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一夜間,整個村子都給雪蓋住了,跟披了件大棉襖似的。
李老漢家院子裡那棵老槐樹,也挂上了雪,枝頭偶爾傳來幾聲烏鴉叫,讓人心裡更添幾分凄涼。
屋裡頭,爐火旺得跟啥似的,可就是暖不熱李老漢媳婦那日漸消瘦的身子。
她啊,自打秋後,身子一天不如一天,到如今,已經卧床不起了,大夫都說,怕是沒幾天了。
李老漢,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一輩子跟土地打交道,臉上的皺紋跟地圖似的;李大壯呢,是村裡有名的孝子,身闆結實,力氣大得跟牛一樣,平時除了下地幹活,就是守在母親床前,細心照料。
看着母親病重,李大壯心裡那個急啊,就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團團轉。
這天夜裡,天黑得跟鍋底一樣,雪花還一個勁兒地下。
李大壯坐在母親床邊,握着母親冰涼的手,心如刀割。
突然,他想起了村東頭那座古寺,傳說裡頭的老和尚能通鬼神,有求必應。
想到這兒,他一拍大腿,穿上厚重的棉襖,決定去古寺為母親祈福,上柱香,求佛祖保佑母親早日康複。
可就在這時候,和尚突然來了句:“施主,老衲有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這話一出,李大壯心裡那叫一個七上八下,連忙說:“大師,您有啥話盡管說。
”和尚沉聲道:“施主,你雖然陽壽還有,但命裡頭已經有點不對勁了。
我看你的眉宇之間,陰氣重得很,怕是……”這話一落,李大壯就跟被雷劈了似的,手裡的香差點沒拿穩。
他心裡那個不信啊:“大師,您是不是看走眼了?
我這不好好的嗎?
”
和尚歎了口氣,又說:“老衲的話不是空穴來風,你之是以還能在這世界上走來走去,全憑你心裡那股對老娘的牽挂撐着。
但這牽挂雖強,卻也在慢慢消耗你的陽氣,這樣下去,可不是什麼好事。
”李大壯聽了這話,心裡頭那個亂啊,他哪能想到自己會遇到這種怪事。
他跪在佛像前,眼淚嘩嘩的,心裡頭既有對老娘的牽挂,也有對自己命運的無奈和害怕。
就在這時候,和尚從袖子裡掏出一塊古色古香的玉佩,遞給了李大壯:“這玉佩是咱們寺裡的寶貝,能辟邪驅兇,保你平安。
你收好了,說不定能幫你渡過難關。
”李大壯接過玉佩,眼淚汪汪的,正想問怎麼破解這死相之謎,和尚已經轉身進了内室,隻留下一句:“天機不可洩露,一切自有天數。
施主,好自為之吧。
”
夜深了,李大壯揣着玉佩,踏上了回家的路。
雪花飄飄,但他心裡頭多了份堅定和希望。
他心裡暗暗發誓,不管前路多難,都要為老娘盡心盡力。
他揣着那沉甸甸的玉佩,腳步在雪地裡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每一步都顯得特别沉重。
他心裡頭五味雜陳,既有對生命的困惑,也有對老娘的深情。
雪夜的風,比平時更刺骨,但李大壯好像感覺不到冷,心裡頭那股子熱乎勁兒,比啥暖寶寶都頂用。
回到家,李大壯沒急着告訴老娘今晚的事,他怕老人家擔心,更怕這突然的消息讓她身體更糟。
他坐在老娘床邊,輕輕地握着她的手,把玉佩悄悄地放在枕頭下,好像這樣就能給老娘帶來點安甯和力量。
“娘,您放心,兒子一定會找到辦法讓您好起來的。
”李大壯的聲音低沉而堅定,眼神裡閃爍着不屈的光芒。
咱娘雖然病得不輕,但心裡頭還算明白,她那眼睛微微一睜,瞅見兒子那堅定的面龐,心裡頭暖洋洋的,嘴角擠出一抹勉強的笑,輕輕點了點頭。
打那以後,李大壯除了照顧咱娘,就是忙前忙後,四處尋摸破解自己那“死相”的法子。
他跑遍了村裡的老中醫、老道士,甚至不惜翻山越嶺,跑到隔壁縣城裡找高人求教。
可每次他滿懷希望地問,得到的回答總是模模糊糊,要麼搖頭歎氣,沒人能解開這奇怪的病。
時光匆匆,轉眼又是一年春回大地。
咱娘的病情好一陣壞一陣,但李大壯從沒放棄過。
他堅信,隻要自己不松手,總有轉機。
這天,李大壯在村口碰見一個四處遊蕩的老乞丐。
這老乞丐衣服破破爛爛,但眼神兒賊亮,手裡拄着根破拐杖,邊走邊哼着不知名的小曲。
李大壯看他氣度不凡,心裡一動,就上前搭話。
老乞丐停下腳步,上上下下打量了李大壯一番,微微一笑:“小夥子,你臉上挂着死氣,卻還能在這世界上走來走去,一看就是個有故事的人。
”李大壯一聽,心裡一驚,這老乞丐竟然能看出自己的問題。
他趕緊把自己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訴了老乞丐,還求他指點迷津。
老乞丐聽後,沉思了一會兒,然後慢條斯理地說:“這世上的事兒,都有個因果。
你能活到現在,全憑你對咱娘的孝心。
但這份執着,也像把雙刃劍,既能保你平安,也能傷到你。
要解這病,就得放下執着,順從天意。
”“順從天意?
