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佩澤希齊揚成功當選新一屆伊朗總統。作為唯一一名改革派候選人,他面對多位強硬派對手的包圍,展現了強勁的競選實力,最終在選舉中脫穎而出。
2. 佩澤希齊揚是一名出生于1954年的阿塞拜疆族裔,其政治生涯雖不顯赫,但擁有豐富的從政經驗。他提出的以經濟議題為主軸的競選綱領,以及改善與西方關系的意願,赢得了部分選民的支援。
3. 此次選舉投票率雖較第一輪有所提升,但仍處于較低水準,反映出伊朗群眾對目前政治局勢的失望。選舉結果也揭示了伊朗保守派内部的不合,部分保守派政治人物甚至跨陣營支援佩澤希齊揚,導緻被看好的強硬派候選人賈利利敗選。
4. 随着佩澤希齊揚的當選,伊朗政治格局或将迎來新的變化。然而,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的政策分歧并未消除,較量仍将持續。未來,佩澤希齊揚政府如何在不危及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根本體制的前提下,推動國内改革、改善經濟狀況并緩和國際關系,将是其面臨的重大挑戰。
鳳凰大參考特約作者 | 中東問題觀察員聶舒翼
編輯 | 屈功澤 李竺璞
當地時間7月6日,伊朗選舉委員會發言人穆赫森·伊斯拉米宣布,在7月5日舉行的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代表溫和改革派的馬蘇德·佩澤希齊揚赢得過半數投票,當選新一屆伊朗總統。
改革派“黑馬”笑到了最後
根據伊朗官方公布的資料,在7月5日的投票中,佩澤希齊揚獲得得超過1638萬張選票,其競争對手、強硬派候選人賈利利獲得1350萬張選票。佩澤希齊揚以巨大優勢,赢得本次總統選舉決選。
在這一結果得到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内伊的确認後,哈梅内伊會向佩澤希齊揚頒發總統任職證書,他将前往議會宣誓就職。
根據伊朗憲法,新總統需在就職的兩周後向議會送出新内閣成員名單,經議會審查和表決後最終組成新一屆伊朗政府。
▎佩澤希齊揚(左)與其競争對手賈利利(右)。
佩澤希齊揚生于1954年9月,是伊朗西部少數民族阿塞拜疆人。不過,作為一名改革派政治人物,佩澤希齊揚的政治履曆并不算太豐富。
他曾是一名心髒外科醫生,并曾擔任大不裡士醫科大學校長,後來在哈塔米政府時期擔任過4年的衛生部長。此外,他還曾在伊朗議會擔任職16年,并曾出任伊朗議會第一副議長等職務。他同時也是一名兩伊戰争老兵,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他與伊朗軍方建立聯系。
▎伊拉克戰争期間,馬蘇德·佩澤希齊揚(右)在前線。
在本次伊朗總統選舉中,佩澤希齊揚是唯一一名改革派候選人。在6月28日的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他獲得了超過1040萬張選票,以42.4%的得票率從五位強硬派候選人的包圍中殺出,進入總統選舉第二輪。
在選舉中,佩澤希齊揚獲得了伊朗前總統哈塔米、伊朗前外交部長紮裡夫等改革派政治人物的支援。
