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患者教育、預防和基礎治療是基石,根據嚴重程度給予階梯治療+主動維持治療
撰文丨七
手部濕疹也叫“主婦手”,是一種女性高發的手部皮膚發炎。近期,在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九次皮膚性病學術年會(CSD 2024)上,來自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梁雲生教授為大家帶來了“手部濕疹臨床分型與治療進展”,為大家詳細梳理了手部濕疹的病因、疾病分型及治療方案,一起來看看手部濕疹該如何診治吧!
手部濕疹高發,多種風險因素需警惕
手部濕疹(HE)是一種發生于手部和腕部的伴有疼痛和瘙癢的發炎性、異質性皮膚病,體征包括紅斑、鱗屑、苔藓樣變、角化過度、水疱、水腫和皲裂,核心症狀為瘙癢和皮膚疼痛。
梁雲生教授強調,HE是一種異質性、易反複疾病,病理生理學特征為皮膚屏障功能障礙和皮膚發炎,患者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風險會增加。而慢性手部濕疹(CHE)是指持續>3個月或每年複發>2次的HE。
1HE的流行病學
梁雲生教授介紹說,手部濕疹是一種高發性疾病,1年的患病率可達9%,且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疾病,35%的女性和27%的男性在20歲前發生HE,63%的HE患者有兒童時期的濕疹史。
2HE的相關風險因素
手部濕疹的相關危險因素很多,包括涉及濕手作業或頻繁暴露于刺激物/變應原的職業(如下圖),既往或目前有特異性皮炎,兒童期有濕疹、哮喘和花粉症等病史,以及女性,需要做家務照顧兒童等。
梁雲生教授特别指出,醫護人員的工作内容,也是導緻醫護人員高發HE的原因,他建議工作中需要接觸刺激或過敏原的人員都應重視對該疾病的預防。
圖1.HE的相關風險因素
4大病因特征,皮損形态多樣
梁雲生教授介紹說,HE的病因一般同時存在多種病因,但有20%的病例中病因不明,而HE的病因與患者的皮損形态沒有明确的相關性。
他指出HE的病因主要還是分為刺激性、特應性、變應性及蛋白接觸性皮炎/荨麻疹四個方面,且其中特應性是手部濕疹患者預後不良的重要名額。
表1.HE的4大病因特征
梁雲生教授介紹說HE的體征表現多樣,包括紅斑、鱗屑、苔藓樣變、角化過度、水疱、水腫、皲裂和甲營養不良等,臨床上要注意與其他皮膚疾病相鑒别。
圖2.HE的多種體征(圖源講者PPT)
HE的内外源性分型
梁雲生教授介紹說2021版中國手部濕疹診療專家共識将HE分為了外源性、内源性、混合性及未分類四種大類型,其中内外源性又可以各分為三種,具體如下:
外源性HE:
■1.刺激性接觸性皮炎(ICD)
- 因長期反複暴露于刺激物導緻皮膚屏障功能受損而引發的手部濕疹;
- 診斷主要依靠刺激物接觸史,需行斑貼試驗以排除變應性接觸性皮炎。
■2.變應性接觸性皮炎(ACD)
- 由接觸變應原後發生的IV型超敏反;
- 斑貼試驗結果顯示陽性接觸變應原者可确診或疑診為ACD。
■3.蛋白接觸性皮炎/接觸性荨麻疹(CU/PCD)
- 手部接觸“蛋白質”後在接觸部位迅速發生荨麻疹繼而因瘙抓出現濕疹樣皮損;
- 其發病機制為特異性lgE介導的I型超敏反應,相當一部分患者合并特應性體質;
- 點刺試驗和血清特異性lgE檢測有助于明确診斷。
内源性HE:
■1.特應性手部濕(AHE)
- 患者有AD病史伴有哮喘、花粉等特應性疾病,無刺激物或變應原接觸史。
■2.内源性水疱型手部濕疹
- 既往稱汗疱疹,臨床以手掌尤其手指屈側緣複發性群集性水疱為特征性表現,常伴有中重度瘙癢;
- 無相關接觸性過敏史,無皮炎相關刺激物暴露史。
■3.内源性角化型手部濕疹
- 手掌及指腹部境界清楚的角化過度及疼痛性裂隙,也常累及跖部;
- 多呈慢性經過,發病過程不出現膿疱或水疱;病因不明,無刺激物接觸史。
此外,梁雲生教授說混合性手部濕疹則是同時具有ICD、ACD或AHE的特點,臨床上以ACD并發ICD最為常見。未分類手部濕疹不符合上述任一種類型的手部濕疹,應繼續尋找可能的病因以進行針對治療。
注重手部皮膚保護,階梯+主動維持治療
梁雲生教授特别強調,HE的診療過程中,病因學的尋找是非常重要的,患者來就診時要詳細采集病史,接觸史、過敏史以及既往是否有AD等都至關重要。此外,還要給患者做斑貼試驗,建議所有的手部濕疹患者都要做斑貼試驗,以明确其潛在的緻敏因素。
梁雲生教授介紹到手部濕疹的治療,預防和基礎治療尤為重要。因為手部濕疹易反複發作且難以治愈,是以健康教育和預防措施都很重要。預防的重點是手部皮膚保護,避免接觸刺激物/變應原,加強潤膚保濕。患者可以合理使用手套,避免接觸刺激物/變應原,同時合理使用潤膚劑,保持皮膚濕潤,盡量避免清潔力度大的洗滌劑洗手,選用溫和的洗護産品。
1、局部和實體治療
具體的治療上,梁雲生教授介紹說目前局部治療和實體治療HE,對大部分患者都是有效的。局部治療上外用糖皮質激素(TCS)還是HE的一線治療用藥,對于重度患者要“主動維持治療”。
對于一些輕中度尤其是AHE患者,可選用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TCI)進行治療,可作為TCS的替代/補充方案。梁雲生教授也指出,紫外線治療适用于TCS 治療無效的中重度頑固性複發性慢性手部濕疹。
2、系統治療
梁雲生教授介紹說阿利維A酸(alitretinoin)是第一個在歐洲獲準用于治療手部濕疹的口服藥物,是一個明确的二線治療用藥。梁雲生教授說國内臨床上可選擇另一種藥物阿維A進行二線治療。
其他的一些口服系統用藥如糖皮質激素或環孢素、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劑均不建議長期使用,隻是在其他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短期應用緩解症狀。
小結
最後,梁雲生教授總結說手部濕疹是一個長期的慢性疾病,目前臨床上缺乏能長期應用安全有效的産品,雖然臨床上JAK抑制劑的研究可能會給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案,但目前還需更多臨床證據證明。
總之,他指出患者教育、預防和基礎治療是手部濕疹慢病管理的基礎,臨床上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給予階梯治療+主動維持治療是目前管理好手部濕疹的唯一辦法,希望未來有更新的療法幫助患者長期穩定改善疾病。
專家簡介
梁雲生 教授
- 主任醫師、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皮膚内科主任
-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免疫學組委員
-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委
- 廣東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過敏與變态反應學組組長
- 主要從事特應性皮炎表觀遺傳學機制與轉化研究。獲得“中國皮膚科優秀中青年醫師”,“中國變态反應學傑出青年獎”, “湖南省優秀博士論文獎”,2020年度中國皮膚性病學“最具影響力研究獎”一等獎等
《黃褐斑最新治療思路,分型管理,6種方法!》
本文稽核:梁雲生教授
責任編輯:劉思思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内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内容的準确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