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虛假陳述被股民集體訴訟,中介機構也成被告,意義有多大?

近期,上海金融法院一起通告,揭開了一單股民集體訴訟上市公司及其中介機構的案件,這個案件意義重大,因為他不是由證監會下屬的投保中心來發起索賠公益訴訟,而是直接由律師代理中小投資者向法院發起訴訟,這在大陸是不多見的,也是參照股民追索投資損失的合法途徑之一。

虛假陳述被股民集體訴訟,中介機構也成被告,意義有多大?

被告主角是慧辰股份(688500.SH),股民起訴其欺詐造假上市、虛假陳述,還有輔導其在2020年上市的中介機構,包含保薦機構中信證券及審計機構普華永道。這種起訴方式就是典型的美國式股民集體訴訟方式,希望這種方式可以快速幫助股民挽回損失,快速審結。

現在慧辰股份(688500.SH)可是沒有被ST,因為在新規之前就已經被監管部門處罰過,是以逃過一劫,但是其違規違法行為也是非常惡劣的。對應證券法和相關的刑法修正案等等,對欺詐發行股票罪的處罰,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涉案金額1%-5%的罰金。但是誰能想到,上市公司最後的處罰是什麼?

虛假陳述被股民集體訴訟,中介機構也成被告,意義有多大?

慧辰股份在2020年上市,也是在目前争議比較多的科創闆上上市的。監管查明,上市前公司1個億的淨利潤中,其中有60%,也就是6,000萬,都是通過造假手段,同子公司産生所謂的虛假合同,虛假交易,虛假收入得來的。當然在上市之後瞞不下去了,連續兩年持續虧損,最終在2023年被查處,并且進行了行政處罰。

處罰的結果也令大家很吃驚,上市公司多名董監高、信唐普華總經理合計處罰金額達到1600萬元,對于這些中介機構,則沒有進行擴充性處罰。在此之後,股民們開始了索賠之路,最終走上了集體訴訟,現在終于成功的将兩家中介機構和上市公司一起告上被告席。

虛假陳述被股民集體訴訟,中介機構也成被告,意義有多大?

監管處罰相對比較輕,其實如果放在成熟經濟體國家,可能處罰就是完全不一樣了。最好的參照案例就是美國上市公司安然公司造假案,最終的處罰是公司摘牌,被罰5億美元,公司CEO判刑24年罰款4500萬,其他造假者要麼坐牢要麼重罰。審計公司安達信最終破産,3家負責上市業務的投行共支付近43億的賠償。股民得到了近71.4億美元和解賠償金。

對照安然公司案例,再看慧辰股份的造假,對應證券法和相關的刑法修正案等等,完全是可以讓相關責任人坐牢的,完全是可以予以頂格重罰,而不僅僅是1,600萬結束。性質這麼明确的造假和欺詐上市,為什麼投保中心不去代替中小投資者,代位早早提起訴訟?

虛假陳述被股民集體訴訟,中介機構也成被告,意義有多大?

不過現在大陸金融律師也開始啟動了,也開始代替股民進行集體訴訟,而不僅僅依靠投保中心代為公益訴訟,目前在不少單證監會行政處罰案例背後都有律師出面,召集受損害的中小投資者,争取在法院立案,形成股民的集體訴訟。

此次就是由李某某、喬某某、朱某某等多位原告,委托律師以虛假陳述作為案由,将中信證券、慧辰股份、普華永道告上被告席。其實因為公司上市就造假,那麼理論上就是從公司上市第1天起,進入的投資者都可以訴訟要求索賠。自己的權益還是要靠自己去争取。

#慧辰股份被罰 保薦審計機構成被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