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高中之後,一般将會面臨兩個選擇,一是走讀,二是住校。而在這方面,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選。
其實,走讀和住校對于孩子的生活、學習影響都是不同的,選對了會讓孩子的高中生活充滿陽光,選錯了可能會耽誤孩子的高中學習。
聯考後,才發現“住校”和“走讀”的差別真的很大,别選錯了
聯考成績出來了,小朱和小健兩個孩子,也都查到了自己的成績,結果小朱的成績很理想,考上一所重點大學沒問題,而小健的成績卻隻過了大學線沒多少,能不能考上大學都是個問題。
可能大家覺得,孩子們的成績有差别,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人考得好,就有人考得不好。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小朱和小健在剛進入高中的時候,成績可是不相上下的。
小朱和小健打小就生活在同一個小區,是以從小就在同一個幼稚園上學,到了國小和國中的時候,也是在同一所學校,國中的時候甚至還是同班同學,是以他們不僅關系很好,經常在一起玩,而且學習成績也是不相上下,在國中的時候,一直都是班裡的前幾名,可以說學習都非常好。
由于兩個孩子的成績都挺不錯,是以在聯考中的時候,他們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市裡最好的重點中學,兩個孩子就又在同一所高中讀書了。
不過,在剛入高中的時候,兩個孩子的家長卻對孩子住不住校的問題産生了不同的意見。
小朱的媽媽對于孩子住校感覺很不放心,畢竟住校就代表着自己每到周末的時候才能夠看到孩子,孩子在學校有什麼事情的話,自己可能無法及時知道,這就可能會導緻孩子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等等,是以,小朱的媽媽不建議孩子住校,于是就為孩子選擇了走讀生。
而小健的媽媽恰恰相反,小健的媽媽感覺孩子在學校住校才能夠更加專心地學習,畢竟吃住學都在學校的話,那麼将會擁有更多的學習時間。
并且習慣于學校的學習氛圍,沒有了外界社會因素的幹擾,孩子的成績會很快得到更大的提升,于是,小健的媽媽就給孩子辦理了住校。
自此,兩個孩子就分開了,他們也開始了各自的高中生活。
小朱因為是走讀生,是以日常生活和國中、國小的時候并沒有什麼差別,就是在學校學習,放學之後就回家吃飯,吃完飯再回到學校上課,晚上回到家就在自己的房間裡面安心地做作業,然後按時睡覺。
是以,小朱的學習成績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什麼波動,并且還有日漸提升的趨勢。
但是,小健就不同了,小健在住校之後,成績就開始穩步不前了,而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小健的成績便開始出現急速下滑的情況,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小健的學校雖說是重點中學,但是宿舍情況還是比較緊張的,是以都是大宿舍,一般一個宿舍裡面會住上12名學生,而宿舍的配置設定并不是按照學習成績來的。
是以和小健同宿舍的舍友,有幾個“壞孩子”,他們偷偷抽煙,崇拜古惑仔,有時候還會結伴喝酒等等。
不過,他們雖說看起來很壞,但其實并不會到處找事兒,反而對舍友還挺好。
而一向中規中矩的小健,從來沒有接觸過這種“叛逆”的行為,加上那幾個“壞孩子”隻是習慣不好,人又不是很壞,于是慢慢地小健也就混入他們的小團體,開始體驗起了“自由人生”。
俗話說環境造就“人才”,小健和那幾個習慣不好的舍友相處久了,慢慢地就學會了很多的壞習慣。
比如抽煙喝酒、遲到曠課,甚至以此為榮,這也導緻小健的成績開始斷崖式下降。
不學,自然不會,不會,自然成績下降。
而小健的媽媽在發現小健出現成績下滑的情況之後,便及時地進行了幹預,最終小健也在家長和老師的幹預下“懸崖勒馬”,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便開始注重起學習來。
但是,學習是具有連貫性的,當知識體系出現斷層的時候,就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内重新拉回自己原來的成績了。
于是,哪怕是小健很努力了,最終也隻是考出了高于大學線不多的分數,無法達到和小朱一樣的水準了。
從小朱和小健的經曆我們就能夠發現,住校和不住校對于一個孩子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
不過,這并不代表住校就不好,走讀就好,隻是放在小朱和小健的身上時,住校和走讀存在這樣的差别。