作為一名溫和派政治家,佩澤希齊揚在其選舉綱領中将經濟議題作為競選主軸,并提出願意改善與西方之間的關系,呼籲與西方國家就2015年達成的伊朗核問題最終協定續簽問題進行談判。
他在競選時承諾與對手合作解決伊朗面臨的諸多挑戰,因為“這些挑戰太過強大,内讧和分歧不能解決問題”。
低迷投票率傳遞群眾不滿情緒
對當下面臨諸多國内外困境和壓力的伊朗來說,這是一場計劃外的總統選舉。
這次總統選舉是1988年伊朗憲法改革廢除總理一職、将總統确定為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以來,首次因在任總統去世而舉行的特别選舉,無論對候選人還是伊朗群眾來說,時間和安排都顯得有些倉促。
更重要的是,對伊朗人而言,在3月份剛剛經曆了一場投票率極低的議會選舉和專家委員會選舉後,不到4個月時間裡兩次走向投票站,确實也不是什麼美妙的體驗。
資料從某個側面展現出伊朗人對選舉微妙的态度。
根據伊朗政府公布的資料,伊朗目前有合資格選民約6100萬,在6月28日的第一輪投票中,僅有約2450萬人參與了投票,投票率為40%,創下曆史新低;而在7月5日的投票中,參與投票的選民人數約為3000萬,投票率約為49.8%,高于第一輪。
盡管在選前包括最高領袖哈梅内伊在内的伊朗高層都紛紛呼籲群眾走出家門投票,但此次總統選舉的投票率僅與2021年總統選舉48.8%的投票率相當,遠低于2017年的70%的投票率。
實際上,在本次選舉最終候選人名單确定後,外界就普遍認為,佩澤希齊揚作為唯一的改革派候選人能夠最終參選,本就是伊朗高層為了拉擡投票率做出的決定。
在選舉進入佩澤希齊揚與賈利利的最終對決之後,兩名候選人都在積極向第一輪未投票的60%選民喊話,但顯然效果不彰。這首先表明,伊朗選民對伊朗整體政治局面已經感到失望。
因為在過去幾年裡,伊朗強硬保守派不斷借助包括憲法監護委員會在内的機構,“合法地”将包括前總統魯哈尼在内的大批改革派和溫和派政治人物清理出伊朗政壇,使伊朗整體政治局勢迅速保守化,這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溫和派和改革派選民的政治熱情。
▎2024 年 7 月 6 日,伊朗德黑蘭,馬蘇德·佩澤希齊揚和賽義德·賈利利之間的第二輪總統選舉投票結束後,選舉從業人員在投票站統計選票。
另一方面,在低投票率更有利于強硬派的情況下,此前被看好的強硬派候選人賈利利卻以約300萬票的差距被擊敗,也反映出伊朗保守派内部在動員選民方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問題。
實際上,早在第二輪投票前,伊朗強硬派内部的不合就已經浮于表面,許多保守派政治人物都表示不會支援賈利利,并動員支援者将選票投給了佩澤希齊揚。
一些政治人物還警告稱,賈利利的主張過于極端,隻會加深伊朗目前面臨的國内緊張和分裂局勢。這種跨陣營投票的做法,最終令選前無人看好的佩澤希齊揚笑到了最後。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在佩澤希齊揚政府任期内,伊朗國内保守派與改革派之間真的會結成聯盟,雙方在經濟、社會、外交等多領域政策導向的不和并沒有改變,在不危及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根本體制的前提下,雙方的權力博弈不會停止。
選舉結果落地,然後呢?
