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相障礙:邊緣型人格的女兒被成功拯救,怎樣化解了她心中的委屈

阿潔是一名初一女生,家庭環境優渥,父母離異,由母親與外公外婆撫養,平時都是自己一個人回家,家與學校的距離較遠。

雙相障礙:邊緣型人格的女兒被成功拯救,怎樣化解了她心中的委屈

周末的下午,阿潔媽媽帶着受傷哭泣的阿潔來到咨詢室。隻見她的雙臂布滿了一條條被劃傷的印痕,我讓阿潔媽媽放心并離開咨詢室之後,才開始與阿潔交談起來。

阿潔一直低着頭,說出的話十分負面,一開始覺得自己的出生就是錯誤,父母的離異是她一個人的錯。這樣的念頭常常讓她睡不着覺,一周至少三次會從夢中驚醒,在學校吃飯也食不知味,有時回家吃晚飯卻暴飲暴食。在學校學習,心情還比較愉快,但是回家與媽媽在一起相處,心情就會變得低落,因為媽媽有時會突然對她進行打罵。自己心情低落的時候就會莫名其妙地頭疼,想要砸東西,後來隻有躲起來劃傷手腕,才能減輕頭疼,慢慢讓自己平靜下來。

這不是她剛開始自殘,從六年級父母離異之後,在與父親和新阿姨吃過晚飯獨自回家的路上,她覺得特别難受,就用路上鋒利的石頭割破自己的手臂。從此以後,每當母親在家對她歇斯底裡地埋怨父親,父親不斷地來學校想要看望自己,自己不停地拒絕父親探望的時候,她就會覺得頭疼得厲害,隻有通過這樣的自殘行為,才能讓自己清醒。這次是因為父親打電話給班主任,想要來學校看她,班主任找她談話之後,她的頭又開始痛了,才從同學的文具盒裡找出小刀劃傷自己,想讓自己清醒。

阿潔媽媽反映,阿潔在班級成績中等,有偏科現象,文科優異,理科較弱,學習态度較好,現在是班裡的國文課代表,寫作尤其突出。比較外向,說話直爽,情緒容易激動。在校與同學相處和諧,有自己的朋友圈,這次是阿潔媽媽發現她有這樣的沖動行為。

一個14歲的花季少女竟然多次自殘,讓人心痛歎息。但了解她的家庭關系,不免讓人萬分了解。阿潔的父母在她出生以後,就沒有正常的夫妻生活,父親由于出身農村,備受外公外婆的冷嘲熱諷,父母關系緊張,父親因為忙于事業,也從來都沒有與母親好好溝通,解決過雙方存在的問題。阿潔上國小以後,父母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張,常常在阿潔面前吵架,每次母親都會歇斯底裡發作,父親隻能以離家出走來結束争吵。六年級下半個學期,父親下決心與母親離異,辭去了公職,變賣了房産,給阿潔與母親買了新的大房子以及一筆可觀的撫養費,母親也終于同意與父親離異。

離異後,父親雖然辭去了公職,但由于原來積累的人脈,找到了一家公司高層的職位,買了大房子,娶了新阿姨,生了弟弟。母親知道了父親的近況,對阿潔的要求變得十分嚴格,甚至有些苛刻,總是讓她獨自完成所有的事情,不能尋求任何人的幫助,經常在她的面前說父親的不是,有時會突然歇斯底裡地對女兒進行語言與身體上的人身攻擊,并且指令她沒有經過自己的同意不可以見抛棄她們母女倆的父親。

離異之後,父親每周都會找機會來學校看望女兒,可是女兒知道了父親的現狀一直拒絕見面,父親隻好尋求班主任的幫助。沒想到班主任的好心勸解反而加大了阿潔的心理壓力,一方面受母親的控制不能見父親,另一方面父親的真誠、老師的期望、自己的期待又讓自己很想見父親,兩者之間的巨大沖突成為導緻阿潔自殘的原因。

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你的家人愛你嗎?”阿潔的回答是:“外婆外公是愛我的,他們的愛像棉花一樣柔軟、溫暖。母親的愛就像鋼筋一樣打入我的心髒,讓我不能呼吸。爸爸是個人品很差的男人。”

