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窄化了我們對未來的想象,過去一百年的科幻文化也把AI本身窄化了。”
去年3月,OpenAI打開AIGC的潘多拉魔盒,大模型一夜間成為通往未來的“靈丹妙藥”。國内也掀起了“百模大戰”,從卷參數到拼低價,AI行業呈現出火熱又迷茫的複雜景象。
從去年開始,百度李彥宏就提出,“卷模型不如卷應用”。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更是直言:“沒有應用,大模型将一文不值。”
那麼,AI應用的下一個戰場将出現在哪裡?
在國外,OpenAI推出了GPTs,奧特曼認為其是AI Agent的“初期形态”。蘋果公司,則重磅釋出了Apple Intelligence。初創企業Cognition AI,推出了全球首個AI軟體工程師。而在國内,以百度為代表的公司也将目光聚焦到智能體。
近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與第一财經傳媒集團總編輯楊宇東和《矽谷101》創始人陳茜,進行了一場圓桌訪談。他認為,智能體代表着AI時代的未來趨勢,并且正在爆發中。
01
卷模型不如卷應用
從去年開始,李彥宏就多次分享稱,卷模型不如卷應用。
今年在WAIC上,他更是直言:“沒有應用,大模型将一文不值。”
不得不承認,現在業界更多的關注點還是在基礎模型身上。一天到晚,到處跑分刷榜,誰又超越GhatGPT了,Open AI又推出來Sora了。今天這個釋出,明天那個更新,但是很少有人去關注,應用在哪裡?誰從中獲益了?
我們梳理了一下,目前AI應用方向主要有兩條路線:
第一,從0到1的“超級APP”或“殺手級應用”,這類應用是過去沒有過,完全基于AI能力誕生的。比如國外的ChatGPT、Sora和Midjourney ;國内的文心一言、Kimi、可靈等。
第二,AI Copilot,将現有業務和AI結合,把AI放在“副駕駛”的位置,統籌AI與人共同協作的工作模式。國外的微軟,是Copilot的堅定信仰者。國内的百度文庫,也用實際的資料增長和使用者回報,證明了這條路線确實具有極高的價值。今年以來,經過AI重構後——具有生成PPT、漫畫、思維導圖等AI功能的百度文庫,已經擁有大約2600萬的付費使用者。
而智能體,或将成為承載這兩條路線的最終形态。
02下一個戰場:死磕“智能體”
在WAIC演講中,李彥宏直言預判:“随着基礎模型日益強大,開發應用将越來越簡單。最簡單就是智能體,這個也是我們最看好的AI發展方向。”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曾指出,誰能主宰個人助理Agent,那才是大事。“因為你将永遠不去搜尋網站,不去生産力網站,不去亞馬遜。”
AI領域著名專家、斯坦福大學教授吳恩達也認為:AI智能體工作流,将推動AI取得巨大進步,甚至可能超過下一代基礎模型。
那麼,為什麼智能體會被如此看好?
采訪中,李彥宏解釋:“智能體就是一個幾乎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基于大模型的應用。今天大多數AI原生應用,你用智能體的方式都可以做出來,效果也不錯。由于它門檻足夠低,可能你連程式設計都不用,就可以做出一個效果不錯的智能體。”
在李彥宏看來,AI時代的智能體,就像是90年代中期的網際網路網站,由于制作門檻極低,90年代誕生了數以百萬計的網站,經過大浪淘沙後,最終出來了一些非常優秀的網站,像Google、Facebook等。
如今,一個小白或大一的學生也能夠很友善地制作一個智能體,超低的門檻能夠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他們發揮聰明才智,指不定哪條路跑通了,它就是一個Super APP。”
李彥宏認為,現在AI Agent用到的這些能力,仍然是非常初級的,未來還會産生我們今天想也想不到的Agent能力。但是這些能力的誕生,反而要依賴數以百萬計的開發者,去開發各種各樣的應用。在他們使用的過程當中産生新的需求,這些需求被解決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新過程,就是AI Agent進化的過程。
比如,擁有千萬粉絲的内容創作者Alex大叔,通過文心智能體平台創造出真人互動分身,為所有粉絲提供了“專屬陪伴式電子閨蜜”,每個人都能通過這個智能體實作與Alex大叔時刻進行線上溝通,從一對多的資訊釋出型,變為成千上萬次“1對1”的互動溝通。
我們發現,早在2023年9月,百度就釋出了“靈境矩陣”文心一言插件生态平台,此後更新為智能體平台。今年7月5日,百度文心智能體平台宣布,免費開放文心大模型4.0。目前已經有20萬開發者、6.3萬企業入駐。
03
搜尋,将成為智能體分發的最大入口
未來,随着數以百萬計的智能體相繼湧現,如何精準分發智能體,使其比對使用者需求,将成為釋放智能體潛能、推動其廣泛應用的關鍵所在。
搜尋,顯然是一個更高效的管道。李彥宏也表示,“搜尋将成為智能體分發的最大入口”。
百度已然快人一步。在分發方面,百度搜尋上線了“AI助手”頻道,打造一個智能體分發的天然場域。“AI助手”不僅能精準解讀使用者意圖,将最比對的智能體推送到使用者面前,還彙聚了大量面向各場景的專業智能體,使用者可以随時調用,解決個性化問題,讓智能體真正跑起來。
以百度聯考智能體為例,比起讓大模型寫聯考作文,幫助考生填報志願才是真正的需求。每一個考生在選擇大學、專業的過程中,都會産生各種各樣不同的問題。如今,他們可以通過百度搜尋打開聯考智能體進行一對一問答。高峰時期,聯考智能體每天要回答超過兩百萬個考生的問題。
此外,文心智能體平台也支援智能體通過API、SDK等模闆化接入形式,打通獨立APP、微信小程式和站點等百度域外場景,讓智能體分發場域最大化,盡可能多地擷取成長動力,讓開發者免去做出來的應用無人問津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