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遠征克魯倫河:5位名将敗亡,明朝“帥才”凋零的無奈

你有沒有聽說過克魯倫河之戰?這場發生在明朝永樂年間的一場騎兵大戰,不僅決定了明蒙對峙的格局,更是明朝"帥才"凋落的一個縮影。五位名将在克魯倫河邊陣亡,整整10萬大軍被蒙古騎兵消滅得一幹二淨。

遠征克魯倫河:5位名将敗亡,明朝“帥才”凋零的無奈

明朝時期的骁将如雲啊,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傅友德、鄧愈、沐英、藍玉這些都是響當當的一騎絕塵的猛将,一出手就是把蒙古鐵騎橫掃千裡啊。可就在1409年的這次遠征克魯倫河的時候,明朝的帥才們好像突然集體掉線了。

朱棣皇上派了所謂的"靖難第一功臣"丘福帶着10萬大軍出征,結果不僅"鬥地主"技能點滿,腦子也有點不好使啊。朱棣反複交代囑咐丘福不要輕敵冒進,可丘福就是固執己見,不聽其他将領勸告,孤軍沖鋒。結果呢,被蒙古騎兵伏擊,将士被圍在中間亂成一鍋粥,最後5位主将盡數陣亡,10萬大軍全軍覆沒。

遠征克魯倫河:5位名将敗亡,明朝“帥才”凋零的無奈

明朝當時的将才還是蠻多的,隻是朱元璋那個暴君在前期太過屠戮,把不少名将給消滅了。到了朱棣時期,擅長進攻作戰的名将就隻剩瞿能、郭英兩員大将了,可惜相繼陣亡和病死。其他像張玉、朱能這些"靖難功臣"也都先後陣亡或中途病逝。再看看剩下的,也就薛祿、柳升、李彬、王通這些小将了,根本起不了大作用。

關鍵時候,朱棣自己騰不出手來親自統帥,他手頭的活太多了。不僅要處理朝政,還得到處尋找被軟禁的建文帝,同時給三個皇子朱高熾等操太多心。而當時明朝最出色的名将張輔也正身在異鄉,率兵征讨安南。這種情況下,丘福自己跳出來請纓,朱棣也隻能将就着讓他挂帥了。

遠征克魯倫河:5位名将敗亡,明朝“帥才”凋零的無奈

朱棣的顧慮很快應驗了,丘福孤軍深入敵陣,根本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送人頭行為。戰況一路敗退,最後關鍵時刻被本雅失裡和阿魯台的蒙古騎兵活活包圍,5位名将盡數陣亡,10萬大軍全軍覆沒。整個過程就像一出出了戲的黑色幽默,真是有命看無命活啊。

這下可把朱棣給惹火了啊。克魯倫河之戰的慘敗,不僅讓明朝的士氣一落千丈,更是重創了明軍的驕傲。朱棣當即決定要親自挂帥,掃平蒙古鐵騎的狂傲。

遠征克魯倫河:5位名将敗亡,明朝“帥才”凋零的無奈

1410年春天,朱棣禦駕親征,親自率領6萬精銳騎兵再次踏上通往漠北的征程。實話說,這一次的兵力号稱竟高達50萬大軍,不過這明顯就是放狠話吓唬人的。畢竟當時明朝的戰力已經所剩無幾,真擁有50萬大軍的話,朱棣也用不着親征了。

不過光憑6萬精兵,對朱棣來說已經足夠了。畢竟他可是當世第一統帥,手下骁将雲集,而且人先前在靖難之役中就已大獲全勝,戰鬥力當是一流。此番出征,朱棣自信滿滿。

遠征克魯倫河:5位名将敗亡,明朝“帥才”凋零的無奈

果然,本雅失裡和阿魯台兩大蒙古貴族根本不是朱棣的對手。他們一看朱棣親征大軍壓境,早就如同見了鬼一般,各自東西逃命。朱棣眼見勢頭這麼好,怎能就此作罷?當即指令親軍分兵兩路追擊。

一路騎兵追擊本雅失裡,在斡難河邊把他的兵團打得潰不成軍,最後本雅失裡隻剩下七八個親随狼狽逃命。另一路騎兵則直撲阿魯台,阿魯台雖然垂死掙紮,卻也被朱棣抓住機會打了個措手不及,最終潰不成軍。

遠征克魯倫河:5位名将敗亡,明朝“帥才”凋零的無奈

就這樣,朱棣在漠北大捷,一舉掃平了蒙古鐵騎的威脅。皇軍士氣大振,蒙古人也從此再也不敢對明朝便便造次了。當年丘福的慘敗,終于被朱棣這一役徹底洗雪幹淨。

克魯倫河之戰對明朝來說确實是一次巨大恥辱,但也折射出了明朝帥才凋落的無奈局面。好在最終朱棣以一人之力扭轉了戰局,不僅重樹了明軍在北方的威嚴,也為明王朝後來的中興發展奠定了基礎。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強弱,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它是否擁有真正的領袖統帥。是以振興中華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遠啊。#頭條首發大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