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這李大壯,人如其名,身闆兒結實得跟鐵打的似的,心腸硬得跟石頭似的。
他媳婦兒秀蘭,那可是個溫柔賢惠的美人兒,可惜啊,天有不測風雲,一場病把她給折騰得卧床不起,臉色一天不如一天,就跟那秋天的荷葉似的,一蹶不振。
村裡的大夫看了直搖頭,說非得用那珍貴的藥材不可,可那價錢,不是咱這小門小戶能承受得起的。
李大壯看着媳婦兒那模樣,心裡急得跟啥似的,除了每天下地幹活,就是到處奔波,想找法子救媳婦兒。
有一天,他聽說村外頭那黑龍潭裡頭有靈魚,那魚的肉能治百病。
他心想,這事兒得試試。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透,他就帶着自己編的漁網,心裡頭那叫一個堅定,就往黑龍潭去了。
這黑龍潭啊,水深不見底,傳說裡頭住着黑龍,能呼風喚雨,一般人哪敢靠近啊。
但李大壯為了媳婦兒,啥也不顧了。
到了潭邊,那水深不見底,寒氣逼人,四周靜得連鳥叫都聽不見。
李大壯深吸了一口氣,把漁網慢慢撒下去,心裡默念着:“老天爺,你要是看我李大壯這輩子還算行善積德,就賞我一尾靈魚,救救我媳婦兒吧!
”說來也怪,那漁網一入水,就跟有千斤重似的,李大壯使出了吃奶的勁兒,才把網拉上來。
網裡頭一閃,嘿,一條大鯉魚,通體透明,鱗片閃着奇異的光,那魚眼睛裡頭好像還有點智慧的光芒,看到李大壯,還輕輕擺了擺尾巴,好像在求饒。
李大壯心裡頭雖然有點不忍,但一想到家裡病床上的媳婦兒,還是硬着頭皮,把魚裝進竹簍,趕緊往家趕。
一路上,他心裡頭七上八下的,既擔心媳婦兒,又對這魚有點不忍心。
回到家,秀蘭看到丈夫回來了,眼睛裡閃過一絲驚喜,但很快又暗淡下去,她知道,這一趟肯定不容易。
李大壯啥也沒說,直接進廚房,開始處理那條大鯉魚。
正忙着呢,外頭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原來是他們家那小兒子小石頭放學回來了,看到這一幕,小石頭眼睛瞪得老大,聲音都帶着哭腔:“爹爹,你這是要殺它嗎?
”他指着地上的鯉魚問。
李大壯那一愣,心裡有點不是滋味,但還是硬着頭皮解釋:“咱這是為了救你娘啊,小石頭。
”小石頭聽了,沉默了老半天,突然“撲通”一聲跪下,眼淚汪汪地說:“爹,咱不能這麼幹,娘總說,這世上的生靈都是有靈性的,咱不能害了無辜。
讓我把這魚放回潭裡去吧,說不定老天爺能給咱娘找個更好的法子。
”李大壯看着兒子那張純真的臉,心裡暖洋洋的,最後點了點頭。
于是,父子倆一塊兒把鯉魚送回了黑龍潭,看着它搖着尾巴遊遠,直到消失在水底下。
那晚,月亮亮堂堂的,星星稀稀拉拉,李大壯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心裡既擔心老婆,又對自己今天的決定有點不安。
就在這時,一個奇怪的夢悄悄地來了。
夢裡,他好像在黑龍潭底,周圍亮堂堂的,那條被他放走的鯉魚慢悠悠地遊過來,竟然開口說話了:“恩人,您對我的好,我記心裡了。
您老婆病了,是因為身體裡缺水,不是吃藥能治好的。
告訴她,多喝水,尤其是早上第一縷陽光照着的露水,能治好她的病。
”說完,鯉魚就化成一道光,消失了。
李大壯突然醒了,看到外面天已經亮了,心裡一下子豁然開朗。
他趕緊按鯉魚說的,收集了早上的露水,端到秀蘭床前。
秀蘭喝了之後,奇迹般地,臉色慢慢變紅了,病也好多了。
這事兒一傳開,雲溪村的人都啧啧稱奇,都說李大壯做得好,鯉魚也真靈。
李大壯和秀蘭也知道,這都是因為他們心裡有善念,才有這樣的好報。
從那以後,雲溪村就流傳了一句話:“心裡有善,天必保佑。
”李大壯一家在這片土地上,過得越來越幸福美滿。
那條神奇的鯉魚,也成了村裡人嘴裡的傳奇,提醒着後人,不管啥時候啥地方,說來也怪,自那以後,雲溪村的日子好像真的變了。
李大壯家的門檻都快被踩爛了,村裡人一個接一個地來看秀蘭,也想沾沾這“靈魚”的福氣。
李大壯也不藏着掖着,總是樂呵呵地招待大家,端茶倒水,那份熱情,比冬天的火爐還暖和。
廟會那天,李大壯帶着小石頭,一大早就跑到黑龍潭邊,準備了不少小魚苗,打算在大夥兒面前搞個放生儀式。
村裡的鄉親們聽說了,也紛紛響應,有的從自家池塘裡抓了魚,有的特地去集市上買,都想為這善事出份力。
一時間,黑龍潭邊熱鬧非凡,鄉親們小心翼翼地把魚苗倒進潭裡。
魚兒在水中歡快地遊,仿佛也在感謝這些給它們新生的人們。
突然間,天色大變,烏雲密布,一道閃電劃破長空,直奔黑龍潭中心。
大夥兒吓了一跳,紛紛往後退,生怕被這突如其來的天災給擊中。
可誰成想,那閃電沒傷着人,反而化作金光,沖天而起,又緩緩落下,變成了一個身穿黑袍、面容威嚴的人影,站在潭邊。
這不是傳說中的黑龍王嘛!
