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鲸新聞7月7日訊(記者 湯詩韻 王涵藝)“現在基本已經買不到100元以下的球了”,有羽毛球愛好者告訴藍鲸記者。今年以來,國内幾大頭部羽毛球廠商多次上調售價,部分型号漲幅超過60%。與此同時,羽毛球運動消費火熱,在社交媒體上的聲量顯著攀升。
羽毛球集體漲價超兩三成,頭部品牌官網全部缺貨
在一衆價格戰的消費環境裡,羽毛球的接連漲價現得格外惹眼。
7月伊始,尤尼克斯、紅雙喜、翎美、威克多、超牌、亞獅龍等羽毛球廠家又迎來新一輪漲價。到目前,國内頭部羽毛球廠商的漲價幅度普遍較去年高二三成,部分型号的漲價幅度高至60%以上。
以羽毛球“漲價天王”尤尼克斯為例,其主流高端款AS-05羽毛球,零售價從4月前的210元/打漲到225元/打,7月後價格進一步飙升,直達275元/打。一位有着20年球齡的資深羽毛球愛好者告訴藍鲸新聞記者,買得多會有優惠,其兩年多前從批發商那裡拿貨隻要95元/打,去年的價格每打還是100元至110元左右,前段時間漲到130元,最近一次拿到價格已漲到160元。
漲價的另一面是缺貨。藍鲸記者查詢發現,以羽毛球頭部品牌尤尼克斯為例,其京東自營店裡的6款天然羽毛球已全部售罄;天貓旗艦店内也僅有一款球在售,為340元一筒的AS-40EX——這款球的定位是國際比賽用球,并非普通愛好者最常用的型号。
京東客服表示,羽毛球缺貨的情況已持續了差不多一個月,缺貨是因為廠商産能不足,目前尚不清楚重新上架的時間。
不過在經銷商門店依舊可以買到前述品牌的部分現貨。一家尤尼克斯的線上經銷商告訴藍鲸記者,“目前球都比較緊缺,現在的這批貨是之前囤的,估計這兩天要賣完,後面也不确定什麼時候到貨。”
羽毛球是耗材,一個球可能隻能打上幾個小時,是以愛好者們怨聲載道。在羽毛球社群中,有人直指漲價的風氣是被某品牌帶壞的;也有觀點認為這是幾家大品牌聯合壟斷市場。
藍鲸記者從業内人士和資深愛好者處了解到,本輪價格飛漲主要是因為作為核心材料的毛片供需失衡。而那些掌握資源的“毛販子”今年賺的錢比往年很長時間掙到的都要多。
羽毛球熱潮帶火陪練,場館搶手需提前一周預約
行業供需失衡,部分反映了國内羽毛球愛好者的壯大。雖然本來就是國民運動,但羽毛球确實在近年變得更火了。
最明顯的表現可能是場館預約的搶手。藍鲸記者今日午時通過“趣運動”查詢發現,周邊羽毛球館周末當日的場地已基本被搶完,連數天後工作日的預約名額也所剩不多。
羽毛球愛好者西瓜表示,其居住的浦東世博附近黃金時段的場地收費基本在100元/小時以上。周末和工作日晚上都很難搶,一般要提前一周左右;如果臨時想定,那就隻能撿漏上午或者飯點的,相對搶的人少一些。
伴随參與羽毛球運動的人群增多,更多球館和俱樂部應運而生。
羽毛球裝備部落客陳醉提到,以其生活的城市成都為例,最近三年時間成都3-5公裡範圍内的球館從1家增加到4家,“開球館的老闆是拿真金白銀出來做生意,如果沒人打他就不會開。”有一些更宏觀的資料可以印證陳醉的感受——根據成都市羽毛球協會提供的資料,成都長期進行羽毛球健身的人數超過50萬人;擁有4片及以上羽毛球場地的場館(場地)達440餘個。
羽毛球愛好者一般會和朋友組局,或者參與羽毛球社群組織預定的場次,還有人會在社交網絡上尋找羽毛球“搭子”。去年下半年以來,羽毛球陪練變得越發常見。他們通常可以提供陪打或者教練服務,收費普遍在30-200元/小時之間。
陪練小白告訴藍鲸記者,她發現新手和女生不太好搭子,是以開始做陪練。一開始的價格隻有80元一小時,主要是想自己打球不花錢,收費剛好夠來回路費;漸漸地現在能賺個球的錢。小白透露,她現在工作日每天最少會接2個小時陪練,周末則能排滿。
擁有多年羽毛球經驗的兼職教練Peter要更忙一些,一天差不多都能排到1-3場。Peter透露,他的搭子和學員中,各年齡層和不同羽毛球水準的人都有,人群跨度和廣度超乎他的想象。某種程度上,這就是羽毛球作為全民運動當下熱度最直接的證明。
國民運動羽毛球是和掼蛋一樣火起來的嗎?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的《全民體育現狀調查報告》,羽毛球在中國是參與人數最多的體育運動,整個羽毛球人口高達2.5億。作為一項國民運動,羽毛球在社交網站上的聲量正在顯著提升。
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健身的盡頭是國企風的羽毛球。很多網帖更是将羽毛球稱作“體制内第一運動”,上司同僚都愛打。是以有觀點稱,羽毛球的走紅和掼蛋一樣,是擴充職場人脈的社交需求。
陪練苗苗對藍鲸記者表示,這種說法不太準确,其實更可能是因為羽毛球是一項比較容易上手、所有人在學生時期都學過練過的運動。而且相對籃球來講,它明顯更好組局更加日常。
兼職教練Peter表達了相似的看法。他認為羽毛球聲量的攀升和各類愛好者及網紅在社交平台上的露出有關。更關鍵的是,羽毛球本身是一項相對姿勢優雅、相對獨立,沒有身體接觸和強對抗的運動,更适合需要排解工作壓力的都市白領。
飛盤、陸沖等網紅運動曾吸睛無數,如今熱潮退去,留下了更日常、更親民的羽毛球。
Peter認為,羽毛球總體是一項不那麼燒錢的運送,球拍、球鞋等都是很耐用的裝備。作為耗材的羽毛球漲價可能會勸退部分剛入門的人,但是對有組織的球友以及俱樂部的營運沖擊不會太大。因為俱樂部的規模一般有數百到上千人,批量采購可以拿到相對低的價格。
另外一方面,羽毛球的材質可能會改變,其成本和售價不會一直高下去。Peter表示,随着仿制球類的質感及工藝逐漸提升,羽毛球也會朝着更可持續化的方向發展。
“比如現在的天然羽毛球在室外就比較容易受到風的幹擾,如果羽毛球未來朝着室外運動方向發展,那麼羽毛做的球就不太合适了。是以說羽毛球的發展未來一定程度上就取決于這個球未來長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