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導報 海外僑領
作者:陳克振
祖籍安溪縣的新加坡安溪會館原主席、新加坡傅氏公會原主席傅新春,今年是他的100歲華誕。這位百歲老僑領,數十年來在新加坡運輸行業拼搏,帶領家族艱苦奮鬥,在新加坡成就了一家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務的現代化企業-傅長春集團,為新加坡經濟繁榮作貢獻。他熱心公益,樂善好施,為社會為家鄉奉獻愛心。
百歲僑領傅新春
艱苦創業 實至名歸
傅新春祖籍安溪縣金谷鎮洋内村。其父傅伯偆,上世紀初往新加坡,開始在其四叔父的菜園幫傭,後在一家雜貨店工作,幾年後回鄉結婚,随即攜妻子回新加坡,1924年生育長子傅新春。此後自營“新成春”雜貨店,生意興隆。
傅伯偆生育七男一女。傅新春小時候就讀私塾,也學英文,後進華文學校學中文。1939年父親英年早逝,傅新春和二弟就辍學,為人割橡膠。日軍占領新加坡後,他在鄉村務農;日軍投降後,他用自行車販運蔬菜,維持家庭生計,讓弟妹繼續上學。傅新春有六個弟弟,一個妹妹,父親辭世後,他毅然肩負起持家的重擔,長兄如父,是以大家都很尊重他。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傅新春立志投身貨車運輸業,考取了駕駛執照,還購買一輛貨車,開始他的運輸生涯。後來幾個弟弟相繼長大,二、四弟也陸續取得貨車駕駛執照,逐漸增加貨車經營,還在車上寫了“傅長春”三個字。因兄弟的名字都有一個“春”字,而“長”字代表長久、永遠,故将貨車隊起名“傅長春”。他很欣慰“傅長春”伴他走上漫長的人生路,這個字号也逐漸讓新加坡人家喻戶曉。
到1960年,傅長春車隊已有8輛的3噸貨車,傅新春即注冊成立“傅長春公司”。兄弟有五人加入團隊親力親為,一同開拓發展公司運輸服務。到1962年,公司規模更大了,即開始聘請文員。他創立的“傅長春”企業,為家族開辟了一條緻富之路。
傅新春是“傅長春”的創始人和經營管理者,“傅長春”創辦的啟動資金也是在母親的帶領下由他為主籌集,但他無私地把公司的股權分給六個弟弟,充分凝聚了兄弟的合力,造就了企業的發展壯大,終于成為知名的集團化企業。
随着傅長春公司事業發展,陸續聘用家族外人員,公司對待他們同家族人一樣,讓受聘人員深受感動。公司聘用的文員王水九,從事調配車輛、管理賬目工作,他說公司就是他的另一個家,幹了50年,年屆八秩仍堅持上班。多位在公司服務幾十年的員工,跟王水九一樣有着公司如家的感覺。
1999年,在七弟傅春安等策劃下,“傅長春儲運有限公司” 成功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這是新加坡極少數在本土上市的物流公司,可謂是“傅長春”至高的榮譽。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在傅新春的卓越上司下,經過數十年的精心經營奮鬥,企業已經發展為傅長春集團,成為一家擁有上千員工的大型本土企業。傅長春集團主要經營倉儲與運輸業務,另有散裝貨物運輸與裝卸。
目前集團擁有兩座貨倉,儲存面積達近12萬平方米,倉儲服務包括替客戶存放、管理原料與半成品,提供化學原料裝桶與集裝箱裝卸等服務。運輸方面,集團擁有百輛拖曳車頭,每月替客戶運載上萬個進出口集裝箱。集團也擁有上百部十噸位貨車,每天替客戶提供幹貨與冷藏貨物國内運輸服務。
傅新春歲登古稀之後仍堅持創業,公司的業務還不斷向境外拓展,憑借上市後董事部重組之機,他毅然把接力棒交給七弟傅春安,自己則以集團創辦人的身份擔任公司顧問。他從管理職務退下來後,繼續為公司發展出謀獻策,并在社會事業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财力。
傅新春(右三)與安溪南音界同仁在一起
服務社會 惠澤八方
熱心社會事務的傅新春常對人說,他的一生打了兩份工,一份是經營“傅長春”,另外一份就是投身公益活動。他說公益活動占據了他生命的相當大部分,在晚年的生涯裡,為它花費的精力,不亞于‘傅長春’。”
傅新春在新加坡的公益活動,主要放在新加坡安溪會館的事務上。1991年,新加坡安溪會館主席唐裕倡議籌辦第一屆世界安溪鄉親聯誼會時,他被推為會館第二副主席,負責籌款并參與聯誼會的籌備工作,為成功舉辦第一屆世界安溪鄉親聯誼會作奉獻。
接着,第二屆聯誼會于1994年在安溪縣舉行,傅新春與會館主席一起,率領351名新加坡安溪鄉親回鄉參加盛會,旅外鄉親人數共1547人,盛況空前,增進了鄉誼。1997年,他又率團回家鄉出席在安溪縣舉辦的第三屆聯誼會。
第四屆聯誼會在馬來西亞舉行,傅新春代表新加坡安溪會館接過會旗,承辦下一屆聯誼會。2002年,第五屆聯誼會在新加坡舉行,他任會館第一副主席,和會館同仁全力以赴做好籌備工作。大會邀請到時任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莅會,為聯誼會增光。
傅新春從2003年起,接任新加坡安溪會館常務主席,與同仁一起努力,為安溪鄉親服務,努力把會館辦成連接配接海外鄉親與故土的橋梁,多次率團與國内鄉親交流,增進鄉親情誼。
