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水浒的《蕩寇志》中,武松在多名朝廷鷹犬的車輪大戰後力竭隕落,卻隻能說是戰殁而非被殺——盡管官軍有“雷部三十六将”,但是單打獨鬥誰也不是武松對手,車輪大戰也沒能将武松拿下,武松是突出重圍後安然辭世。
武松雖然停止了呼吸,但依然神威凜凜:“宋江一看,隻見他挺棍怒目,威風凜凜。宋江叫他幾聲,隻是不應,近前向他臉上一按,冷如凝冰,方知他早已亡了。”
《蕩寇志》原本就是清廷鷹犬寫的,他把梁山一百單八将都寫死,也是向主子表忠心,但是他也知道要是把武松和魯智深寫得不好,祖墳都可能被掘了,于是他就沒敢寫武松和魯智深被任何人打殺,而是讓他們“自己去了”,另外一百零六個好漢,除了被陣前斬殺,就是被擒後押赴汴梁淩遲處死。
《蕩寇志》中的魯智深跟武松一樣,沒有任何一個“雷将”是他的對手,張叔夜的兩個兒子輪番上陣也打不過他,魯智深累得昏天黑地,還是雄心萬丈:“兄長(宋江)要殺上東京(汴梁),灑家明日先殺張家兩個娃子(張伯奮、張仲熊,張仲熊後來投降了僞齊劉豫和金國),後殺張家老兒(張叔夜),一路打進東京,拆毀了金銮殿,回來同你吃酒。”
魯智深與張家兄弟連戰兩天,宋江居然沒有派人替換, 收兵後有些頭昏眼花,把吳用當成了高俅:“提杖浴血而來,将忠義堂擺設的桌椅亂打亂掼,便指吳用道:‘你是高俅麼?今日灑家打殺了你,為民除害。你們這班狗才,教你們死個爽快!’一條禅杖,在忠義堂橫沖亂打,将忠義堂上所有物件盡行打得粉碎。”
魯智深胸中悶氣出了,大叫一聲“灑家今番大事了也”,就此不再開口,用佛家的說法,就是圓寂了。
《蕩寇志》之是以讓武松和魯智深去得如此壯烈,可能是因為在《水浒傳》中,魯智深和武松都是難得的好漢,而那個姓俞的“作家”,必然是熟讀《水浒傳》的,他讓魯智深大鬧忠義堂差點把吳用當高俅打死,如果宋江在場,肯定也會被當做蔡京或趙佶打死,也是“用心良苦”,我們細看水浒原著,也能發現武松戰殁後,魯智深大鬧忠義堂差點拍死宋江吳用,确實是有可能發生的。
首先一點我們都知道,魯智深先後有三個好兄弟,那就是九紋龍史進、豹子頭林沖、行者武松,武松是魯智深最後一個,也是感情最深的一個兄弟,兩人從二龍山聚義後就再也沒分開過。
有人說九紋龍史進才是魯智深最看重的兄弟,那顯然不是事實:魯智深确實跟史進關系很好,但還是不如跟武松好,因為武松正是加入綠林就跟魯智深在一起,“結拜大哥宋江”上了梁山,武松也沒有去投奔;史進是少華山大寨主,少華山和二龍山算是盟友,但還不是在一個鍋裡吃飯。
我們細看水浒原著就會知道,魯智深在拳打鎮關西後就極少殺生,隻有在武松受傷斷臂後,魯智深才殺氣勃發,夏侯成逃進深山,還是被魯智深不眠不休地追上拍死了。
為了兄弟武松,魯智深可以大開殺戒,如果在水浒傳中武松真的因為宋江的招安失誤而戰殁,魯智深當然也會大鬧忠義堂,恨不能一禅杖把吳用和宋江都拍死——以魯智深的性格,早就看“忠義堂”三個字不順眼了。
晁蓋上司梁山的時候,堂上挂的是“聚義廳”,宋江坐上頭把交椅代理寨主還沒有拿住射殺晁蓋兇手,就做了一件改頭換面之事:“小可今日權居此位,全賴衆兄弟扶助,同心合意,同氣相從,共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如今山寨人馬數多,非比往日,可請衆兄弟分做六寨駐紮。聚義廳今改為忠義堂。”
宋江這種既當又立的行徑,魯智深和武松嘴上不說,心裡肯定是十分不滿的:一個屠戮青州數百戶無辜百姓、在江州題反詩的家夥,居然講起忠義來了,這種做法,跟蔡京高俅童貫有何差別?
