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紮堆學理财的年輕人,開始聽播客了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月月

· · ·

成為理财“主力軍”的年輕人,開始追求财富自由了?

今年以來,“用利息生活”成了在網際網路上爆火好幾次的大熱門事件,大家來随意感受一下熱搜詞條:

“女孩攢夠10萬後裸辭用利息生活”

“中獎100萬能用利息生活嗎”

“00後存10萬裸辭用利息極簡生活”

……

紮堆學理财的年輕人,開始聽播客了

這屆年輕人主打一個反差感,不知從啥時候起,“月光族”們變成了攢錢小能手,現在攢夠一筆錢、用利息生活,似乎才是他們的終極夢想。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怎麼實作用利息生活呢?有聰明的網友直接總結出了一個低成本的“财富自由公式”:

降低物欲+簡單生活+投資理财=财富自由(用利息生活)

1.

/ 為了“用利息生活”,

年輕人到處找“存錢搭子”“理财搭子” /

說到用利息生活,其實最關鍵的無非就是兩塊内容:一是本金,二是利息。

去年“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第一财經商業資料中心(CBNData)釋出的《各地90後理财趣味報告》裡提到了一個現象:

大量90後湧入資本市場,将理财視為社交生活的一部分。

說白了,理财已經融入了這屆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但理财永遠伴随着風險,是以很多一頭霧水、夢想财富自由的年輕人,開始在網際網路上紮堆學理财。

最近兩年,有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到處找“存錢搭子”、“理财搭子”。

比如在小紅書上,就有很多熱衷分享存錢經驗的年輕人,也流傳出了各種各樣的存錢計劃,比如“333存錢法”“12存單法”“滾雪球存錢法”等,主打一個讓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花式儲蓄方法。

紮堆學理财的年輕人,開始聽播客了

可能有人會問了,那到底存多少才能實作财富自由呢?别急,這個問題還真有網友專門做了一個表格,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紮堆學理财的年輕人,開始聽播客了

再比如在豆瓣上,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小組——“喪心病狂攢錢小組”,别看名字唬人,其實裡面幹貨很多,有超過60萬組員在裡面分享攢錢心得、攢錢小技巧等。

紮堆學理财的年輕人,開始聽播客了
紮堆學理财的年輕人,開始聽播客了

而攢夠了一定的本金,完成了初始的積累,大家的下一步當然是控制風險、獲得利息。

在豆瓣上,還有一個于2018年建立的“ 用利息生活|投資理财 ” 小組,人數比攢錢小組還多,高達 63.7萬組員,他們在這裡分享自己的理财故事、講述自己的理财方法、尋找自己的“理财搭子”。

紮堆學理财的年輕人,開始聽播客了

這些組員自稱是“鋼鐵韭菜”,他們的讨論貼被分為基本面、技術面、消息面,基本囊括了主流的投資流派,不管是傾向于中長線價值投資的,還是對短線操作情有獨鐘,在這裡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理财搭子”。

紮堆學理财的年輕人,開始聽播客了

類似的社交平台還有很多,比如小紅書、支付寶的基金讨論區等,年輕人紮堆在一起分享理财經驗、學習理财知識,既能互相陪伴,還能共同成長。

2.

/ 紮堆學理财的年輕人,

開始聽播客了 /

說到這兒,其實不難看出,财經、理财内容已經成為全民話題,并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傾向于在網際網路上擷取資訊。

年初的時候,巨量算數釋出的《2024抖音财經内容生态報告》也證明了這一點。資料顯示,2023年抖音使用者在平台上,财經相關内容搜尋量比上年增長64.8%,使用者對财經領域内容的主動搜尋需求快速增長。其中,越來越多的人把關注點放在了儲蓄和理财話題上。

紮堆學理财的年輕人,開始聽播客了

不僅如此,從熱門搜尋話題中,可以看到使用者更關注切身相關的内容,比如黃金等。

紮堆學理财的年輕人,開始聽播客了

但是相比網紅、素人傳播的财經資訊,其實官方機構下場傳播的可信度更高。

《2024抖音财經内容生态報告》提到:由于金融機構的特殊性,使得其官方背景更容易獲得使用者信任。多數受訪者認為企業号有官方認證,起到信任背書的作用,超四成的受訪者承認會對企業号的内容進行參考,并會對自己的消費決策産生影響。

