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6月27日傍晚
東西湖區吳家山街田園商圈
衆多市民流連于海林廣場、
仟那廣場和西湖廣場之間
在盛夏之夜
享受富于煙火氣息的慢闆生活
今年以來
吳家山街推進田園商圈提檔更新
新增了仟那廣場美食街
和海林廣場集裝箱市集
每到夜幕降臨
這裡人頭攢動,燈火璀璨
嶄新的消費體驗點亮了吳家山的夜經濟
晚上7點,微風拂面,田園商圈裡流光溢彩。鹵肉卷、臭豆腐、炸雞腿、烤冷面……仟那廣場美食一條街上,數十家特色美食店鋪依次排列,空氣中散發的誘人香味讓人垂涎欲滴。
前來夜市流連的大多是年輕人,他們在美食店鋪打包小吃,轉身又在旁邊的茶顔悅色等候一杯心心念念的奶茶,三三兩兩坐在商圈新配套的休閑椅上,暢談一天的喜怒哀樂。陣陣談笑交織着食物烹饪的滋滋聲、啤酒飲料的氣泡聲,奏響了一曲夏夜交響。
美食街商鋪裡,最年輕的老闆是來自襄陽的“95後”熊羽彤。她的韓式泡面店面積隻有3平方米,除了韓式泡面,還有螺蛳粉、砂鍋米線、洋芋粉等衆多招牌美食。因為從小愛吃泡面,出門創業的她在2年前索性将愛好變成工作,在路邊支攤賣面。
熊羽彤為顧客煮面。
今年春節以後,美食街正式開張,這個面孔稚嫩的小姑娘就地入駐,成為新商圈的“合夥人”。
記者駐足片刻,目睹熊羽彤在攤檔上熟練操作。用砂鍋煮好食客挑選的泡面、泡菜,一份下來平均15元。煮面看似簡單,熊羽彤卻認為用心才能可口。在她看來,食材、作料的下鍋順序乃至火候和燒制時間,都會影響口感。
如今,她每天下午2點出攤,晚上12點收攤,日均營業額在1000元上下。“最多一天達到了2500元!”說到開心處,熊羽彤笑着透露。
“這條街顔值提升了,餐飲品類多,幹淨又衛生,感覺那個熱鬧的吳家山又回來了!”家住吳南花園東區的姚女士是韓式泡面的常客,在她看來,煥新後的田園商圈有檔次、有人氣。她約了不少朋友前來打卡,“他們逛得開心,我這個老吳家山人感覺很有面子!”
店鋪“凱來炒”是美食街公認的“排隊王”,這是黃陂小夥兒黃凱兩口子的炒飯小店。除了炒飯,粉絲、熱幹面、友善面、河粉,在這裡都可以現做。火腿腸、荷包蛋、老幹媽、肉絲、臘腸、牛肉……美食的配料也很豐富。
忙碌中的黃凱。
“食客太多,我們兩個人快忙不過來咯。”一個人配菜,一個人炒飯,這個夫妻檔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每晚10點半左右,他們售完所有食材才收攤,日均營業額在2000元左右。
幾個月前,黃凱擺攤可沒這麼順利,他在五豐街擺攤8年,每天出攤前要看天氣。“要想生意好,必須擺在人流量大的地段。”黃凱也體驗到,美食攤檔占道經營,常常帶來衛生、交通、油煙擾民等問題。擁有固定攤位,成了他長久以來的心願。
黃凱的煩惱,仟那廣場負責人徐飛感同身受。徐飛介紹,緊鄰仟那廣場的五豐街段長170米,過去高峰時占道擺攤的小販達到110家,不僅道路無法正常行駛,還存在食品安全、環境衛生等問題。
曾經占道經營的五豐街。(街道供圖)
“城市管理一頭連着發展,一頭連着民生,放任不管或一趕了之都難以解決問題。”吳家山街綜合執法中心主任張正标介紹,街道直面困局,積極推進商業綜合治理,由街道統籌搭台、街道綜合執法中心牽頭,多部門成立商圈聯盟管委會,并聯合海林廣場、仟那廣場等商業體共商共議,統籌規劃和布局,就如何規範市場進行反複研究并廣泛征求意見。
去年9月,仟那廣場全力打造美食街,通過統一招募、攤位統一管理,在破解流動攤販占道經營難題的同時,着力打造吳家山夜間經濟新亮點。
“美食街規定同一品類不超過2家,幫助商戶改善品質和口味。”徐飛介紹,目前仟那廣場停車數量是以前的4倍,每天進出人流量在7000人次上下。
吳家山街針對田園商圈成立項目專班,安排了14名環衛勞工和1名快速保潔人員,綜合執法中心隊員24小時輪班值守。目前,吳家山街正籌備小商品市場,引入60家商戶,将田園商圈打造為夜間全業态綜合體驗區。
街道綜合執法中心從業人員在夜市巡邏。
“有了固定攤位,顧客們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我了。”攤位“安家”後帶來紅火的生意,讓黃凱一家四口有了安定的生活,讓他在東西湖買房安家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編輯/詹吉
校對/王曦
校審/郭百庭
編委/于子涵
文章來源/武漢臨空港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青年信箱等你來信
▲以下事項不在征集、受理範圍:求決、申訴、舉報類事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複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事項;學術理論;重複提出、内容空泛、無實際意義的事項;不屬于我區管轄的事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