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越南女兵俘虜十幾年,日夜想念祖國,回來後他卻又後悔回鄉

在雲南邊境的一個小山村裡,33歲的黃幹宗站在山頂,遙望着遠處越南的山林。微風拂過他的臉龐,帶來陣陣涼意,卻無法撫平他内心的波瀾。

被越南女兵俘虜十幾年,日夜想念祖國,回來後他卻又後悔回鄉

兩年前,他終于如願以償地回到了魂牽夢萦的祖國,然而此刻他的心卻被兩種強烈的情感撕裂着 - 對故土的眷戀與對異國家庭的思念。

被越南女兵俘虜十幾年,日夜想念祖國,回來後他卻又後悔回鄉

黃幹宗的故事要從14年前說起。1979年,19歲的他懷着滿腔熱血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作為一名民兵,他被配置設定到後勤運輸部隊。一次夜間運輸任務中,他不幸與部隊失散,被越南遊擊隊俘虜。命運的捉弄讓他在異國他鄉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囚禁"生活。

被越南女兵俘虜十幾年,日夜想念祖國,回來後他卻又後悔回鄉

然而,這場"囚禁"卻并非想象中的殘酷。俘虜他的是兩名越南女兵姐妹,她們對黃幹宗并無惡意。在最初的戒備過後,三人逐漸建立起了一種奇特的依存關系。語言不通,他們隻能用簡單的手勢交流。黃幹宗曾多次試圖逃跑,但每次都被姐妹倆抓了回來。久而久之,他也漸漸适應了這種生活。

被越南女兵俘虜十幾年,日夜想念祖國,回來後他卻又後悔回鄉

随着時間流逝,戰争的硝煙散去,三人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姐姐的要求下,黃幹宗與她簡單地舉行了婚禮。就這樣,他在異國的山林中組建了一個家庭。後來,他們搬到了一個由逃兵組成的村落,過上了相對安定的生活。黃幹宗和妻子生育了幾個孩子,日子過得還算惬意。

被越南女兵俘虜十幾年,日夜想念祖國,回來後他卻又後悔回鄉

然而,内心深處對家鄉的思念從未消失。每當夜深人靜,黃幹宗總會想起遠在中國的親人。直到有一天,他偶然得知戰争早已結束的消息,回國的渴望再次強烈地湧上心頭。在一番周折後,他終于如願以償地踏上了歸途。

回到闊别多年的家鄉,黃幹宗心情激動不已。親人們見到"死而複生"的他,喜極而泣。鄉親們争相來看望這個"英雄"。地方政府還為他安排了工作。一時間,黃幹宗沉浸在久别重逢的喜悅中。

被越南女兵俘虜十幾年,日夜想念祖國,回來後他卻又後悔回鄉

然而,當熱鬧褪去,平靜的生活重新開始,黃幹宗卻感到内心越來越空虛。他開始頻繁地想起在越南的妻子和孩子們。那些在異國他鄉共同度過的歲月,那些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都如幻燈片一般在腦海中不斷閃現。

黃幹宗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邊是年邁的父母和魂牽夢萦的故土,一邊是相濡以沫的妻子和血脈相連的孩子。他應該選擇哪一邊?這個問題日日夜夜折磨着他。

被越南女兵俘虜十幾年,日夜想念祖國,回來後他卻又後悔回鄉

黃幹宗的故事引發了我們對"家"的深刻思考。什麼是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還是與至親相守的地方?對黃幹宗來說,這兩個"家"都是真實存在的,都承載着他的情感和責任。

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黃幹宗的經曆也折射出戰争給普通人帶來的深重苦難。戰争不僅奪走生命,更能夠徹底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迹。如果不是那場戰争,黃幹宗可能會在家鄉安度一生。然而命運的捉弄讓他在異國他鄉度過了人生最寶貴的青春歲月,建立了新的家庭。當他終于有機會重返故土時,卻又陷入了兩難的抉擇。

被越南女兵俘虜十幾年,日夜想念祖國,回來後他卻又後悔回鄉

黃幹宗的故事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在最初被俘的日子裡,他無時無刻不在想着逃跑。然而随着時間推移,他逐漸接受了現狀,甚至與"敵人"建立了家庭。這種複雜的感情紐帶,超越了國界和民族的界限,展現了人性中溫暖而沖突的一面。

同時,這個故事也揭示了身份認同的流動性。黃幹宗從一個中國士兵,變成了越南女兵的丈夫和孩子的父親,最後又回歸中國公民的身份。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認同感經曆了怎樣的變化?他如何平衡這些不同的身份?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被越南女兵俘虜十幾年,日夜想念祖國,回來後他卻又後悔回鄉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黃幹宗的經曆也反映了跨國婚姻和跨文化家庭所面臨的挑戰。語言障礙、文化差異、政治因素等都可能成為阻礙。即便是在和平時期,這樣的家庭也常常面臨各種困難。而在戰争的特殊背景下,這些問題更加複雜和尖銳。

黃幹宗的故事還觸及了戰争遺留問題的處理。雖然中越戰争已經結束多年,但像黃幹宗這樣的個案仍在不斷湧現。如何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兩國政府的政治智慧,也需要相關各方的了解和包容。

被越南女兵俘虜十幾年,日夜想念祖國,回來後他卻又後悔回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黃幹宗的經曆堪稱一次漫長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他從最初的抗拒到逐漸接納,再到産生依戀,這個過程展現了人類适應環境的能力,也反映了人性中複雜的情感機制。

回到黃幹宗面臨的選擇,我們不禁要問:在這種情況下,究竟什麼才是"正确"的選擇?是遵從内心的呼喚,回到異國的家庭?還是堅守對祖國和父母的責任?也許根本就不存在所謂"正确"的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被越南女兵俘虜十幾年,日夜想念祖國,回來後他卻又後悔回鄉

無論黃幹宗最終如何選擇,他的故事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它提醒我們珍惜和平,珍惜親情,也警示我們要謹慎對待戰争,因為戰争的影響可能會延續數十年,甚至貫穿一個人的一生。

同時,這個故事也呼籲我們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全球化的今天,跨國婚姻和多元文化家庭已經成為常态。我們需要努力消除偏見,增進了解,為這些家庭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

被越南女兵俘虜十幾年,日夜想念祖國,回來後他卻又後悔回鄉

最後,黃幹宗的經曆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家"的含義。也許,"家"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無論身在何處,隻要有愛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

被越南女兵俘虜十幾年,日夜想念祖國,回來後他卻又後悔回鄉

黃幹宗的故事仍在繼續,他的選擇将會如何,我們無從得知。但他的經曆已經成為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的複雜,戰争的殘酷,以及生活的無常。它提醒我們,在面對人生的重大抉擇時,要傾聽内心的聲音,勇敢地承擔責任,無論結果如何,都要無愧于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