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我們都很熟悉,它是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著名的烽火戲諸侯就是在長城上發生的。當時的骊山烽火台在今天的陝西西安。
春秋戰國征戰不斷,為了抵禦别國進攻,很多國家都開始修建長城。但是這時的長城并不連貫,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把之前各國零散的長城連接配接起來抵禦遊牧民族的進攻,這才有了萬裡長城的說法。
秦朝之後,漢、隋唐、兩宋、明清都在不同程度上修建過長城。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各個朝代修建長城都是為了抵禦遊牧民族,長城是對外的軍事防禦系統。但是清朝修建長城是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和民族反抗,目的是對内而不是對外。
比如清朝曾經在盛京,也就是今天的沈陽修建過“柳條邊”長城,也被稱為綠色長城。這個長城是在明遼東長城的基礎上,用柳樹條做籬笆修建了一條封鎖線,目的是“保護滿族龍興重地和獨占東北”,防止滿族漢化,保持滿族的騎射傳統。
無論是什麼目的,長城都是軍事工程,怎麼會與鶴頂紅有關系呢?這就要介紹一下鶴頂紅了。
鶴頂紅是影視劇和武俠小說中的常客。在古裝劇中,皇帝若是想處死嫔妃或者大臣,就會在酒中加入鶴頂紅。有些大臣也會把鶴頂紅藏在朝珠裡,被抓或者受到羞辱時直接吞下去自殺,以免遭受皮肉之苦。
毒性這麼強,鶴頂紅究竟是什麼呢?傳說鶴頂紅是丹頂鶴頭上的那一抹鮮紅。顔色特别鮮豔的東西似乎都不能輕易觸碰,比如毒蘑菇,通常都是長得特别好看的蘑菇。在這種樸素思想的指引下,丹頂鶴頭上的紅色“丹頂”自然就挺吓人的。
其實,鶴頂紅與丹頂鶴一點關系都沒有。丹頂鶴的幼鳥是沒有“丹頂”的,隻有長大了,具有性行為的丹頂鶴才會長出丹頂。是以丹頂完全是丹頂鶴生理發育的結果,與毒藥一點關系都沒有。
這種毒藥原名叫紅砒,又叫紅信石,加工以後就是著名的砒霜。但是砒霜這個名字有點吓人,恰好這種毒藥又是紅色的,與丹頂鶴頭上的丹頂特别像,是以就被叫成了鶴頂紅。
修長城之是以要用到鶴頂紅,是因為毒藥都有防腐爛、防蟲咬的作用。
長城的修建講究“就地取材、因材施用”,是以有很多比較特别的長城。比如沙漠中有用紅柳枝條、蘆葦、砂粒修建成的長城,但是這種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長城的主要建築材料還是磚石、夯土hāng、茅草和米漿。
米漿很容易被蟲蛀。是以在長城修好後,在表面潑上鶴頂紅,能很好的起到防蟲的效果,這也是長城千年不倒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