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薦書丨《産品設計符号學》

薦書丨《産品設計符号學》

《産品設計符号學》

廣州美術學院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著者:張劍 編輯:邵水一

出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24年6月第1版

開本:787X1092 1/16 35.5印張 彩色印刷

字數:51萬字 565頁

定價:198.00元

内容簡介

本書以結構主義産品設計為中心,以産品文本意義的有效性傳遞為目的,按照“設計師——産品文本——使用群”的産品文本傳遞過程作為全書的研究架構與編寫順序,建構了符号學及認知理論對産品設計活動較為全面且系統化的解析。

本書從三大方面展開讨論:

1. 産品設計符号學基礎建構

索緒爾語言符号學與皮爾斯邏輯-修辭符号學實用主義工具化的交叉合作方式,對産品設計符号學理論層面的基礎建構;使用群文化規約為基礎的産品設計系統的建構;對使用者與産品間知覺、經驗、符号感覺為來源的産品“認知語言”的讨論。

2. 設計師編寫文本

産品修辭格的分類方式及各類修辭格的文本編寫;設計師通過修辭兩造符号指稱的“晃動”改造,達成修辭格文本間依次漸進的轉化關系;典型結構主義無意識設計系統方法的符形分析;作為設計師靈感的直覺意象通過“意識”被理性化呈現的過程。

3. 使用者解讀文本

使用者對産品文本的三種解讀方式;産品文本在不同社會文化環境中被不同人群、不同方式進行解讀評價的方式及所形成的多層級主體間性;伴随文本中的“前文本”及“文本間性”理論對産品設計活動中“雷同”問題的系統化讨論。

薦書丨《産品設計符号學》
薦書丨《産品設計符号學》
薦書丨《産品設計符号學》
薦書丨《産品設計符号學》
薦書丨《産品設計符号學》
薦書丨《産品設計符号學》
薦書丨《産品設計符号學》

後記

産品設計的感覺表達,一直是我設計教學及實踐的主要方向,也可以說是唯一的方向。或許在大學期間就發現這是我所擅長的,從1995年無錫輕工大學(現江南大學)大學畢業到南京藝術學院任教,再到2009年底來廣州美術學院教書至今的28年間,這一研究與實踐方向并未放棄或中斷。

在近些年的教學實踐中遇到的設計師文本表意有效性的問題,促使我利用符号學的理論對其展開解析。2017至2021四年的讀博期間,在對符号學系統學習與梳理的過程中收集了衆多的文獻、記錄了大量的筆記、繪制了各類圖式模型。但這些内容在出版的博士論文《無意識設計系統方法的符形學研究》中僅使用了不到四分之一,畢竟對無意識設計系統方法的讨論在符号學的研究體系中僅僅涉及到結構主義文本表意有效性的問題。本以為從博士畢業的那個暑假開始,将博士論文沒有用到的那些“四分之三”的研究與思考内容整理成冊是一件較為輕松的事情,但在本書章節架構建構的過程中才發現,那些内容不足以建構起較為完整,且令我滿意的産品符号學系統。這迫使我再次回到讀書學習的狀态,力求将符号學與産品設計的結合方式回歸到使用者認知的頂層。

《産品設計符号學》并非是單純地圍繞符号學在産品設計活動中的轉換作為研究的目的,而是在以結構主義産品設計為中心,以使用者認知方式為基礎,産品文本意義的有效傳遞為目的的系統化建構。在建構結構主義“産品設計符号學”這個系統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對“設計師——産品文本——使用者”文本傳遞過程中的産品設計系統建構問題、産品認知語言的來源問題、結構主義産品文本的編寫及各類修辭結構問題、産品文本的解讀及文化環境對解讀的影響等問題展開貫通式的讨論。是以,本書最初書名為《産品設計符号學通論》,後在邵水一編輯的建議下删除了“通論”一詞,以免顯得過于學術,吓跑衆多讀者影響此書銷量。

我們不能否認這一點,設計作品是設計師依賴抽象思維的具象化表達,設計實踐是在設計師的“思維”指導下完成的,設計師思維的“高下”決定了其作品的“優劣”。在設計院校的大學乃至研究所學生教學中,“思維先行”的培養方式遠比方法、技能的培養更為重要。

設計理論可以從思維層面讓我們在腦海中建構出某種設計活動的體系架構或是結構系統,這種思維層面的體系或系統,一方面可以将我們熟練運用的設計方法與設計經驗進行有效的系統化歸類。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借助建構體系與系統時的理學原理,對原有的設計方法與實踐經驗進行深入且透徹地解析,達到我們常說的“知其然,并之其是以然”的清晰局面,這種清晰的局面是我們從認知與符号的視角,重新去審視使用者作為“人”的生物屬性與文化屬性的本質特征及貫通方式。設計理論雖不可能直接生産出或推導出創新的設計方法,但在作為思維工具的設計理論指導下的設計實踐,會為設計方法的創新帶來諸多的可能性。

作為應用學科的産品設計,自身很難形成系統理論,其系統理論的探索與發展幾乎都要依靠其他外部學科的諸多基礎理論對其方法及經驗的深入解析,“産品設計符号學”正是符号學以認知為基礎,聯合其他各學科理論對産品設計活動的系統化讨論。這也表明,設計理論的研究必須依賴其他學科基礎理論的共同支撐才能獲得深入的探讨。

是以,對所依賴的其他學科的基礎理論進行完整且系統化的學習及梳理是極為必要的,這也就帶來了學習讨論“産品設計符号學”需要一定“門檻”的問題。可以說,任何希望通過理論學習以獲得思維層面“質”的提升的想法,必定存在閱讀的“門檻”,門檻的高低決定了探究問題的深淺,這也是我在廣美工業設計學院的大學開設“産品設計感覺原理”系列課程的原因。

當然,很多理論界的學術大咖在講座時都會對深奧的理學知識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加以表述。在寫作此書前,也有學生及朋友希望我能寫一本深入淺出、易讀易懂的産品設計符号學普及教材,這對于我而言是較為困難的。我學習符号學,并将其與産品設計活動結合也就是最近五六年的事情,寫作這本《産品設計符号學》有兩種方式擺在我面前:一是原原本本、老老實實地按照符号學系統理論對産品設計活動進行深入且透徹的分析讨論;二是為了便于學生的閱讀,以自身現有的符号學研究能力水準加以淺顯直白地表述,這樣不嚴謹且不說,同時還會漏洞百出。是以,在目前的階段,我隻能選擇第一種方式。我對符号學五六年的研讀與那些符号學專業領域的學者們相比,隻是國小生的水準,在書中定會存在各種問題,也懇請大家指出,便于以後的修改。

作為“後記”免不了要寫一些緻謝的話語。從事設計教學的二十八年間,很幸運能得到許多師長、朋友、學生們的關心與幫助,那些情景曆曆在目,他們給了我當下即是佳境的工作狀态。在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回憶仿佛讓世界變得柔軟了。謝謝你們!

回老家看望父母,對他們說,我要送他們一件禮物。父母叫我不要亂花錢,我說,沒花錢——就是花了時間。謹以此書獻給我的父母!

2023年 霜降

廣州 番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