傅新春在任會館主席期間,還完成一項修改會館章程的工作,他與會館的理事建議,會館常務主席每人隻能連任三屆共六年,此舉有助于會館管理層适時更新,獲得通過好評。
2004年11月,第六屆聯誼會在安溪舉行,時任會館主席的傅新春,再次率團回鄉參加盛會。他還兩次回鄉參加安溪縣僑代會,兩屆被聘為安溪縣僑聯名譽主席。
傅新春還擔任新加坡南洋傅氏公會會長20多年,他盡管公司的事務繁忙,隻要傅氏公會有會議或活動,他都盡量撥冗出席。此外,他還出任新加坡運輸業公會永久名譽會長職務。
傅新春在任安溪會館常委期間,曾率新加坡商業考察團一行50多人,到中國各地考察後回家鄉探親谒祖。他喜歡南音,曾率領會館南音組,到廈門參加春節南音大會唱。他每次回鄉,都和家鄉弦友親切交流,聽南音、叙鄉情,并為南音組織捐贈活動經費。
1999年9月,第三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在泉州舉行,他應邀率新加坡安溪會館同仁出席。2004年5月,第四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在福州舉行,作為新加坡安溪會館主席,他又一次率會館同仁出席大會。
2007年11月,新加坡安溪會館舉辦成立85周年慶典活動,會館主席傅新春邀請新加坡衛生部長許文遠作為主賓出席慶典晚宴,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參贊薛允剛總領事、新加坡駐廈門總領事館鄭美樂總領事、安溪縣政府縣長陳燦輝以及世界各地的安溪鄉親出席,慶典獲得圓滿成功。
傅新春熱心新加坡的社會公益事業,貢獻突出,榮獲新加坡政府的表彰。1999年,榮獲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獎章”(PBM),2023年,又獲得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星章”(BBM), 這是新加坡政府肯定他對新加坡社會作出的貢獻,可謂實至名歸。
情系桑梓 樂善好施
傅新春情系桑梓,對祖籍家鄉有着深厚的感情,長期關心家鄉的發展。1983年,年屆花甲的他,首次踏上家鄉安溪的土地,回到金谷鎮洋内村,探望親友話家常。在得知親戚家庭有困難時,他慷慨解囊,幫助修繕住宅、資助子女就學。
傅新春在回鄉期間,前往家鄉的洋内村東山祖宇谒祖,目睹祖宇年久失修,即和鄉親們商議修繕,并帶頭捐贈三分之一的資金,将祖宇修葺一新。另有一處洋内泥口祖宇,他也捐贈支援修建,将該祖宇修繕完成。
傅新春1986年回鄉期間,看到洋内國小校舍破舊,即和旅居馬來西亞的鄉親葉長鵬,共同捐建洋内國小新校舍,并添置教學設施。他後來又多次到洋内國小慰問師生,捐贈教學裝置和裝修校舍,還捐資翻建一座危房,以先父名義取名“傅柏偆教學樓”。
1991年,傅新春捐資在洋内國小設立“傅伯偆教育基金”,獎勵品學兼優學生。他還在安溪縣城購置兩間店鋪及一套住房,收益歸入“傅伯偆教育基金”,以增加教育基金。
更讓人感動的是,傅新春歲登九秩之時,于2013年再捐贈200萬元人民币,連同之前置業資産,創立“安溪縣金谷鎮傅伯偆教育基金會” ,擴大資助貧困學生的範圍,獲得福建省政府民政廳注冊。
該教育基金會規定:全縣傅氏考生錄取大學大學當年,每人獎勵1000元,特困大學新生每人再資助1000元;洋内村當年考取博士研究所學生,每人獎勵3000元;全縣傅氏考生及洋内村考生,錄取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者,每人獎勵5000元。從2013年以來,傅伯偆教育基金會已發放200多萬元。
洋内村的道路以往都是泥土路,鄉親出門很不友善。1993年,傅新春和葉長鵬共同捐資100萬元,修建通往村外的公路,将道路拓寬澆注水泥,友善村民出行。鄉親們把這條路取名“長春路”,福建省政府為兩位慈善者頒發了捐資興辦公益事業的金質獎章。
關心家鄉事業的傅新春,還先後捐贈洋内村創設老年人基金,捐贈助建金谷鎮僑聯會所、龍門隧道工程和世界安溪鄉親聯誼大廈等。他捐贈家鄉建設,也榮獲福建省政府頒發的捐辦公益事業金質獎章。
改革開放初期,傅新春與僑胞蔡龍海等合資,在安溪縣尚卿鄉翰苑村,開發藍田溪的二級水電站,創辦新泉水電(安溪)有限公司,裝機容量8000千瓦,為安溪經濟發展作貢獻。水電站創辦不久,安溪縣就被列為全國首批電氣化縣。
安溪是鐵觀音名茶之鄉,改革開放之後,家鄉先後舉辦中國茶都(安溪)茶文化旅遊節暨中國安溪鐵觀音烏龍茶節、中國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會和第一、二屆中華茶産業國際合作高峰會等重要茶事活動,傅新春都應邀回鄉參加茶事盛會,關心家鄉發展經濟。
祖籍安溪縣的傅新春,他雖生在異國,長在他鄉,但對家鄉有着深厚的情誼,他惠澤桑梓,深受鄉親的廣泛贊譽和崇高敬仰。時值他百歲華誕,家鄉人民懷着崇敬的心情,恭祝這位百歲老僑領樂享頤年、福壽延綿!
(林全南 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