武松和魯智深言行一緻表裡如一,既然已經扯旗造反,那就應該一口氣幹到底:“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幹淨?招安不濟事!”
宋江首鼠兩端,既想學黃巢那樣黃袍加身,又想用兄弟的生命從昏君奸臣那裡換取高官厚祿,腳踏兩隻船,結果是四六不靠一腳踏空。
宋江拿下東平府收降雙槍将董平後就坐穩了頭把交椅,是以在東昌府生擒沒羽箭張清後,就對魯智深很不客氣了:“魯智深使手帕包着頭,拿着鐵禅杖,徑奔來要打張清。宋江隔住,連聲喝退:‘怎肯教你下手!’張清見宋江如此義氣,叩頭下拜受降。宋江取酒奠地,折箭為誓:‘衆弟兄若要如此報仇,皇天不祐,死于刀劍之下。’”
宋江沒有半點忠心,他的“忠義堂”牌匾跟“怡紅院”、“逍遙閣”意思差不多,在打定主意招安後,連義氣也丢了:那麼多梁山兄弟被張清打傷,宋江對張清磕頭作揖,卻對負傷的魯智深橫眉立目,還像王世充一樣賭咒發誓,罵冷了衆兄弟的心,于是“忠義”二字,也就成了笑話。
世上之事,往往而然:越是在大庭廣衆之下滿嘴仁義道德清廉正直,暗地裡越是鮮廉寡恥貪财好色,宋江就是此類公門中人的代表,不管是在《蕩寇志》中,還是《水浒傳》裡,魯智深大鬧忠義堂打殺宋江吳用,都是合情合理的。
最有意思的是魯智深把吳用當成了高俅,我們細看吳用的所作所為,确實也跟高俅有幾分相似,而宋江在坐上頭把交椅之後,也頗有一點“趙佶”風範:趙佶辦元宵花燈,宋江去看;趙佶包養李師師,宋江也拿着金子去私會。
宋江像趙佶,吳用像高俅,這可能就是魯智深埋藏心底已久的印象,是以魯智深在臨終前,一定要将這對“昏君奸臣”全部打殺,這樣才能了卻心中宿怨。
宋江在青州城外屠戮數百戶無辜百姓,吳用設計讓李逵砍殺四歲孩童,坑得盧俊義家破人亡,這些行徑,比起蔡京高俅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宋江吳用所作之惡,有的是魯智深親眼所見,有的魯智深沒見到但也有耳聞,雖然他平時藏在心裡不說,但是在以後時刻,卻必然爆發,這就是他揮舞禅杖殺回梁山的真正原因。
宋江吳用雖然都是《水浒傳》主要人物,但他們都絕非正人君子,也非英雄好漢,魯智深要殺他們,也算為民除害、替天行道。
讀者諸君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宋江吳用李逵那樣的人都成了朝廷命官,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王朝還有希望嗎?老百姓還有活路嗎?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宋江吳用李逵多如牛毛,魯智深武松卻寥寥無幾,《蕩寇志》固然不是好書,但梁山一百單八将,又有幾個好人、好漢?
武松戰殁後,魯智深大鬧忠義堂要拍死宋江吳用,此舉必然大有深意,筆者有些話不好說,最後隻好請教讀者諸君:如果沒有招安這回事,魯智深武松這樣的英雄好漢,還能跟宋江吳用李逵那般惡人相安無事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