”李大壯一頭霧水地問。
“對,順從天意。
”老乞丐點了點頭,“你得明白,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咱娘要是注定有這麼一劫,你再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
但你能做的,是珍惜和咱娘在一起的每一刻,讓她在有限的時間裡感受到你的愛和溫暖。
至于你自己,也得學會放下,不為生死所累,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
母親走後,李大壯也沒成天哭哭啼啼的,他把母親的那份善良和堅強給繼承了,日子過得普普通通,卻也充實得很。
他時不時就會想起那個雪夜的奇遇,還有那個神秘的老乞丐,心裡頭滿滿的感激。
他明白,是那份對母親的牽挂讓他撐過了那段艱難的日子,但真正讓他活出自己的,是那份懂得放下,順應天命的智慧。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李大壯也成了村裡的長輩。
他常坐在村口那棵老槐樹下,給村裡的孩子們講自己的故事。
每當講到那個雪夜,他的眼神就會變得特别深邃,特别溫柔。
他說:“人生啊,就像這四季一樣,有春天的溫暖,也有冬天的寒冷。
但不管啥時候,咱們都得記得,孝順父母是咱們的本分,放下執念,順應天命,才能活得精彩。
”
就這樣,李大壯的故事在翠雲村裡傳開了,成了一段佳話。
大家都說,他不僅是個用孝心感動天的孝子,更是個懂得放下的智者。
他的故事,就像村口那條彎彎曲曲的小河,流進了每個人的心裡,滋養着這片土地上的淳樸和善良。
歲月如歌,轉眼間,村裡的孩子們都長大了,他們聽着李大壯的故事長大,又把故事講給下一代聽。
李大壯,也從那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爺爺,但那份對母親的深情,對生命的敬畏,卻始終沒變。
随着年歲的增長,他越來越喜歡坐在村口的大槐樹下,眯着眼睛看日出日落,享受着這份甯靜和安詳。
他的臉上總是挂着和煦的笑容,仿佛能驅散所有的陰霾。
每當有年輕人或者小孩子圍坐在他身邊,他總是樂呵呵地給他們講自己年輕時的故事,特别是那個雪夜裡的奇遇,還有那個神秘老乞丐的教誨。
“你們啊,别看我現在這樣,想當年我也是個愣頭青,啥都不怕。
”李大壯笑着說,眼神裡閃爍着回憶的光芒,“那時候,我以為自己真的能逆天改命,為娘求來長生不老藥。
可後來才明白,人呐,還是得認命,但認命不是放棄,而是懂得珍惜眼前人,過好每一天。
”
村裡的孩子們聽得入迷,他們瞪大眼睛,仿佛能從李大壯的故事裡看到那個勇敢又執着的年輕身影。
李大壯這哥們兒,一講起故事來,那勁兒頭兒就跟年輕時候似的,激情滿滿,夢想飛飛的。
雖然那些年頭兒已經遠去了,但他對生命的熱愛和敬畏,就像咱村口那棵老槐樹,根兒深葉兒茂,永遠綠油油的。
轉眼又到了冬天,雪花兒又給翠雲村披上了一層白被子。
李大壯坐在熱乎的火爐邊,手裡拿着那本發黃的相冊,那可是他這些年攢下來的寶貝記憶。
他輕輕地摸着每張照片,好像在跟過去的自己唠嗑兒。
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把他從回憶裡拉了回來。
“李大爺,快開門啊,有急事兒!
”村長的聲音從門外傳來,聽着挺急的,還有點慌。
李大壯趕緊放下相冊,起身開門。
村長那頭兒滿頭大汗,手裡攥着一封信,喘着粗氣說:“李大爺,這信是從城裡寄來的,說是給您的。
”李大壯接過信,心裡頭有點納悶兒。
這年頭兒,誰還寫信啊?
他拆開信封,裡面是張發黃的紙條,上面寫着一行字:“緣起緣滅,皆因執念。
放下,方得自在。
”字迹雖然模糊了,但李大壯一眼就認出那是當年那個老乞丐的字。
他愣了愣,心裡頭湧上一股子感動。
原來那老乞丐一直沒忘了他,生命最後時刻還想給他留下這麼句話兒。
他擡頭看向窗外,雪花還在飄,但他心裡頭暖洋洋的。
“村長啊,謝了啊。
”李大壯笑着對村長說,“這信,我收下了。
你放心,我李大壯這輩子,活得明白,死得也坦蕩。
”
村長看着李大壯那平靜又堅定的眼神,心裡頭也多了幾分佩服。
他點了點頭,轉身走了,留下李大壯一個人靜靜地站在門口,望着那漫天飛舞的雪花。
從那以後,李大壯更加珍惜自己和身邊人的每一分每一秒。
他不為過去的遺憾懊悔,也不為未來的未知擔憂。
他用心感受生活的每一個瞬間,用愛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
他知道,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它有多長,而在于它有多寬、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