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有如此大的影響?在心理學的顯微鏡下,一個令人不安的真相逐漸浮現:許多父母對孩子所謂的“愛”,實際上隐藏着深深的嫉妒和權力的争奪。他們通過苦難教育、精神操縱、人格貶低和情緒虐待,不斷試探和擴張作為父母的權威邊界。這些行為,本質上是對自身無權狀态的補償,是對控制欲的惡性滿足。
首先,那些在人生路上毫無建樹、任人擺布的父母,發現自己唯一能掌控的領域便是家庭,特别是對子女的絕對統治。
當生活不如意,當怨氣和挫敗感無處發洩,他們便将這種負面情緒轉化為更加激烈的手段,傾瀉在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身上——他們的孩子。
例如,許多孩子都曾被父母的言語刺傷:“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了。”“要不是為了你,我現在不知道過得有多快樂。”在這些看似為孩子好的借口下,隐藏的是将自身不幸歸咎于孩子的病态心理。許多父母無法忍受孩子的幸福和成功,因為這會放大他們自身的失敗和不滿。
甚至當孩子找到了理想的伴侶,準備逃離原生家庭的陰影時,一些父母會利用道德和孝順的枷鎖,将孩子重新捆綁回自己身邊。他們要求孩子為自己養老,甚至逼迫他們生孩子,以此作為繼續控制孩子的借口。一旦他們得以留在家中,便會繼續施展各種控制和操縱,讓家庭成為情緒的垃圾場,毫無甯日。
其次,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一切顯得更加露骨。
當父母思考關于孩子的問題時,他們大腦中的側腹前額葉會活躍起來,這個區域負責處理與自我認同相關的資訊。這解釋了為何中國傳統文化中會有“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的觀念。在這種心理狀态下,父母往往将孩子視為自己的一部分,甚至自己的私有财産,認為孩子理應受到自己的操控。
然而,真正成熟、愛孩子的父母,會将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支援他們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成就。他們會用自己的人生經驗來鼓勵孩子,而不是強迫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相反,那些愚蠢固執的父母,則會利用孩子來滿足自己的私欲,将自己的苦難強加給孩子,認為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心理學家溫尼克特在《兒童學到達精神分析》一書中,列舉了18個母親怨恨孩子的理由,這進一步證明了上述觀點。在家庭系統中,母親通常處于較弱的地位,她們可能會将自己的不滿和憤怒轉嫁給孩子,尤其是女兒。因為母親本身也是女兒,她們可能會對女兒的幸福産生嫉妒,無法接受女兒擺脫自己的控制,過上比自己更幸福的生活。
當我們意識到自我價值,開始反抗父母的操控時,我們便打破了他們長期建立的統治。這可能會引發他們的恐懼和憤怒,因為他們引以為傲的自我形象被徹底摧毀。他們既希望我們事業有成,以滿足他們的虛榮心,又不希望我們過于成功,以免脫離他們的控制。
最後,我們必須認識到,父母的缺陷和錯誤認知會對我們産生深遠的影響。
如果他們無法與我們實作心理上的分化,那麼我們必須自己來完成這個過程。我們需要意識到自我意識的重要性,自我覺醒的重要性。我們要成為擁有完整獨立人格的生命個體,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對父母,活出自己的人生。
綜上所述:我呼籲大家不要試圖拯救父母,而應避免他們錯誤認知對我們産生的消極影響。活出自己的人生,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這才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人生第一要務。事實證明,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決定了他的前途和命運!對比話題,你是怎麼看?歡迎評論區一起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