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婦田地挖出個煙灰缸拿回家送給丈夫,幾天後,竟有人出兩萬購買

一,在陝西一個普通的農村,勤勞樸實的農婦楊婉蓉如往常一樣,天剛亮就起床忙活。她一邊準備早飯,一邊給家畜喂食,腦子裡還在想着兒子上學喝不上熱水的事。

"咱們村裡可多人都安裝太陽竈了,咱們也趕快安裝一個吧,這樣兒子每天也能用上熱水。"楊婉蓉對躺在太陽下曬日光浴的丈夫王明說道。

見丈夫一副懶洋洋的樣子,楊婉蓉頓時火冒三丈。在一番争執後,她氣沖沖地拿着背簍去田地裡幹活。來到田裡,楊婉蓉發現自家田地有一個大窟窿。

她拿起鋤頭準備挖一個引水渠,突然鋤頭碰到了什麼堅硬的東西。好奇心驅使下,她彎下腰,小心翼翼地用手刨開泥土。

農婦田地挖出個煙灰缸拿回家送給丈夫,幾天後,竟有人出兩萬購買

慢慢地,一個又扁又圓,周圍有壁虎纏繞的物品映入眼簾。乍一看,這東西有點像"煙灰缸",卻又不太像。楊婉蓉沒多想,就将它放進了背簍裡,繼續幹活。

半天後,楊婉蓉準備回家。路過小溪時,她想起背簍裡的"煙灰缸",便拿出來清洗。當泥土褪去,黃色的外表和精緻的做工讓她驚喜萬分。

"這莫不是純金的老物件?"楊婉蓉心想,急匆匆地跑回家中,想讓丈夫王明看看。還沒到家門口,楊婉蓉就氣喘籲籲地喊道:"快來看看,我給你帶了一個好東西!"然而,一進門她就看到王明還在躺椅上悠閑地躺着。

頓時,楊婉蓉怒火中燒:"我辛辛苦苦去地裡幹活,你在躺着倒是潇灑,讓你去交定金你也沒去,你還想過不過了?"這一天的意外發現,不僅帶來了驚喜,也揭開了這對普通農村夫妻生活的新篇章。

農婦田地挖出個煙灰缸拿回家送給丈夫,幾天後,竟有人出兩萬購買

王明聽到妻子的呼喊,這才慌忙起身。他正準備去交太陽竈的定金,卻被妻子背簍裡的東西吸引了目光。"東西呢?趕緊讓我看看,"王明迫不及待地說道。

楊婉蓉小心翼翼地将"煙灰缸"從背簍裡取出。王明接過來仔細端詳,驚訝地問:"這是從哪弄的,怪精緻了。""這是在地裡挖出來的,誰叫你天天不去地裡幹活,看你以後去不去地裡幹活,"楊婉蓉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

王明聽罷,立刻興奮地提議再去地裡挖寶,卻被妻子潑了冷水:"你以為寶貝那麼好挖啊!"王明坐在躺椅上研究起了"煙灰缸",越看越覺得不簡單。

他對妻子說:"這是不是清朝的老物件,這要是賣了一定會有個好價錢。"然而,楊婉蓉卻皺起眉頭,堅決地說:"咱不能這樣做。

農婦田地挖出個煙灰缸拿回家送給丈夫,幾天後,竟有人出兩萬購買

"盡管妻子表示反對,王明還是沒有打消将"煙灰缸"賣掉的念頭。他将它随手放在家裡的桌子上,心裡卻盤算着如何打聽清楚價格後再将它賣掉。

二,從那天起,王明整日為了找買家四處奔波。他先是來到古玩市場詢問"煙灰缸"的價格,然後慢慢地尋找買家。相比之下,楊婉蓉還是和平常一樣,每天身抗背簍,拿着一把鋤頭去地裡幹活,不畏嚴寒酷暑,靠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

楊婉蓉看着丈夫為了賣掉"煙灰缸"忙前忙後,心裡越發不安。她覺得這樣做始終不對,常常勸說丈夫:"咱們還是把它上交吧!"然而王明卻不以為然,反問道:"你是不是發燒了,腦子怎麼不靈光呢?賣了咱們就可以過上好日子了,你不想嗎?"楊婉蓉歎了口氣,無奈地說:"我想過上好日子,但這意外之财讓我過得不安心,還不如不享受。

"眼見妻子如此堅決,王明也不好再多說什麼。但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反而更加小心謹慎,悄悄地将"煙灰缸"藏了起來。

