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花漾映鬥南,提質鑄新篇。在探尋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呈貢區堅定瞄準“世界第一花卉交易中心”的宏偉目标,以現代花卉産業的蓬勃發展為核心,着重在鬥南花卉的“品種、品質、品牌”三方面下足功夫,力求實作花卉産業的全面更新。同時,深入挖掘鬥南地區豐富的曆史文化底蘊,精心打造獨具魅力的特色風貌街區,推動花卉與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花卉産業高地。
為立體化、全方位展現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多角度、深層次地記錄鬥南花卉産業提質增效的每一步足迹,呈貢區委宣傳部帶領呈貢區融媒體中心精心策劃推出“花漾鬥南•向美而行”專欄。這一專欄将從科技創新的引領到市場開拓的突破,從文化傳統的傳承到現代元素的融合,從花卉産業的發展到花文旅融合的疊加,生動展示鬥南在高品質發展程序中的“宏”與“微”、“速”與“數”。讓我們共同期待,鬥南的明天更加絢爛,呈貢的未來更加多彩。
作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市場,2023年鬥南花卉産業園區交易量達135.41億枝,同比增長22.7%,交易額達135.7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11.7%,飛速增長的資料彰顯着鬥南在花卉交易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1983年,鬥南人化忠義從廣東佛山引進了劍蘭(學名唐菖蒲)種苗,試種成功後,一枝劍蘭就此“點燃”了一片花海。1990年,鬥南村民改菜地為花田,在鬥南村主路售賣鮮切花,形成“以路為市”的50米“鬥南花街”。1998年,西南地區最大花卉市場落地鬥南。2002年,中國第一個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在鬥南落下第一錘。2014年,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第二個拍賣交易大廳建成營運。2015年,鬥南花卉電子交易中心啟動運作,采取“荷蘭降價式”拍賣方式,日交易量超百萬支。
經過近40年的發展,鬥南現已形成了以全國唯一一家國家級花卉交易市場和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花卉拍賣中心等兩家龍頭企業為核心的花卉産業叢集,鮮切花交易量、交易額、現金量、交易人次和出口額連續25年居全國第一,花卉交易核心競争力全面提升。
目前,鬥南花卉産業園區的鮮切花交易品種涵蓋117類、1700多個品種,顯示出其豐富的花卉多樣性和市場競争力。
鬥南花卉産業園區的交易量和交易額的雙增長,不僅展現了鬥南花卉市場的繁榮和活力,也展示了呈貢區在花卉産業創新、數字化轉型、花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引領地位。
在産業創新闆塊,呈貢區人民政府和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合作建設國家觀賞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觀賞園藝國家專業化衆創空間、國際花卉技術創新中心綠色高效種植基地、雲南省種子種業聯合實驗室—花卉種業實驗室項目。其中,呈貢區與雲南省農科院花卉研究所合作,共建花卉種業實驗室項目,通過搭建國際一流高水準育種4.0創新平台,逐漸建立花卉基因組學、表型組學等育種體系,該實驗室預計本月投入使用。
在科技賦能闆塊,建成并投入使用“數字雲花展廳”,依托在昆明花拍中心連續21年積累的海量交易資料基礎上,實施雲花+大資料戰略,通過對資訊的“大資料”挖掘,可為政府産業政策的制定、市場開拓、花農種植提供依據,也為廣大花農了解市場、指導生産提供最有力的幫助,促進數字資訊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花卉産業發展賦能。
在花文旅融合闆塊,針對各個節日,開展婦女節快閃、“五一”快閃,通過鮮花音樂節、鮮花夜市等載體,營造聚鮮花、遊玩等多元素為一體的花卉文化旅遊體驗區。成功舉辦首屆中國·鬥南花卉展覽會,彙聚國内花卉品牌、進口優質花卉等73家行業代表企業,開展147個新品釋出。
為國内花卉生産、經營企業和科研機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讓市民和遊客看到“雲花”發展的創新與未來。結合呈貢文化特色,引入由呈貢區和雲南省花燈劇院聯合打造的當代花燈劇《花花世界》在呈貢成功首演,編制《鬥南史話》《亞洲花都》專輯,講述“亞洲第一的花市”——雲南呈貢鬥南花卉交易市場的發展曆程及行業人員故事。開展創意呈貢·文創設計大賽,将花卉文創設計納入設計範疇,圍繞呈貢鬥南花卉地域特點、衍生産業、文化故事、價值形象等特點,設計花卉文化IP創意産品,助推鬥南花卉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
今年3月19日,呈貢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昆明市呈貢區推動花卉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十條措施(試行)》,“花十條”以更加強有力的政策支援花卉産業高品質發展。圍繞“科研+交易+展示”的花卉産業發展定位,進一步強化花卉産業的延鍊、補鍊、強鍊工作,為鬥南花卉産業提質更新,鬥南涉花企業發展壯大為吸引更多企業投資呈貢注入了更多的信心。
深耕市場、用心澆灌
“小鮮花”串起了“大鍊條”
催生出更多“鮮花經濟”增長點
如今,“買全球、賣全球”
鬥南花卉已成為雲南
走向世界的一張品牌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