雙相障礙:邊緣型人格的女兒被成功拯救,怎樣化解了她心中的委屈

原來在阿潔的内心,父母對她的愛都是畸形的,帶給她的隻有無限的傷害,出現了病理性記憶。由此可見,阿潔的内心壓力與自殘行為都是由于父母的情感問題所産生的,在母親與父親的情感旋渦中,她成為父母離異大戰中的受害者與替罪羊。

我發現阿潔的自我認同感特别低,認知扭曲,覺得自己是父母離異的罪魁禍首,父母根本就不愛自己,或許自己不值得被愛。阿潔的睡眠、飲食、情緒均出現問題,在情緒特别低落的時候,會出現明顯的軀體障礙,并做出劃傷手臂來減輕痛苦的自殘行為。

在與母親溝通的時候,母親就像一個十足的被害者,不斷地哭訴着自己不幸的遭遇,丈夫對自己的不忠、交友的不慎以及對待女兒隻能用禮物來搪塞的現狀,強調着自己對女兒的嚴格要求是為了讓她更加的自強。我隻是認真地傾聽、共情,幫助她盡情地宣洩心中的苦悶。待她平靜一些,我便把阿潔不止一次自殘的事實以及那句比喻像鋼筋的話告知母親,母親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經常把對父親的怨恨發洩在女兒的身上,這種錯誤的情感轉移幾乎将女兒推向了崩潰的深淵。其實自己一直都沒有從離異的陰影裡走出來。

是以,我建議母親既然已經分開,不要再留戀過去,追究對與錯已然毫無意義,收起在女兒面前對父親的所有敵意,因為女兒和父親還是親人,這份親情不能割舍。母親對父親的怨恨,不僅隻會讓自己的情緒更加糟糕,沉迷于過去無法自拔,而且給女兒帶來的也是無限的沖突、沖突與傷害。在生活與學習上多多關心女兒,不可以再對她進行無理的打罵,也不能再對女兒與父親見面做出要求。總之,作為母親要學會忘記過去、接受現實、重新開始,女兒和自己都會變得越來越好。

在與父親的溝通交流中,父親顯得十分理智、态度真誠,對于女兒現在發生的事,充滿悔恨。因為離異再婚,也沒有時間與女兒靜下心來溝通交流,女兒所有關于父親的消息都是從母親口中得知的負面消息,到學校偷偷地看望也隻能用禮物來補償,讓女兒對其更加失望。此外,父親在離異的時候也沒有與母親做好溝通,解決兩者之間的沖突與沖突,繼而間接傷害了女兒。

是以,我建議父親首先要與母親進行一次雙向的、正确的、主動的溝通,希望母親不要因為他的錯誤而傷了女兒,能夠給自己一些機會去彌補她與女兒,同意女兒與自己見面。如果母親與女兒都不願意見自己,也可以用寫信的方式真誠地告訴他們自己真實的情況與感受,雖然重新組建了家庭,但是對女兒的愛與關心不會有一分的減少。另外,與女兒的每一次會面都會以健康、主動的方式對待,如自己燒飯、帶女兒去郊遊、看電影,而不是由禮物打發。偶爾可以用手機聯系女兒,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愛與鼓勵,讓孩子确實感受到父親的愛。

阿潔常常會有歪曲的想法,自己是父母離異的罪魁禍首,父母根本就不愛自己,或許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對阿潔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她意識到父母是愛她的,他們雖然離異,但對她的愛并沒有一點的減少。我還建議阿潔,周末可以接受父親的邀約,表達自己内心真實的感受,不要委屈自己。

雙相障礙:邊緣型人格的女兒被成功拯救,怎樣化解了她心中的委屈

記憶重組幹預兩個多月後,阿潔順利地傳回了學校,國文優異的她擔任國文課代表,逐漸建立她的自信。在阿潔與父親關系的處理上,解除了雙方的誤會,讓女兒重新接納了父親。在與母親的關系中,她主動表達對母親的關心與支援,陪同或者鼓勵母親做一些正面的事情,幫助母親忘記過去,轉移注意力,建立母親的自信,開啟新的生活。三個月後,阿潔的母親也交到了新的男朋友,開始了新的生活。現在的阿潔變得越來越陽光開朗,自信且富有生機,她已經感受到了來自親人、朋友滿滿的關愛與祝福,學會愛與被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