資源聚焦和供應鍊降本,結合國内廠商在磁傳感器滲透率缺口較大的市場機遇,納芯微或會持續推動汽車電子行業的品質提升和技術創新。
需求拐點将近,業績正逐漸改善
納芯微2024年各下遊均正逐漸迎來拐點,公司業績有望逐漸改善。其中,2022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别為16.70億元、2.51億元,同比增長93.76%、12%;2023年公司受到終端需求疲軟和客戶去庫存的影響,營收和利潤同比出現大幅下滑,當期營收為13.11億元,同比下降-21.51%,扣非淨利潤為-3.22億元,淨利潤受到2.21億元的股份支付費用的影響;從2023Q4和2024Q1的經營資料來看,23Q4和24Q1的營收都出現了環比增長,但是由于研發費用支出較高,扣非淨利環比虧損仍在發生,但經營資料整體呈現出一定的回暖趨勢。
納芯微的毛利率和淨利率表現在近年來有所波動。從2023年開始,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出現了下降,2023年綜合毛利率為38.6%,而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進一步下探至32%。這種下降可能與公司面臨的市場競争加劇有關,尤其是在隔離晶片領域,納芯微在2023年經曆了價格戰,導緻毛利率急劇下降。淨利率方面,受股份支付費用增加、費用率高企等影響,淨利率短期有所下滑。
同時,由于競争加劇,納芯微各項費率支出情況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公司于行業下行周期中堅持多方面資源投入,2023年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研發費用率持續上升,分别達到8.96%/18.60%和39.79%。值得提及的是,公司為了保證新産品的推出和技術創新,研發費用率占比最高,以期在未來實作業績的改善和增長。
納芯微庫存水位仍舊高企,超過8億元,但是模拟晶片産品疊代周期較長,不會因技術疊代快速而迅速貶值,是以主要需要觀察下遊應用市場的去庫情況。從各下遊景氣度來看,汽車電子方面,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随着行業去庫市場已有明顯回暖;消費電子方面,2023年已迎來複蘇,終端庫存回至合理水準;傳統工業方面,2023年Q3以來已現企穩好轉,庫存消耗至相對合理水準;光儲方面,由于前期下遊客戶對需求預期樂觀,緻使用戶端和管道庫存堆積較高,目前仍持續去庫存中。
整體來看,納芯微在2023年的業績受到宏觀經濟和半導體周期下行的影響,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導緻營業收入同比下降。而随着下遊需求回暖和新産品布局推進,納芯微産品聚焦泛能源和車載電子賽道等強增長賽道,通過新産品布局和強化技術壁壘,有望在長期恢複業績增長。
總結
當下,納芯微正執行圍繞汽車、泛能源戰略核心市場,快速地進行産品布局,以期拉開與其他玩家的距離。據中郵證券測算,納芯微已經基本覆寫了所有國産新能源車型,平均每輛車上有20-30顆納芯微晶片,平均銷售額接近100元。而根據公司現有産品規劃,納芯微目前能為一輛車提供的最高價值已超過400元。到2025年,全車價值或可超過2000元。
這些産品布局方向會成為納芯微在未來一兩年時間裡新的增長引擎。除此之外,納芯微也正在布局比如車的音頻、視訊、影音娛樂方面的核心晶片,這部分可能在兩三年後會開始為營收增長創造貢獻。
納芯微CEO王升楊表示,公司的戰略還是圍繞着核心的應用,從一個一個細分的場景開始切入,把每個細分場景能夠做深做透,能夠持續地去帶來增長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