黑龍王掃視了一圈,目光最後落在了李大壯身上,慢慢開口:“李大壯,你心善如斯,救我族人,又倡導放生,功德無量。
我特賜你和雲溪村百姓百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作為獎賞。
”說完,黑龍王化作黑煙,又回到了潭中,隻留下水面上的漣漪。
鄉親們見此情景,紛紛跪拜,感謝黑龍王的恩賜。
李大壯更是激動得不得了,他知道,這全都是因為他們一家人堅持的善行換來的。
從此以後,雲溪村真的如黑龍王所說,風調雨順,年年豐收。
李大壯一家,也成了村裡的榜樣,他們的故事一代代傳頌,激勵着後人要心懷善念,多做善事。
歲月如梭,轉眼幾十年過去了,雲溪村變了個樣,但那份淳樸的民風和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卻始終沒變。
李大壯和小石頭也老了,但他們留下的精神财富,卻像黑龍潭的水一樣,源遠流長,滋養着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李大壯和小石頭走了之後,雲溪村的日子還是照舊,可總覺得少了那麼點啥。
村裡人一聚頭,就愛念叨那爺倆,說他們真是大好人,是咱雲溪村的驕傲。
尤其是每年“龍擡頭”廟會,那放生儀式,成了村裡的重頭戲,好像這樣就能繼續李大壯一家的善舉,也是對他們的深深懷念。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又是春天。
這一年,雲溪村來了個不一般的人物——個四處遊曆的老道士。
這老道士,白胡子白頭發,眼神兒卻亮得跟星星似的,手裡拿着把古色古香的拂塵,走起路來輕飄飄的,好像腳不沾地。
他一到村口,就被這股子暖洋洋的善意和甯靜給迷住了,決定留下來瞧瞧。
老道士在村裡轉了幾天,哪兒都能聽到李大壯一家的故事。
他聽得入神,心裡頭暗暗佩服。
一天傍晚,他走到黑龍潭邊,看着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心裡頭湧起一股說不出的感覺。
就在這時候,一陣微風拂過,潭面起了波紋,好像有啥在回應他。
老道士閉上眼,深吸一口氣,好像能感覺到潭底的微弱波動。
他微微一笑,從懷裡掏出一塊玉佩,輕輕放在潭邊的大石頭上。
那玉佩溫潤透亮,散發着淡淡的光芒,一看就不是凡品。
“黑龍啊黑龍,老夫今天路過這兒,看這地方人心向善,特意送這寶貝表示敬意。
願它助你修煉,早日成龍,守護這片土地。
”老道士說完,轉身要走,又像是想起了啥,停下腳步補充道:“記住,修行路上,善心最重要。
别忘初心,才能走到最後。
”說完,老道士身影一晃,就不見了,隻留下那塊玉佩靜靜地躺在石頭上,散發着柔和的光。
村民們聽說了,都跑過來看,一個個啧啧稱奇。
雖然不知道玉佩的來頭,但都能感受到它的靈氣,紛紛猜這是黑龍王對雲溪村的又一次恩典。
從那以後,那塊玉佩就成了雲溪村的寶貝,供奉在祠堂裡,每年廟會都要拿出來展示,讓後人記住這段傳奇。
而黑龍潭,也好像因為玉佩的加持,變得更加神秘,偶爾水面上還有金光一閃,引得村民們紛紛猜測,那是黑龍王在顯靈呢。
時光荏苒,雲溪村那點陳年舊事,就這麼一茬接一茬地傳了下來。
夜深人靜,村裡的老頭兒老太太們,總愛圍在火堆邊兒,給小輩兒們講那些老掉牙的故事和李大壯家的好事兒。
小娃兒們聽得眼睛都不帶眨的,那眼神兒裡滿是對未知的好奇和對善行的渴望。
歲月如梭,雲溪村也在慢慢變樣兒,現代的風兒也吹進了這古老的村子,可村民們心裡那份純樸和善良,依舊如初。
他們還堅持着放生祈福的老規矩,用實際行動證明那句“心善天必佑”的老話兒。
那塊玉佩啊,經過了無數風風雨雨,還是那麼亮堂堂,靈性十足。
它不僅是雲溪村的寶貝疙瘩,更是村民們心中的信仰和希望。
一遇到啥困難挑戰,村民們就會想起那塊玉佩,還有李大壯家的故事,從中找到力量和勇氣,繼續往前沖。
故事的尾聲,雲溪村已經變成了個遠近聞名的旅遊地兒。
遊客們不光是被這兒的美景吸引,更是被這兒的純樸民風和深厚的文化給打動了。
李大壯家的故事和那塊神奇的玉佩,也成了雲溪村的标志性符号,被無數遊客傳頌和敬仰。
在這個變化多端的時代,雲溪村用自己的方式,守護着那份古老而美好的傳統。
那份對善行的堅持和信仰,就像黑龍潭的水一樣,源遠流長,永遠滋潤着這片土地和這裡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