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酒窩姐,40歲的二胎職場寶媽。
最近,李雪琴證書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我也去了解了一下,原來是在一次采訪中,李雪琴表示自己不會遊泳。就這一句話,引發了一個細心網友的驚天發現:原來在2013年,李雪琴取得過遊泳二級運動員的證書。
一個有證書的人,說自己是“旱鴨子”。一時間,李雪琴聯考成績造假被輿論推到了風口浪尖。
雖然後來有自稱是李雪琴大學同班同學和工作夥伴的人出來解釋,說李雪琴的聯考成績由裸分633,加自主招生考試的20分加分組成,她的成績中并沒有體育項加分。
但酒窩姐今天想讨論的并不是這個,作為一個二胎媽媽,我更關注的是咱們普通家庭因為不懂升學資訊差有多緻命。
酒窩姐是一個80後,出身農村,父母也是地道地道的農民。我上國中時,從小玩到大的其他3個閨蜜,就有2個退學外出打工了,另外一個念了兩年國中後也辍學了。
隻有我,堅持要上學,雖然我學習中等水準。
我記得特别清楚,進入高中後,我奶奶翻着白眼說:一個女孩子呀讀什麼書呀,讀了也白讀!将來還不是圍着竈台轉,不信看看你堂姐!
确實,農村娃,尤其是農村女娃,念完國中的就不多,上完高中的更少,最後考上大學的那是鳳毛麟角。
聯考的時候,我的父母說:報志願?我們可不懂啊~是的,他們國小都沒畢業,哪裡知道志願怎麼報,報什麼呢?
但是反觀大城市,即使不是學霸,上名牌高校也可以走捷徑。
央視才子撒貝甯,隻因參加了一次北大篩選人才的冬令營,演唱了一首《小白楊》,就被順利保送上了北大;
央視主持人尼格買提,也是“走後門”---參加《全國中學生主持人大賽》獲得了第三名的成績,最後直接被中國傳媒大學錄取。
何炅更是從國小時,其父母就開始規劃。他國小升中學是免試保送,原因就是在一次畫畫比賽中,他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董明珠的前助理孟羽彤大家都知道吧,她就是被保送到的浙大,而保送她的學校就是赫赫有名的石家莊外國語學校(43中的一部分)。
而這樣的學校在全國有16所,你知道是哪些嗎?
很慚愧,酒窩姐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了:原來改變一個人人命運的方式,不隻有聯考。
是以,有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擺在我們眼前:當普通人家的孩子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候,不用考試的保送生們早就開始了人生下一階段的規劃。
是以,這段“資訊差”的距離,就把普通人甩出了十萬八千裡。
但是,在别人家孩子被保送的背後,我們廣大家長也應該看到,能拿到保送名額,你至少有一項過人之處。
比如,北大韋神當年是通過數學競賽進入的北大,走的是單招路線。
比如,聯考狀元-寒門貴子龐衆望,是通過自強計劃,獲得了清華大學降分60的政策被錄取的。
現在升學資訊逐漸透明,很多普通家庭也知道了聯考以外的保送路徑“資訊差”,于是紛紛從聯考這條賽道,轉戰看似的“捷徑”。
然而,有一個紮心的事實:絕大多數的孩子都不可能成為所謂的牛娃。
前兩天,朋友給我發來了一段視訊,她去補習班接孩子,結果那裡的人烏央烏央的,根本就擠不進去。放眼望去,全都是騎車或者開車來接孩子的家長們。
朋友來了一句:喪心病狂啊~
作為一個普通家庭的普通家長,我也慢慢想通了,甭管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聯考”,還是各種直通名校的捷徑,最根本的是孩子。
如果我們隻是随大流的去卷孩子,看到别人學程式設計咱也學,看到别人考托福咱也考,很有可能又成為了人家機構收割的“韭菜”、分母或者炮灰。
是以,什麼才是适合普通家庭的教育規劃呢?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路:
1,給孩子培養一項體育愛好
這麼做有三點考慮:首先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喜歡這項運動,就會主動要求去學。
其次,運動的好處不言而喻。
《運動改造大腦》中就有這樣一個實驗,作者找了一群孩子,每天運動一小時,堅持一個月後發現,這群孩子上課互動多了,發言多了,惹事打架的少了。成績呢,反而還提高了。
為什麼呢?因為運動産生的巴多胺,腎上腺素、血清素都是促進大腦發育的。巴多胺讓孩子心情好,腎上腺素讓孩子專注,血清素增加孩子的記憶力,孩子心情好,專注強,記憶力又好,那她的學習肯定不會差。
而且,運動能增強人的意志力,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同時提高孩子的競争意識。
最後,還有比較功利的一點是:中聯考的時候要考體育。
2,培養孩子的逆商
現在的孩子,太多玻璃心的了。動不動的就離家出走,跳河輕生,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很多人都有心理疾病。
而讓孩子有一個陽光樂觀的心态,遇事不走極端,遇到困難不退縮,提升孩子抗挫抗壓能力,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礎。
前些日子中金女員工跳樓的事兒,不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嘛~她學習好,顔值高,能力強,但在房價跌,工資降,懷孕和夫妻沖突等多重壓力的打擊,因為沒能承受選擇了輕生~30歲的大好年華,真是可悲可歎可惜啊~
是以說,你隻要培養出一個性格堅韌、抗壓能力強的孩子,就又超過了60%的同齡人。
3,家庭不内耗 讓孩子感受到松弛和愛
在學校學習了一天,回到家來終于可以放松休息一下了,可很多父母會特别掃興的上來叨叨:差不多行了,趕緊寫作業吧~
就好比你忙完一堆工作,終于有時間喘口氣,上司卻扔過來一堆資料,并告訴你下班前改好交給她,你說你煩不煩?
是以啊,先搞好親子關系,有一個和諧的、融洽的家庭氛圍,父母不焦慮,不急躁,不内耗,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松弛和愛,她内心富足了,滿意了,不用你說,她都會自己主動去學習。
作為父母,不要被大環境迷花了眼,更不要給外界的焦慮裹挾,用自己的慧眼,淡定的看清楚,想明白,孩子努力了,家長盡心了,這就可以了。
你說呢?
你是如何給孩子規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