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以色列北部的平靜夜空被突如其來的警報聲打破,從納哈裡亞到戈蘭高地,防空警報在短短90分鐘内拉響了17次。
這些警報并非空穴來風,黎巴嫩方向射來了足足200枚火箭彈,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忙碌起來,竭盡全力應對這場狂風驟雨般的襲擊。
以色列國防部發言人指出,盡管攔截了“多枚”火箭彈,但暗示實際攔截數量不到20枚,這讓鐵穹系統的攔截效果再度被質疑。
盡管鐵穹系統成功攔截了一部分火箭彈,但無法完全阻止這場襲擊的破壞。
未被攔截的火箭彈碎片墜落地面,引發了多地的火災,緊急救援部門忙于撲滅火勢。
黎巴嫩方面很快回應了此次襲擊。
聲明中,他們宣稱此次火箭彈襲擊已達到預期目标,但并未明确提及人員傷亡。
這種克制的态度似乎表明此次襲擊的主要目标是以色列的設施,而非人員。
這一夜的驚魂讓以色列北部的居民心有餘悸。
7月5日黎巴嫩襲擊事件背後的動機浮出水面,原來是對以色列此前行動導緻其指揮人員死亡的回應。
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對此并未退縮,反而加大對黎巴嫩的強硬态度,誓言繼續采取軍事行動。
内塔尼亞胡的強硬态度引發了各方的關注與讨論。
令人意外的是,在強硬姿态的背後,内塔尼亞胡卻展開了一系列求和行動。
他派遣了一個“求和團”,試圖通過美國和埃及的協調,與哈馬斯商讨停火事宜。
對于内塔尼亞胡的求和政策,網友們普遍認為這不過是他的緩兵之計。
很多人認為,以色列希望通過與哈馬斯暫時停火,以便集中力量應對北部來自黎巴嫩的威脅。
這樣的觀點也得到了不少分析人士的認同。
他們認為,以色列面對的雙重壓力迫使内塔尼亞胡不得不采取靈活的政策,以在南北兩線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在南部,以色列與哈馬斯的對峙已經持續了多年,雙方都有着深厚的仇恨與敵意。
此刻的内塔尼亞胡卻選擇與哈馬斯進行談判,尋求暫時的停火。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果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