盡管新總統即将上任,但伊朗恐怕很難擺脫目前面臨的一系列困境。總統這一職位在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權力結構中地位非常微妙。
一方面,總統是伊朗最高權力體系中,唯一一個由民選産生、且有明确任期限制的職位,這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總統職位更多的代表性;另一方面,作為名義上的政府首腦,總統在諸如外交、國防、财政等領域的權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最高領袖、伊斯蘭革命衛隊、議會等的幹預和制約,在很多問題上并沒有最終的決定權。
這種雙重性意味着,總統一方面需要對選舉自己上台的政治力量負責,另一方面又必須聽從真正掌握最高權力的宗教領袖的指令,比如在外交問題上,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内伊就曾表示,伊朗外交部是伊朗外交政策的執行機構,而非政策制定部門。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總統在伊朗的權力體系中更多的是扮演協調者而非決策者的角色。
這也意味着,盡管佩澤希齊揚終于坐上了伊朗政壇的第二把交椅,但在伊朗立法和司法兩大權力機構被強硬派全面掌控的情況下,其真正的施政空間并不多。
伊朗的很多問題看似是内政,但又與外交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比如伊朗一直面臨的高通脹和貨币貶值困局,盡管過去多任伊朗政府都采取過各種政策試圖抑制通脹、穩定币值,但伊朗的通脹率依舊常年在兩位數徘徊,伊朗5月公布的資料顯示,4月伊朗通脹率為37%,同比下降12.1個百分點,為2021年以來最低水準,但這仍遠高于2015年伊朗核問題最終協定達成後的水準。
▎資料顯示,過去十年裡,裡亞爾兌美元的大幅下跌導緻進口價格上漲、購買力減弱。此外,全球和地區的軍事與政治動蕩,如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沖突,進一步加劇了美元的升值趨勢,給經濟帶來了額外的壓力。圖源:金融時報
當時,由于美歐針對伊朗的部分制裁措施解除,伊朗原油出口快速恢複,伊朗經濟曾出現一段時間的快速增長,通脹率一度曾低至10%左右。
但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制裁措施後,伊朗經濟再度陷入困境,這反過來又令真正掌握權力的宗教高層和群眾對改革派感到失望,在2021年大選中将強硬派的萊希推上總統寶座。
然而,萊希在任期間雖然在外交等領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并未從根本上解決伊朗長期承受制裁壓力的問題,伊朗經濟也始終難以出現好轉的局面。
面對這種局面,本就在經濟管理領域缺乏經驗的佩澤希齊揚能否妥善處理這些問題,将是未來觀察伊朗政局走向的重要名額。
▎2024年5月19日,前伊朗總統易蔔拉欣·萊希和前外交部長侯賽因·阿蔔杜拉西揚在墜機事故中喪生,萊希的去世也暴露了伊朗政治存在的沖突和缺陷。
同時,過去這些年、特别是2023年以來中東地緣政治的快速變化,也令伊朗在外交和地緣政治領域面臨巨大挑戰。
持續至今仍無法平息的巴以沖突,以及伊朗支援的葉門胡塞武裝在紅海地區與美英不斷發生龃龉,再加上以色列日前威脅向北、打擊與伊朗關系密切的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乃至今年2月和4月伊朗險些與以色列和美國發生直接沖突,都令伊朗在地區的外部環境和政策走向面臨巨大挑戰。
在伊朗的外交與安全政策決策圈主要被強硬派掌控的局面下,佩澤希齊揚在赢得哈梅内伊支援、推動包括緩和伊朗與西方關系等重要政策、如何制衡習慣于自行其是的伊朗軍方和以“聖城旅”為代表的革命衛隊強硬派等衆多問題上,必然将面臨巨大的挑戰。
▎2022 年4月29日,在德黑蘭市中心舉行的紀念國際聖城日(又稱耶路撒冷日)的集會上,一名伊斯蘭革命衛隊軍事人員揮舞着勝利手勢。
目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内伊85歲,憲法監護委員會主席艾哈邁德·詹納提97歲,專家會議主席科爾曼尼93歲,司法總監埃傑伊68歲,确定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薩迪克·拉裡賈尼61歲,這些真正掌握伊朗最終權力的宗教高層的老齡化甚至高齡化,對伊朗政局來說,才是最大的挑戰。
由于萊希一直被視為哈梅内伊潛在接班人的熱門人選之一,他的遇難不但令伊朗最高權力的繼承面臨更加撲朔迷離的前景,也讓伊朗内部的權力鬥争變得更加激烈。
▎伊斯蘭革命領袖阿亞圖拉·賽義德·阿裡·哈梅内伊
作為一名聲名不顯的溫和改革派政治家,佩澤希齊揚如何在強硬派打造的權力迷宮中為自己的執政找到一條出路,如何在伊朗錯綜複雜、疊層架床的權力結構中,為伊朗溫和派和改革派政治聯盟重新找到維系存在的生命線,都将是這位年逾古稀的“政壇黑馬”未來四年必須面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