農婦田地挖出個煙灰缸拿回家送給丈夫,幾天後,竟有人出兩萬購買

就這樣,夫妻二人因為這件意外之物,在态度上産生了巨大的分歧。一個想要借機改變生活,一個則堅持遵循道德準則。

這種分歧,也讓他們的生活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陰影。幾天後,安裝太陽竈的人終于來到了王明和楊婉蓉的家。楊婉蓉見狀,趕緊上前招呼:"可算是把你們等來了。

"因為村裡的路太窄,大車進不去,而太陽竈又很大,擡起來十分費勁,安裝人員便詢問家裡有沒有小車子。楊婉蓉立即去找來一輛小推車。

這時,安裝人員提出要先付清餘款。王明有些不滿:"不是安好再給錢嗎?怎麼現在就要啊!怕安裝好我們不給你錢啊!"楊婉蓉見狀,趕緊回屋拿出剩下的五百元交給了安裝人員。

農婦田地挖出個煙灰缸拿回家送給丈夫,幾天後,竟有人出兩萬購買

很快,太陽竈就安裝完畢了。楊婉蓉欣喜若狂,連忙招呼師傅進屋休息,還打了一盆水讓師傅洗手。就在這時,師傅無意間看到了桌子上的"煙灰缸",不由得拿起來仔細檢視。

王明見狀,試探性地問道:"師傅,你見過這種煙灰缸嗎?"師傅聽後,臉色突變,驚訝地說:"你用這當煙灰缸,真是暴虐天物啊!"楊婉蓉也好奇地問:"這不就是普通的煙灰缸嗎?"師傅搖了搖頭,鄭重其事地解釋道:"這可不是什麼煙灰缸,而是一件珍貴的文物——筆洗。

"見夫妻倆一臉茫然,師傅進一步解釋:"筆洗是古代文房四寶之外的一種文房用具,就是用來盛水洗筆的。"王明和楊婉蓉恍然大悟,原來這東西竟有如此來曆。

師傅看着筆洗愛不釋手,王明見狀心裡一動,趕緊說:"師傅,趕緊放那吧!這不是我們家的,是我們一親戚家的。"然而,師傅的興趣已經被勾起,他熱切地問道:"我能見見你家這位親戚嗎?我想出錢買。

農婦田地挖出個煙灰缸拿回家送給丈夫,幾天後,竟有人出兩萬購買

"王明聽到有人要買,頓時來了興緻:"你想出多少錢買啊!""兩萬,你們看可以嗎?"師傅開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價格。王明聽後驚訝不已,心想既然師傅都願意出兩萬,會不會有人出更高的價格?于是他找借口拒絕了師傅:"多少錢我們都不賣。

"師傅見王明态度堅決,也就不再多問,輕蔑一笑後離開了。這一次的意外鑒定,不僅揭開了"煙灰缸"的真面目,也讓王明看到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然而,對于楊婉蓉來說,這個發現卻讓她的心情更加複雜了。在安裝太陽竈的師傅走後,王明興奮地對妻子說:"這老物件這麼值錢,咱們找個好買家将它賣了,以後咱們的生活就不用吃苦了。

"然而,楊婉蓉始終覺得這樣做不對,堅持道:"咱們還是把它上交吧!"王明看着妻子,難以了解她的想法:"你是不是發燒了?賣了咱們就可以過上好日子了,你不想嗎?"楊婉蓉歎了口氣:"我想過上好日子,但這意外之财讓我過得不安心,還不如不享受。

農婦田地挖出個煙灰缸拿回家送給丈夫,幾天後,竟有人出兩萬購買

"見妻子如此堅決,王明決定采取行動。他悄悄地将筆洗藏了起來,打算找個合适的時機賣掉。從那天起,王明整日為了找買家四處奔波,在古玩市場打聽價格,尋找潛在的買家。

與此同時,楊婉蓉也沒有放棄上交文物的想法。她每天還是像往常一樣,身背背簍,拿着鋤頭去地裡幹活。但她的心裡始終惦記着那件文物,想找機會将它上交。

一天,楊婉蓉發現丈夫王明鬼鬼祟祟地在床底下翻找什麼。她悄悄地在一旁觀察,直到王明離開房間。等丈夫走後,楊婉蓉立即檢視床底,果然發現了一個藏有筆洗的箱子。

楊婉蓉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找機會将筆洗上交。她開始留意丈夫的動向,等待合适的時機。終于有一天,楊婉蓉看到王明又出去找買家了。

