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以色列北部的平静夜空被突如其来的警报声打破,从纳哈里亚到戈兰高地,防空警报在短短90分钟内拉响了17次。
这些警报并非空穴来风,黎巴嫩方向射来了足足200枚火箭弹,以色列的铁穹防空系统忙碌起来,竭尽全力应对这场狂风骤雨般的袭击。
以色列国防部发言人指出,尽管拦截了“多枚”火箭弹,但暗示实际拦截数量不到20枚,这让铁穹系统的拦截效果再度被质疑。
尽管铁穹系统成功拦截了一部分火箭弹,但无法完全阻止这场袭击的破坏。
未被拦截的火箭弹碎片坠落地面,引发了多地的火灾,紧急救援部门忙于扑灭火势。
黎巴嫩方面很快回应了此次袭击。
声明中,他们宣称此次火箭弹袭击已达到预期目标,但并未明确提及人员伤亡。
这种克制的态度似乎表明此次袭击的主要目标是以色列的设施,而非人员。
这一夜的惊魂让以色列北部的居民心有余悸。
7月5日黎巴嫩袭击事件背后的动机浮出水面,原来是对以色列此前行动导致其指挥人员死亡的回应。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此并未退缩,反而加大对黎巴嫩的强硬态度,誓言继续采取军事行动。
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态度引发了各方的关注与讨论。
令人意外的是,在强硬姿态的背后,内塔尼亚胡却展开了一系列求和行动。
他派遣了一个“求和团”,试图通过美国和埃及的协调,与哈马斯商讨停火事宜。
对于内塔尼亚胡的求和策略,网友们普遍认为这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
很多人认为,以色列希望通过与哈马斯暂时停火,以便集中力量应对北部来自黎巴嫩的威胁。
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不少分析人士的认同。
他们认为,以色列面对的双重压力迫使内塔尼亚胡不得不采取灵活的策略,以在南北两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南部,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对峙已经持续了多年,双方都有着深厚的仇恨与敌意。
此刻的内塔尼亚胡却选择与哈马斯进行谈判,寻求暂时的停火。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