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已至,作為親子遊衆多必打卡地的迪士尼,最近又登上了熱搜,除了排隊時長再創新高,其最近推出的一款玩具在二級市場上的價格飙漲,更是驚掉一衆人的下巴。
理财硬通貨?
5号,迪士尼官方IP夏日達菲和朋友們系列新品毛絨玩具開售,不僅園區内消費者排長隊購買,線上官方旗艦店同步發售也秒售空,在二手平台出現“代購”出售同款的毛絨玩具,價格直接翻了10倍。
圖檔來源:上海迪士尼樂園官方旗艦店
據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微信号,夏日達菲和朋友們系列新品毛絨玩具3日開售,官方旗艦店3日上午10點同時發售,有消費和卡着秒表打開連結搶購,一秒就搶空。
目前該商品在天貓官方旗艦店可下單,處于“預售,14天内發貨”狀态
部分網友發現,近一年内發售的迪士尼玩偶和公仔價格都有一定程度的漲幅。在某網購平台上,一款發售價219元的2021迪士尼萬聖節限定玩偶,現在标價最高已達3179元,翻了近15倍;發售價269元的2024限定玩偶,目前售價673元;發售價318元的2023限定玩偶,目前售價999元。
網友們紛紛表示:“這才是真正的理财産品”。
有網友覺得為搶個娃娃
這麼早起排隊真的很閑
也有網友覺得很值得
會是理财産品
還有網友猜測
這中間有很大一部分是黃牛
事實上,上海迪士尼樂園商品被炒至溢價交易已引起過多次熱議。據此前報道,2021年8月,星黛露中秋限定玩偶3天售罄,原價359元的玩偶被炒至2599元高價;當年12月,原價219元的玲娜貝兒毛絨玩偶轉賣時漲價至2488元。
誰在買兒童玩具?
有知情的網友表示,這些排隊購買的人中,很多都不是“粉絲”,而是黃牛。
相較于搶熱門演唱會、展會等演出類的門票,黃牛搶玩具的熱情也非常的高,在各個IP衍生相關領域,都能看到黃牛們的身影,當然,最後搶到手高溢價還是轉嫁給消費者,羊毛終究出在羊身上。
類似2022年迪士尼出的一系列娃娃,原價不足300元,而在如今的二手平台都能賣到1000元的價格,甚至翻了15倍也有人搶着要買。
很多人覺得買了迪士尼的玩偶幾乎穩賺不賠,明明自己并不喜歡,也要争着搶着去買,“狼多肉少”導緻這些玩偶的二手價格越來越高,形成某種惡性循環。
爆款理财玩具似乎有着穩賺不賠的魔力...
又比如,今年某快餐品牌推出的“六一兒童節”限量版玩具對講機在市場上掀起了一股搶購熱潮,經典麥樂雞塊和薯條的獨特造型,讓其開售後便線上上線下迅速售罄。與此同時,黃牛、假貨問題也随之泛濫。
原價38元的玩具對講機,當時被黃牛炒至300元。某電商平台上,有店鋪的連結顯示已賣出上萬件,售價為54-88元,3日内吸金超54萬元;賣家稱商品為正品,但是當問到貨源的時候,他們卻拒絕回答。又如,前些年,盲盒公司泡泡瑪特,推出珍藏系列SpaceMolly 1000%,此系列最早發售的Molly“地球女兒”原價4999元,但在二級市場中,即便賣家标注“無盒 無卡 拿槍手部和槍體有瑕疵”,售價依舊高達48000元。
品牌方與黃牛黨不可不說的事情
此前,上海迪士尼樂園商品被炒至溢價交易曾多次引起熱議。
2021年8月,星黛露中秋限定玩偶3天售罄,原價359元的玩偶,被炒至2599元高價;12月,原價219元的玲娜貝兒毛絨玩偶轉賣時漲價至2488元。
對此,上海迪士尼表示,不會制造任何“饑餓營銷”,貨源短缺的原因是短期内的巨大需求量等因素影響下的生産瓶頸,對于首次補貨數量有限、暫時未能滿足大部分遊客和粉絲的購買需求深表歉意。
面對黃牛炒價的問題,大家都在呼籲監管,但是監管也有監管的難,如此衆多的細分領域,前年炒球鞋、今年炒玩具,明年呢?在二級市場總是能看到層出不窮的标的物...
另外,面對消費者原價購買搶不到、黃牛賣家貨源不斷的現狀,品牌方也不作為.
理論上品牌方對黃牛可以起到一個最直覺的制約作用,貨品上可加大供貨量,線下購物中對黃牛買家的甄别應該也不算什麼難事,當然理想情況是品牌方及時出手比相關部門監管來的更有效率,但是事實上雙方有一種默契,即黃牛炒高價格,IP受到追捧,品牌方樂見其成,結果在這種“配合”,也就缺乏管制的動力了。
作者:宇枭
編輯:張添翼
監制:王俊稷
本文系“第一财經廣播”微信公衆号獨家内容,轉載前請聯系背景授權。本文涉及個股僅做參考,不推薦買賣,不對個人收益負責。