而到底走讀比較好,還是住校比較好,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地分析,并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住校”和“走讀”的好壞差距,家長要早點弄清楚
◎住校
好處:在學習方面,住校将會擁有更多的求知機會,因為住校生會擁有更多和老師相處的機會和時間,同時就算是老師不在學校,還有班裡的優等生可以請教。
在生活方面,住校生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整理自己的内務,比如說鋪床、疊被、洗衣等等,這對住校生的獨立性培養有很大的好處。
另外,住校也有利于學校的統一管理,對于孩子的作息習慣養成也有好處。
壞處:在住校的時候,由于是集體宿舍,是以舍友很可能是一些習慣不好、學習不好的同學,他們很多時候都會存在一些消極的影響,比如在宿舍内大呼小叫,讓那些想要學習的學生無法學習等。
另外,一些學生還會将不好的習慣傳染給其他人,比如說抽煙喝酒等,由于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對于叛逆的事情是很感興趣的,是以很容易受到負面的 影響。
另外,一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住校的話将會面臨很多生活問題,比如不會鋪床、不會洗衣服等等,都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生活狀态,進而牽連到孩子的心理狀态,影響孩子的學習等等。
◎走讀
好處:走讀的孩子其生活環境、習慣不會發生改變,這會讓孩子的心态仍舊保持平靜,與國中無二。
另外,走讀能夠讓家長和孩子每天都見面,不僅有利于親子關系的維護,也有利于家長及時發現 孩子的成長、學習問題,進而及時地幹預。
同時,走讀能夠讓孩子保持與社會、家庭、學校的均衡接觸,對孩子的綜合性素質養成有好處。
壞處:在時間上,走讀的孩子将會“浪費”一些時間在路程上,并且在上下學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存在安全問題。
如果家離得比較遠,那麼路程問題真的是一個較大的負擔。
另外,走讀的孩子不會接受到學校的統一管理,在作息上就更加依靠家長、依靠自覺了,而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在這方面往往做得并不是太好。
同時,如果孩子有什麼學習上的問題,如果家長無法提供幫助,孩子就隻能等到第二天到學校去問老師,這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和問題的及時解決都不太好,可能會導緻孩子積累疑問,喪失部分學習積極性等。
“住校”和“走讀”各有特點到底怎麼選?
●适合走讀的孩子
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是不同的,不過在一些基礎問題上,大多數人的偏向性都是一樣的。而具備這些特點的孩子,相較來說更适合走讀:
自理能力較差的孩子,因為住校需要孩子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強,那麼就可能會生活不好,繼而影響到學習。
自覺性較差的孩子,這些孩子往往需要在監督之下學習,如果脫離了大人的監督,就可能會對學習産生懈怠。
性格比較内向的孩子,這些孩子往往社交性較差,與人相處的能力不強,住校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一些誤會和尴尬,進而影響孩子的心态,導緻學習成績受到幹擾。
●适合住校的孩子
自立能力較強的孩子,這些孩子不僅具備較強的主觀思維性,不容易被他人改變習慣思想,更擁有較強的生活技能和學習主動性,是以完全能夠适應學校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大大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作息不規律的孩子,學校都是統一熄燈、統一起床的,作息不規律的孩子在這裡能夠更好地鍛煉作息習慣。
性格外向的孩子,這些孩子的社交能力較強,能夠更快、更恰當地與室友們進行相處,交到更多的朋友,這樣孩子在學校不僅會生活得更加快樂。
同時在學習上遇到難題的時候也會有更多人提供幫助,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提升很有利。
寫在最後
孩子到底适合住校還是走讀,其實不僅僅和學生本身的個性有關,還和學校的設施條件等因素有關。是以,到底是走讀還是住校,要根據實際情況綜合分析。
【互動話題】你覺得孩子上高中後,走讀好還是住校好?
(本文圖檔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