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得志曾是羅瑞卿的警衛員,後來兩人成為搭檔,平起平坐

光榮歲月留下的傳奇故事總是令人難以忘懷。楊得志和羅瑞卿,從曾經的護衛和被護衛關系,到後來并肩作戰的親密戰友,他們的人生道路就像一個縮影,見證了那個年代風雲激蕩的歲月。不過,你可知道當年他們之間還有一段小插曲嗎?那就是楊得志作為羅瑞卿的警衛員,竟然沒能保護好自己的上級,讓羅瑞卿在戰鬥中負傷,這讓他自責難當,直到多年後才有機會彌補。這背後的故事又是怎樣的。

時光回溯到1930年,楊得志剛滿17歲的年紀就已身經百戰,加入紅四軍第十一師擔任通信警衛排的排長。與此同時,羅瑞卿也被任命為該師的政委。誰能想到,在那個年紀相差5歲的兩人面前,一段驚心動魄的經曆就此拉開序幕。

楊得志曾是羅瑞卿的警衛員,後來兩人成為搭檔,平起平坐

1931年5月16日,第十一師接到攻占九寸嶺和觀音崖的指令。師長曾士峨和政委羅瑞卿瞬間就部署了進攻。可敵人的火力太猛,進攻陷入膠着。羅瑞卿當機立斷,領着人先行突破。年輕的楊得志緊随其後,負責保護這位上級的安全。

就在這危急關頭,一顆流矢無眼的子彈擊中了羅瑞卿的左臉,又從耳朵穿了過去。鮮血直流,羅瑞卿頓時昏迷不醒。好在有衛生員當機立斷救助,羅瑞卿才撿回一條命。而楊得志,卻因未能保護好上級而自責終生。

楊得志曾是羅瑞卿的警衛員,後來兩人成為搭檔,平起平坐

"要是那顆子彈再偏上一點或下一點,我和你就永遠分手了。"就連羅瑞卿本人也難掩惋惜。對于楊得志而言,這無疑是個永難釋懷的遺憾。

從此之後,楊羅兩人的命運也就分道揚镳。羅瑞卿被調任紅四軍軍政委,而楊得志則遠赴紅十五軍任團長。直到1937年,兩人在抗大重逢,師生情誼暫時解除了分隔的遺憾。可随着全面抗戰爆發,楊得志又奔赴前線,再次與老上司分離。

楊得志曾是羅瑞卿的警衛員,後來兩人成為搭檔,平起平坐

命運的筝路是曲折的,但英雄總會重聚。1947年,楊得志出任晉察冀野戰軍司令,而羅瑞卿則任命為政委,兩人這才真正成為并肩作戰的戰友。就任典禮上,楊得志難掩對羅瑞卿的敬重之情:"羅政委是我老上級,當年我隻是個小小排長,就是他教會了我如何打仗。現在能重新在他麾下指揮部隊,我深感榮幸。"

此後,晉察冀野戰軍屢建奇功,戰績赫赫。除了楊羅二人,還有楊成武、耿飚、潘自力等開國元勳坐鎮,被冠以"楊羅耿兵團"的美譽。一支雄師所向披靡,威震敵膽,功不可沒。1948年,這支雄師改編為華北軍區第二兵團,楊得志、羅瑞卿的職務并未改變。然而好景不長,1949年羅瑞卿奉命離隊,被毛主席親自征調,出任新中國首任公安部長。這一别,又是幾年。

楊得志曾是羅瑞卿的警衛員,後來兩人成為搭檔,平起平坐

楊得志望着羅瑞卿離去的背影,内心萬分不舍。回憶起當年那枚緻命的流彈,他由衷說道:"幸好當時你隻是受了傷,否則我們還能有今天并肩作戰的機會嗎?"

歲月飛逝,人生各有際遇。新中國成立後,兩人雖然分掌不同領域,但都為國家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羅瑞卿曾任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副總理等職;而楊得志亦先後出任濟南、武漢、昆明三大軍區司令,為人民軍隊的建設鑄就了豐功偉績。#頭條首發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