農婦田地挖出個煙灰缸拿回家送給丈夫,幾天後,竟有人出兩萬購買

她立刻行動起來,急匆匆地跑回屋裡,從床底下取出藏有筆洗的箱子。她小心翼翼地打開箱子,确認筆洗還在裡面,然後迅速将它裝進自己的包裡。

楊婉蓉的心跳得厲害,生怕被鄰居看見。她快步走出家門,直奔當地的文物局。推開文物局的大門時,她還在微微喘氣。

三,從業人員看到她急切的樣子,連忙問道:"大姐,您有什麼事嗎?"楊婉蓉深吸一口氣,将包裹着筆洗的布小心地打開:"同志,我想把這個上交給國家。

"當天晚上,王明回到家中,發現筆洗不見了,頓時暴跳如雷:"筆洗呢?誰拿走了?"楊婉蓉平靜地說:"老王,别找了。我已經把它上交給文物局了。

農婦田地挖出個煙灰缸拿回家送給丈夫,幾天後,竟有人出兩萬購買

"王明聽後,氣得直跺腳:"你、你怎麼能這樣?那可是咱們的财路啊!"楊婉蓉看着丈夫激動的樣子,心裡也不是滋味,但她依然堅持道:"老王,那不是我們的東西。

我們不能因為一時貪念就做錯事啊。"就這樣,楊婉蓉和王明因為這件文物,在暗中上演了一場較量。這場較量不僅關乎一件文物的去向,更是他們價值觀的碰撞。

就在夫妻倆為筆洗的事争執不休時,村裡突然熱鬧了起來。隻見一群人敲鑼打鼓,浩浩蕩蕩地朝楊婉蓉家走來。原來是文物局的人來了,他們不僅送來了錦旗,還給楊婉蓉頒發了兩千元獎金,以表彰她主動上交文物的義舉。

文物局的上司鄭重其事地對楊婉蓉說:"楊大姐,您的行為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您上交的這件筆洗是一件珍貴的文物,對我們研究曆史文化有重要意義。

農婦田地挖出個煙灰缸拿回家送給丈夫,幾天後,竟有人出兩萬購買

"消息很快傳遍全村,楊婉蓉成了村裡的紅人。鄰居們紛紛誇贊她善良正直,還有人說要向她學習。楊婉蓉心裡美滋滋的,覺得自己做對了選擇。

更讓楊婉蓉驚喜的是,村裡看重她的品德,給了她一份穩定的工作。這份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勝在安穩,足以改善家裡的生活。

村長親自來家裡通知這個好消息時說:"楊婉蓉啊,你這次可真是為咱們村争光了。村裡決定讓你去村委會工作,負責文化宣傳的事務。

"王明看到這一切,慚愧得無地自容。他終于明白,妻子的選擇才是正确的。當晚,他主動向妻子認錯:"婉蓉啊,是我錯了。

農婦田地挖出個煙灰缸拿回家送給丈夫,幾天後,竟有人出兩萬購買

我隻看到眼前的利益,卻忽視了做人的道德。以後我一定改,不再好吃懶做了。"楊婉蓉欣慰地看着丈夫,輕聲說:"老王,咱們一起努力,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就這樣,一件意外發現的文物不僅沒有給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帶來禍端,反而成為了他們改變生活的契機。楊婉蓉的善舉不僅得到了物質獎勵,更赢得了鄉親們的尊重和新的工作機會。

這個意外之喜,成為了他們人生的重要轉折點。經曆了這場風波,楊婉蓉和王明的生活有了新的起色。王明不再整天遊手好閑,而是努力工作,用自己的雙手為家庭創造價值。

他開始打工掙錢貼補家用,改掉了以前懶散的習慣。楊婉蓉則繼續保持勤勞善良的本性,在村委會的新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

農婦田地挖出個煙灰缸拿回家送給丈夫,幾天後,竟有人出兩萬購買

她負責文化宣傳事務,将自己的經曆和感悟傳播給更多的村民,成為了村裡的模範人物。這對普通農家夫妻的故事,诠釋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幸福不是靠投機取巧得來的,而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生活中的每一分收獲,都來自于辛勤的付出。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唯有保持初心、腳踏實地,才能譜寫出精彩的人生篇章。

楊婉蓉和王明的經曆告訴我們,隻有踏踏實實地奮鬥,才能收獲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