近年來,金融機構的品牌營銷不斷發展,早已從過去的單一形态形成了一個豐富的“多元度”矩陣,以文字、圖檔、視訊、音頻等不同形式為載體,在抖音、小紅書、視訊号、音頻APP等平台上進行傳播。

以基金直播為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這種形式一度風生水起,備受投資者追捧。但有資料顯示,今年開始“基金直播”的熱度不斷降溫。

2024年3月,基金直播場次和觀看人數同比降幅超過20%,觀看人數更是近乎“腰斬”,降幅達到了49.75%。2024年1月,基金直播的觀看人數一度下降68.64%。

對此,不少基金公司開始提出走“精品化路線”。據券商中國報道,基金公司還探索出了另外兩個“精細化”路徑:發力劇情短視訊(短劇)和長音頻節目(播客)。

和主打“嗨爽”的短劇不同,播客動辄長達60分鐘甚至90分鐘,但這種“幹聊”的形式反而更能展現出基金品牌營銷在搶占投資者心智方面的新變化,逐漸成為基金公司自身深耕的一大方向。

最近,由中歐基金官方出品的一檔重磅投資者服務節目——中歐基金播客,也于6月26日正式上線,通過娓娓道來的對話形式和基民走心溝通、長期陪伴。從目前播出的内容來看,基本都是和投資者緊密相關的,或是時下年輕人比較關注的話題,比如“買金熱”“投資與人生”“大模型”等。

以最新一期為例,這期節目的内容主題是“新的經濟周期中,家庭資産配置如何才能争取保值增值”,邀請了《第一财經》的主持人林荔和基金經理周錦程,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嘉賓——投資者虎子媽。

虎子媽是一名80後,過去十幾年體驗了不少投資方式,也多次經曆了市場波動,比如牛市低迷的市場、房地産從高歌猛進到“房住不炒”等,在她身上有很多普通投資者的縮影,更容易讓大家在收聽時産生共鳴。

還有天弘基金推出的播客《人間錢話》,現在就已經成了一個持續更新的節目,裡面的話題涉及“養老”“婚育”“彩禮”“海外投資”等主題,和投資者的日常生活切身相關。

紮堆學理财的年輕人,開始聽播客了

此外,華夏基金的人氣早間播客節目《華夏早播間》,賬号内容則更具定制性,很多内容探索聚焦社會熱點話題,例如《彩禮再出新花樣,為什麼年輕人快要結不起婚了?》、《從“買房”落戶到“租房”落戶,戶口怎麼就成了白菜價?》……據悉,在一衆“新聞資訊”中,《華夏早播間》脫穎而出,在喜馬拉雅商業财經-商業前沿榜中排名44位。

說到這兒,可能大家會好奇,誰在聽播客?《CPA2024播客營銷白皮書》調研資料顯示,“高學曆”“高消費”“高線城市”為代表的“三高人群”正在湧入播客。

有業内人士曾在采訪時表示:“基金經理訪談音頻實際上是一類小衆節目,屬于重度垂直領域,之是以有不錯的收聽率,是因為這些平台的主打場景和群體肖像都非常明确。”

從使用者畫像上來看,播客的閱聽人普遍學曆較高,年齡主要是在25歲到35歲,收聽場景基本集中在通勤開車路上、洗澡、打掃衛生等方面。

中文播客的市場規模增長勢能強勁。據市場調研機構eMarketer預估,中文播客的聽衆規模在2025年将突破1.5億人,一條小衆的内容賽道正在走向大衆化。

這也給追求“用利息生活”的年輕人一個新思路,或許我們距離真正的财富自由還有一段距離,但與其到處去尋找零碎的、不專業的财經、理财資訊,倒不如去聽聽金融機構出的播客,畢竟還是聽專業的人說專業的事兒,才更靠譜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